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井喜

作品数:6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MCC
  • 4篇暴雨
  • 3篇暴雨过程
  • 1篇动力分析
  • 1篇对流复合体
  • 1篇致洪
  • 1篇致洪暴雨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对流
  • 1篇中尺度对流复...
  • 1篇中下游
  • 1篇涡度
  • 1篇涡度收支
  • 1篇相互作用
  • 1篇淮河流域
  • 1篇环境流场
  • 1篇黄河
  • 1篇黄河中下游
  • 1篇江苏北部
  • 1篇降水

机构

  • 5篇中国气象科学...
  • 4篇陕西省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辽宁省气象台
  • 1篇滨海县气象局
  • 1篇连云港市气象...

作者

  • 6篇井喜
  • 4篇井宇
  • 3篇屠妮妮
  • 2篇李明娟
  • 2篇李栋梁
  • 1篇张人禾
  • 1篇杜继稳
  • 1篇王东海
  • 1篇胡春娟
  • 1篇李社宏
  • 1篇王雄

传媒

  • 3篇高原气象
  • 1篇暴雨灾害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江苏北部一次由MCC引发的致洪暴雨综合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卫星云图、NCEP资料和MICAPS系统提供的实况资料和物理量等,对2008年7月23日江苏北部一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和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MCC是造成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200hPa中尺度反气旋环流的形成,配合500hPa西南急流左侧切变线生成以及边界层925hPa锋生与西南强风带或西南急流左侧中尺度低涡生成,有利于MCC生成和发展;925hPa以下边界层10.7m.s-1.km-1强风速垂直切变的形成,配合边界层正涡度中心生成、对流层高层辐散增强,是激发MCC生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850hPa江苏中北部MPV1≤-0.5PVU的中尺度对流不稳定中心的生成,配合北方MPV2≥0.6PVU湿斜压场纬向高值带的生成和稳定,有利于江苏北部地区中尺度强对流系统重复出现和MCC生成发展。
井喜范丛勇王雄万宏卫兰新哲
关键词:MCC致洪暴雨
两个不同降水量级的MCC对比分析
008年5-6月份发生在四川东北部和重庆的两次MCC降水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降水MCC和小降水MCC主要差异在200 hPa,大降水MCC在200 hPa影响系统中尺度特征明显,大气层结是对流不稳定的;而小降...
井喜高青云刘志刚杨静屠妮妮井宇兰新哲
关键词:MCC降水量级
我国西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2
2011年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高空风等各种天气学资料,对2009年6月8—9日广西、贵州、以及和湖南交界地带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由中尺度对流复合体东移、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发展、以及二者合并造成的;地面α中尺度低压带配合α中尺度纬向切变线的生成,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MCC)的东移发展、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的发展、以及二者的合并创造了有利条件;地面能量比低值舌的活动是MCC和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生成和发展的触发机制之一;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图上,MCC的生成和发展,伴随西南低空急流的建立和维持,大范围的逆风区的生成;MCC的消亡,伴随西南低空急流的减弱和消失,对应西北气流建立和东扩。MCC发展期和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发展期、MCC消散期和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消散期的涡度收支以及视热源和视水汽汇有很大的不同。
井喜屠妮妮曾鹏李明娟叶成志杜小玲井宇李栋梁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复合体暴雨涡度收支
广西和贵州MCC暴雨过程综合分析被引量:23
2009年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和高空风等各种天气学资料,对2007年6月8~9日广西、贵州由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引发的致洪暴雨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境场和物理量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MCC是造成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低空急流的不连续后退向西发展,为MCC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水汽输送;MCC发生区对流层中低层随高度向西倾斜高能管的形成,维持了MCC发生区大气的对流不稳定性;华北高压底部东北气流带来的冷空气沿青藏高原东侧南下产生的锋生,有利于MCC的形成;对于MCC的生成发展、维持和消亡,在CAPPI(1.5 km)径向速度图上看到:首先有西南低空急流生成,接着在西南低空急流左侧出现气旋性辐合或经向辐合;和类似飑线的强对流云带的东移转向南压配合,生成范围很大的径向强辐散区;低空急流的减弱消失,预示着MCC的减弱或消散。
井喜陈见胡春娟井宇屠妮妮王东海张人禾
关键词:MCC暴雨
淮河流域一次MCC的环境流场及动力分析被引量:20
2008年
利用卫星云图和高空风等各种天气学资料,对2006年7月2日淮河流域发生的一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和淮河流域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境场和物理量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MCC是造成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对流层中层来自北方的干侵入对MCC的生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流层低层华北冷空气的南下锋生、对流层中低层西南气流沿锋面爬升,为MCC的生成提供了触发机制;高低空急流耦合、天气尺度经向间接次级环流圈的形成,为MCC的生成、发展和维持提供了动力条件;对流层低层能量场特征、风速风向垂直切变特征、总指数及云图弓状回波后部干侵入区的变化等,对MCC的生成和发展有指示意义。
井喜井宇李明娟王明学杜继稳李栋梁
关键词:淮河流域MCC
黄河中下游一次MCC和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相互作用暴雨过程综合分析被引量:32
2011年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07年7月29日山西和河南交界地带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境场和中尺度影响系统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由MCC、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以及MCC和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合并造成的;低空急流和边界层东北风是MCC生成和发展的触发机制之一;气流呈顺时旋转的次级环流圈生成,为MCC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黄河下游范围更大、气流呈逆时针旋转的环流圈生成,对上游次级环流圈具有阻挡和稳定作用;伴随MCC云顶红外亮温TBB≤-62℃面积的减小,位于MCC上游的切变线上同时激发了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的发展;地面风场切变线、配合地面小高压舌的动向,以及地面中尺度低压的生成和能量比低值舌的活动,对MCC和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指示作用。
井喜李社宏屠妮妮曹巧莲万红卫井宇
关键词:黄河中下游MC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