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胜男

作品数:10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6篇艾滋病
  • 5篇炎症
  • 3篇体外
  • 3篇缺陷病
  • 3篇免疫缺陷
  • 3篇免疫缺陷病
  • 3篇免疫缺陷病毒
  • 3篇艾滋病模型
  • 3篇病毒
  • 2篇炎症因子
  • 2篇炎症因子表达
  • 2篇体外实验
  • 2篇体外实验研究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激活
  • 2篇抗HIV-1
  • 2篇疾病进展
  • 2篇猴免疫缺陷病...
  • 1篇代谢产物
  • 1篇蛋白

机构

  • 10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何金洋
  • 10篇吴胜男
  • 7篇刘翠华
  • 1篇李青雅
  • 1篇许飞龙
  • 1篇何浩岚
  • 1篇葛文华

传媒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猴艾滋病模型炎症因子表达
目的:观察SIVmac251感染中国恒河猴前后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16只中国恒河猴感染SIVmac251,在感染前1天,感染2、4、6、8、10周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于感染前1天及感染10周采集浅表淋巴结和...
刘翠华吴胜男何金洋
关键词:炎症免疫激活
文献传递
石见穿乙醇提取物氯仿部位抗HIV-1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筛选出中药石见穿乙醇提取物中具有抗HIV-1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选用CEMx174细胞感染BK132HIV-1病毒为体外实验模型,利用系统溶剂分离法,根据极性大小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和正丁醇从石见穿75%醇提物浸膏中萃取4个部位,通过体外药效学实验,采用病毒引起合胞体数量和RT-PCR法,以细胞病变效应(CPE)、细胞内HIVRNA表达水平和上清中病毒载量为评价指标,观察各部位的抗HIV-1活性及有效部位的药效作用。结果显微镜下观察,仅石见穿氯仿部位组观察不到合胞体的形成,与阳性组基本一致;该部位在浓度20μg·ml-1时,细胞内HIVRNA相对量明显低于病毒组(P <0. 05),与AZT阳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上清中病毒载量也明显低于病毒组(P <0. 05),其余4个浓度(10,5,2. 5,1. 25μg·ml-1)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中药石见穿醇提物仅氯仿部位对HIV-1的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与阳性药物AZT无明显差异,有效浓度为20μg·ml-1,具有一定的开发和研究前景。
莫雨晓吴胜男李青雅郭晓强刘京谢延峥何金洋
关键词:抗HIV-1体外实验细胞病变效应
炎症与艾滋病疾病进展
是导致HIV感染者临床表现和非艾滋病定义事件的主要原因,也是疾病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HIV感染者慢性炎症的机制,炎症与疾病进展的关系,以及炎症调控机制异常的发生原因,从而探讨修复相关炎症调控机制作为治疗HIV感染的一...
吴胜男刘翠华何金洋
关键词:艾滋病炎症
SIVmac251感染猴艾滋病模型炎症相关因子表达变化
2016年
目的观察SIVmac251感染中国恒河猴前后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 16只中国恒河猴感染SIVmac251,在感染前1天,感染2、4、6、8、10周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于感染前1天及感染10周采集浅表淋巴结和直肠组织。用染料法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PBMC和浅表淋巴结组织炎症及免疫活化相关因子m RNA水平,用ELISA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炎症及免疫活化相关蛋白;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浅表淋巴结组织和直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情况和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结果 SIVmac251感染中国恒河猴后,其外周血PBMC、浅表淋巴结组织中IL-6、CD38、HLA-DR、IL-1β、IFN-α4、My D88、IL-33、TLR2、TLR7、HMGB1、IL-18 m RNA显著升高;CD4+CD38+HLA-DR+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在SIV感染后显著上升;血浆IL-6、IL-1β、IL-18、IFN-γ、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升高;SIV感染后恒河猴浅表淋巴结出现了显著的病理改变,表现为纤维化、淋巴滤泡增生、耗竭等现象;肠道黏膜HE染色则显示明显炎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浅表淋巴结组织和直肠黏膜组织IL-1β、IL-18及HLA-DR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 SIV感染引发了显著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的特点是与免疫活化程度紧密相关。
刘翠华吴胜男谢延峥何浩岚许飞龙何金洋
关键词:炎症免疫激活
石见穿提取物熊果酸抗人免疫缺陷病毒1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找出中药石见穿具有抗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活性的有效化合物。方法:选用CEMx174细胞感染BK132HIV-1病毒为体外实验模型,利用系统溶剂分离法,根据极性大小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和正丁醇从石见...
吴胜男莫雨晓何金洋
关键词:熊果酸HIV-1体外实验高效液相
文献传递
中药补骨脂抗HIV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补骨脂不同萃取部位体外抑制HIV作用,为寻找新的有效治疗艾滋病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植物化学的方法从补骨脂中萃取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四个部位;通过体外药效学实验,HIV-1病毒感染CEMx17...
刘洪罗来育刘翠华吴胜男何金洋
关键词:中药补骨脂艾滋病抗HIV-1
文献传递
淫羊藿苷及其代谢产物脱水淫羊藿素体外抑制猴免疫缺陷病毒复制作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及其代谢产物脱水淫羊藿素体外对猴免疫缺陷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与代谢产物脱水淫羊藿素对CEMx174细胞的毒性;以SIVmac251感染CEMx174细胞为模型,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实时套式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内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核糖核酸(RNA)相对量和上清中病毒载量三个指标,来评估淫羊藿苷与代谢产物脱水淫羊藿素对SIV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淫羊藿苷和脱水淫羊藿素的最大无毒浓度分别是50μg·mL^(-1),16μg·mL^(-1)。在细胞内,淫羊藿苷(50,25,12.5μg·mL^(-1))和脱水淫羊藿素(16,8,4μg·mL^(-1))组SIV RNA相对量都明显比病毒对照组低(P〈0.01,P〈0.05),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同时在上清中,淫羊藿苷(50,25μg·mL^(-1))和脱水淫羊藿素(16,8,4μg·mL^(-1))组病毒载量明显比病毒对照组低(P〈0.01,P〈0.05),也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以上药物浓度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淫羊藿苷及其代谢产物脱水淫羊藿素均对SIV的复制起到抑制作用,具有深入研究和开发的前景。
谢延峥莫雨晓吴胜男何金洋葛文华
关键词:淫羊藿苷猴免疫缺陷病毒
Allglo探针与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检测猴免疫缺陷病毒的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比较Allglo探针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检测SIV的灵敏度下限和重复性。方法把SIV标准品进行梯度稀释成6个浓度,每个浓度同时提取12个标本进行批内差异分析,每个标本提取12次进行批间差异分析之后进行逆转录并用TaqMan探针和Allglo探针进行定量PCR检测。批内差异分析者每个标本同时进行逆转录和上机检测,批间差异分析者分12次进行逆转录和检测,对这两种探针的PCR结果利用ABI7300定量PCR仪所携带的软件和相关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TaqMan探针和Allglo探针法检测SIV标准品的灵敏度下限均为50 copies/m L。重复性结果显示:批内结果差异分析显示Allglo探针法最大变异系数为0.63%,最小变异系数为0.33%,TaqMan探针法最大变异系数为1.33%,最小变异系数为0.2%;批间结果差异分析显示Allglo探针法最大变异系数为1.77%,最小变异系数为0.95%,TaqMan探针法最大变异系数为1.86%,最小变异系数为1.03%。结论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猴免疫缺陷病毒中,Allglo探针法可能优于TaqMan探针法。
吴胜男谢延峥刘翠华何金洋
关键词:TAQMAN探针猴免疫缺陷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
猴艾滋病模型炎症因子表达
:观察SIVmac251感染中国恒河猴前后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 方法:16只中国恒河猴感染SIVmac251,在感染前1天,感染2、4、6、8、10周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于感染前1天及感染10周采集浅表淋巴...
刘翠华吴胜男何金洋
关键词:艾滋病炎症因子蛋白表达免疫活化
炎症与艾滋病疾病进展
炎症是导致HIV感染者临床表现和非艾滋病定义事件的主要原因,也是疾病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HIV感染者慢性炎症的机制,炎症与疾病进展的关系,以及炎症调控机制异常的发生原因,从而探讨修复相关炎症调控机制是否可以作为治疗H...
吴胜男刘翠华何金洋
关键词:艾滋病炎症机制疾病进展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