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 作品数:12 被引量:24 H指数:3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米诺环素辅助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骨代谢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究米诺环素辅助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骨代谢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16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单纯予以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诺环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及龈沟液骨代谢标志物以及相关炎症因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血清及龈沟液中I型胶原C端肽(CTX)、降钙素(PCT)低于对照组,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及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低于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诺环素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促进骨愈合,亦能够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荐。 李立 张晨关键词:米诺环素 慢性牙周炎 骨代谢 相关炎症因子 低剂量全脑灌注动脉峰值前后期数据移除对脑灌注参数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评估去除动脉峰值邻近前、后两期数据对Revolution CT低剂量正常脑灌注参数值的影响,初步探讨低剂量全脑灌注和大范围头颈CTA"一站式"成像中脑灌注参数值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全脑灌注无异常发现患者数据,所有患者均采用Revolution CT低剂量轴扫模式(70 kV,100 mAs,采集19期,扫描总时间41 s),将每一患者图像分别进行两次处理分为A、B两组,A组保留所有灌注数据,B组去除峰值前期、峰值后期两期数据,保留峰值期及其他数据。采用AW volumeshare 5工作站测量双侧额颞顶叶、小脑半球相应灰白质及尾状核、豆状核、丘脑、半卵圆中心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等灌注值,按灰、白质计算平均灌注值,计算两组灰、白质CBF、CBV、MTT平均值差值及其平均绝对百分误,统计学评估两组间灌注参数值的差异性及一致性。计算A组动、静脉峰值期灌注原始图像及灌注参数图像信噪比(SNR),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两组间灰、白质CBF(P_(灰质)=0.96;P_(白质)=0.63)、CBV(P_(灰质)=0.22;P_(白质)=0.46)、MTT(P_(灰质)=0.48;P_(白质)=0.24)值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灌注值一致性较好;两组间灰、白质CBF、CBV、MTT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为2.2%、4.6%、5.3%;3.7%、0.3%、9.1%;CTP动、静脉峰值原始图像及灰、白质CBF、CBV、MTT灌注伪彩图SNR分别为4.7,4.1;3.7,3;6.3,4.3;3,5。平均辐射剂量约为2.4 mSv。结论去除峰值期前、后两期数据对Revolution CT低剂量全脑灌注正常参数值无显著影响,低剂量全脑灌注和大范围头颈CTA"一站式"扫描中脑灌注参数值具有一定的价值。 巩青松 高剑波 喻波涛 李睿 史素素 张晨关键词:卒中 灌注成像 术前免疫炎症指数和列线图对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术前免疫炎症指数(SII)与腺样囊性癌(ACC)患者根治性手术后无复发生存期(RFS)的关系,并构建可靠的预后列线图模型。方法:根据2013年1月~2020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ACC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术前SII。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到术前SII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SII组和低SII组),运用Kaplan-Meier法与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对其进行生存分析,同时绘制森林图。根据结果构建列线图,并采用C统计量(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校正曲线验证一致性。结果:共纳入119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5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49.34个月。SII的最佳截断值为691.900。低SII组RFS率高于高SII组(χ^(2)=19.487,Log-rank:P<0.001)。神经侵犯(HR=2.150,95%CI:1.027~4.500,P=0.042)、淋巴结转移(HR=3.572,95%CI:1.705~7.480,P<0.001)和高SII(HR=2.386,95%CI:1.048~5.480,P<0.038)为ACC患者RFS的独立危险指标。C统计量为0.732(95%CI:0.627~0.837)。结论:术前SII越低,患者预后越好,基于SII的列线图预测ACC预后是可靠的。 宗颖睿 秦红霞 候珍珍 李晓娜 胡文彬 张晨关键词:腺样囊性癌 列线图 TBL1XR1介导上皮-间质转化和干细胞特性调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2022年 [目的]阐明转导素β1X连锁受体蛋白1 (transducin β-like 1 X-linked receptor 1,TBL1XR1)可介导上皮-间质转化和干细胞特性,从而调控头颈鳞癌细胞的迁移、侵袭。[方法]利用UALCAN数据库网站搜索TBL1XR1在头颈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Cbioprotal在线分析平台分析癌症基因组图集(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523例头颈鳞癌RNA-SEQ数据。将慢病毒介导的TBL1XR1过表达载体、沉默载体和对应空白载体分别转染头颈鳞癌细胞Tu686。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评价Tu686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qRT-PCR检测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表达;肿瘤球形成实验、qRT-PCR检测干细胞特性;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后检测TBL1XR1过表达引起的细胞迁移、侵袭、上皮-间质转化和干细胞特性。[结果] TBL1XR1 mRNA在头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0.001)。过表达TBL1XR1的Tu686细胞划痕愈合能力(90%±4%vs 53%±6%)、Transwell迁移(0.68±0.04 vs 0.32±0.03)、侵袭能力(0.59±0.04 vs 0.26±0.04)较对照组显著性增强(P均<0.05)。TBL1XR1表达被抑制时,细胞划痕愈合能力(70%±4%vs 96%±5%)、Transwell迁移(0.32±0.06 vs 0.63±0.08)、侵袭能力(0.24±0.04 vs 0.52±0.05)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均<0.05)。TBL1XR1过表达后,Tu686细胞的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N-cadherin表达升高,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表达降低;肿瘤球形成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41±9 vs 13±4,P<0.05),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LDH1、CD44、CD133表达上调。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部分逆转TBL1XR1过表达引起的迁移、侵袭、上皮-间质转化及干细胞特性改变。[结论] TBL1XR1可在体外介导上皮-间质转化和干细胞特性,进而促进头颈鳞癌细胞迁移、侵袭,其调控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余长云 薛彬彬 李金映 张晨 张倩倩 曹华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 WNT/Β-CATENIN 慢性牙周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潜在共同分子机制及其转录因子初探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CP)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之间潜在的cross-talk基因、相关通路和转录因子。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CP(GSE10334和GSE16134)和COPD(GSE76925)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功能聚类分析、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4种拓扑分析算法和模块划分筛选出核心cross-talk基因,再进行功能聚类分析。结果GSE10334共筛选出16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119个上调、45个下调);GSE16134共筛选出208个DEG(154个上调、54个下调);GSE76925共筛选出1408个DEG(557个上调、851个下调)。PPI网络包括21个节点和20条边。最终筛选出7个核心基因CD79A、FCRLA、CD19、IRF4、CD27、SELL和CXCL13,相关通路为原发性免疫缺陷,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其得分最高的转录因子为IRF4。结论本研究探索了CP和COPD的潜在共同发病机制,其cross-talk基因、相关通路和转录因子可能为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张晨 候珍珍 宗颖睿关键词:慢性牙周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转录因子 牙周炎患者施耐德膜增厚与剩余牙槽骨厚度相关性的CBCT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使用CBCT测量牙周炎患者的上颌窦黏膜厚度,探讨施耐德膜增厚与相应上颌磨牙牙周状态的关系。方法:收集247名牙周炎患者的CBCT图像,测量并记录年龄、性别、骨吸收最严重的上颌磨牙牙位、相应磨牙的牙周骨丧失(periodontal bone loss, PBL)、相应磨牙的骨吸收方式、施耐德膜最大黏膜厚度(MMT)、最小剩余牙槽骨厚度(residual alveolar bone thickness, minRBT)。施耐德膜厚度>2 mm为病理性增厚,分析施耐德膜厚度的影响因素。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相关性并构建森林图。结果:121例患者(49.0%)CBCT显示施耐德膜增厚,黏膜增厚与年龄、性别、minRBT、骨吸收方式和牙周骨丧失有相关性(P<0.05)。男性相对于女性发生施耐德膜增厚的风险增加(OR=2.1,95%CI 1.19~3.62,P=0.01)。minRBT≤2 mm较minRBT≥10 mm发生施耐德膜增厚的风险增加(OR=10.2,95%CI 2.40~43.92,P<0.05)。结论:性别和minRBT是牙周炎患者施耐德膜增厚的危险因素,提示及时进行牙周治疗以改善minRBT,降低施耐德膜增厚的可能性。 秦红霞 候珍珍 宗颖睿 胡文彬 张晨关键词:牙周炎 锥形束CT everStick PERIO牙周夹板固定松动下前牙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everStick PERIO牙周夹板固定松动下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导致的下前牙松动患者17例,用everStick PERIO牙周夹板固定,分别记录基线和固定后3、6、9、12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牙菌斑指数(PI)、出血指数(BI)和患者满意度,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例患者12个月内均未出现牙周夹板松动或断裂,牙周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美观和舒适度较满意。结论 everStick PERIO牙周夹板固定松动下前牙短期临床效果显著。 秦红霞 王鹏 柯雅莉 张晨 郭春杰关键词:PERIO 牙周夹板 牙周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多态性与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基因MMP2和MMP9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92例SACC患者外周血DNA,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MMP2和基因功能性SNP并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合临床信息和随访资料,利用Kaplan-Meier模型分析患者生存情况,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结果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有周围神经侵犯的SACC患者死亡率分别明显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无周围神经侵犯的SAC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2基因rs243832野生型(GG)患者死亡率高于突变型(GC+C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243832位点GG基因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9.1个月,短于GC+CC基因型患者的94.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尚缺少SACC患者预后诊断标志物,MMP基因SNP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标志物用于SACC预后评估,指导临床术后治疗。 王锦锋 李晓琰 任鹏飞 张晨 李斌 张媛 秦红霞关键词:涎腺 腺样囊性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 预后 喉鳞状细胞癌自噬相关长链非编码RNA预后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202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自噬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喉鳞状细胞癌预后预测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中获取了111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12例附近正常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包括mRNA与lncRNA)。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筛选出与自噬相关的lncRNA;随后对这些筛选出的lncRNA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从而识别出与喉鳞状细胞癌独立预后相关的自噬相关lncRNA,并建立相应的预后模型。通过绘制风险评分曲线、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风险模型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联性。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8个自噬相关的lncRNA(LPP-AS2、AC007405.3、AL391244.1、AL513318.2、AC008280.3、AF001548.2、AC012640.2、LINC00324)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独立相关。风险评分曲线和生存状态散点图结果表明,风险评分越高,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死率也随之增加。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高风险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低风险患者(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自噬相关lncRN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3。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风险评分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具有独立相关性(P<0.001)。结论本研究选出的8个相关于自噬的lncRNA,为喉鳞状细胞癌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生物标志物;构建的预后模型对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余长云 张倩倩 张彩 薛彬彬 张晨 曹华 吉倩婧关键词:喉鳞状细胞癌 自噬 预后 硅酸钙基生物材料用于根尖倒充填的临床研究——基于PSM分析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用倾向性分析的统计学方法比较和评价硅酸钙基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或MTA作为根尖倒充填材料的临床疗效,并确定影响显微根尖手术成功率的预后因素。方法 检索2016—2018年在本院行显微根尖手术的病例。对使用iRoot BP Plus或MTA作为根管倒充填材料进行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牙位、根管治疗类型、是否合并牙周病变5个变量采用最近邻匹配法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其临床效果。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显微根尖手术的影响因素,并绘制森林图。结果 纳入患牙共179颗。所有协变量的绝对标准化差值均<0.1。iRoot BP Plus组和MTA组显微根尖外科手术的1年成功率分别为91.2%和89.7%(P=0.771)。PSM后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病变牙位、是否合并牙周病变对显微根尖手术预后具有显著影响。结论 MTA或者iRoot BP Plus作为根尖切除后的倒充填材料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年龄、病变牙位、是否合并牙周病变是影响显微根尖手术临床疗效的显著因素。 张晨 李立 赵绮 宗颖睿 候珍珍关键词:根尖倒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