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萌
-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渍害胁迫对不同耐湿性芝麻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为研究不同生育期渍害胁迫对不同耐湿性芝麻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郑芝13和郑98N09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初花期和盛花期不同渍水时长对芝麻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1)渍害延缓芝麻生长发育,使芝麻叶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品种间差异显著,渍水时间越长,影响越大。(2)渍害抑制芝麻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使干物质向茎杆中转运比例增大,减少了向生殖器官的转运,容易形成秕籽,降低产量。(3)同一时期渍水时间越长,对芝麻产量构成的影响越大。渍水处理后,产量的降低主要是因为单株蒴数的降低引起的。不耐湿型品种郑芝13的受渍害影响程度均大于耐湿型品种郑98N09。【结论】渍害影响芝麻的正常生长发育,渍害时间越长,影响越大,耐渍性品种较普通品种在遭受渍害时生长更好。
- 张建涛李国强周萌陈丹丹陈志君郑国清
- 关键词:芝麻渍水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
- 实时氮肥调控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2012~2013年在洛阳嵩县试验站和延津试验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基于不同基施氮量处理,通过冠层光谱测定计算夏玉米拔节期的差值植被指数,建立植株氮积累量估测模型,进而根据构建的氮肥调控模型确定玉米调控施氮量,并研究氮肥调控处理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基施氮量处理下的玉米植株在氮肥调控前(拔节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处理间的生理指标差异明显。乳熟期氮肥调控处理的LAI、叶片氮含量、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较常规施氮处理分别提高2.2%、4.3%、5.7%和8.7%。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调控处理的玉米子粒产量提高10.03%,氮肥利用率提高11.37%;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也有明显提高。根据追氮调控模型,不同调控处理的总施氮量均控制在240~280 kg/hm2,可改善氮肥不足及氮肥过量造成的作物减产和环境污染问题。
- 张杰臧贺藏李国强赵巧丽胡峰冯晓张建涛周萌郑国清
- 关键词:夏玉米氮肥利用率
- 盛花期渍水后芝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变化被引量:5
- 2016年
- 为揭示不同耐湿性芝麻品种对盛花期渍水的反应特征,以敏感品种郑芝13和耐湿品种郑芝98N09为材料,于盛花期(出苗后46d)实施不同时长的盆栽渍水处理,即渍水12h(W12h)、渍水24h(W24h)和渍水36h(W36h),研究渍水胁迫对芝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动态、器官分配、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渍水处理后,两品种干物质重均下降,渍水时间越长干物质下降得越多,而且各处理间的差异随渍水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从盛花期至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在茎和叶片中的分配比例逐渐降低,而在蒴果中的分配比例逐渐增加。成熟期,两品种单株产量、单株蒴数、每蒴粒数和千粒重均随渍水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且渍水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Logistic模型适用于模拟芝麻干物质积累动态,两品种各处理干物质积累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9以上。两品种各处理的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R(max))随渍水时间延长均呈逐渐降低趋势,而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T(max))均逐渐缩短。随渍水时间延长,两品种各处理的快增期积累速率(R2)、缓增期积累速率(R3)逐渐降低,而快增期持续时间(T2)、缓增期持续时间(T3)呈逐渐增加趋势。渍水后,除T3外,郑芝13的T(max)、R(max)、T2、R2、R3均小于郑芝98N09的相应值。模拟快增期T2[x1,x2]持续时间为苗后46.44~64.79d,与芝麻盛花期至终花期时间大致相同。研究表明,盛花期渍水条件下,干物质积累动态过程与产量形成密切相关。芝麻盛花期至终花期为干物质快速积累的时期,期间的快增期持续时间T2和快增期积累速率R2差异是导致不同耐湿性品种干物质积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 周萌李国强张建涛冯晓李亚丽胡峰郑国清
- 关键词:芝麻渍水LOGISTIC方程
- 农业信息化在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农业信息化程度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同时作为新进的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依靠发展农业信息化,是河南省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阐述了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总结可借鉴的经验模式,以期为河南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河南省农业信息化的对策建议:搭建涉农数据共享云平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构建中原农业科技信息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高效农业信息服务;建立农村农业信息化应用与示范,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 张杰臧贺藏冯晓胡峰周萌郑国清
-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现代农业
- 基于光谱指数的夏玉米氮肥调控效应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为实现夏玉米对氮肥的高效利用,依据养分平衡原理,利用光谱无损监测技术,构建了夏玉米氮肥调控模型,并对比分析了变量施肥和传统施肥对植株氮积累量、氮肥利用效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区相比,变量施肥区植株氮积累量提高2.67%,平均产量提高67.53 kg/hm2,经济收入提高148.6元/hm2,但植株氮积累量和产量的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3.84个百分点和7.27个百分点;变量施肥区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吸收量分别提高了11.82个百分点、3.95 kg/kg、9.76 kg/kg、0.43 kg/t;变量施肥区尿素投入1 285.42元/hm2,比传统施肥区节约388.49元/hm2。建立的氮肥调控模型有助于提高夏玉米氮肥利用效率,达到氮素效率和产量协同提高的目的。
- 李国强张素青胡峰吴士文郑国清张建涛周萌寇彩霞
- 关键词:夏玉米光谱指数变量施肥
- 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猪肺疫发病率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为探明支持向量机回归(SVR)模型在动物疫病定量预测上的效果,以便为动物疫病防控决策提供依据,利用广西2007—2013年的猪肺疫月发病率时间序列,进行了SVR模型预测猪肺疫月发病率效果的研究。首先,以自相关函数法和Cao方法相结合,确定该时间序列的时间延迟为2,嵌入维数为6,并对其进行相空间重构;然后,依据主分量分析(PCA分布)方法判定该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性,表明其在重构相空间中进行分析预测是可行的;最后,基于相空间重构结果构建SVR模型,分别采用网格搜索算法、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并分析预测效果。结果表明,运用遗传算法优化SVR模型参数预测效果最优,平均绝对偏差(MAD)为0.043、均方误差(MSE)为0.003、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为0.202。可见,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的SVR模型对猪肺疫发病率的预测是可行有效的。
- 冯晓乔淑李国强钱少俊赵巧丽周萌胡峰郑国清
- 关键词:猪肺疫时间序列支持向量机相空间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