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正芳

作品数:3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理
  • 2篇肿瘤
  • 2篇干预
  • 1篇多维度
  • 1篇心理教育
  • 1篇心理痛苦
  • 1篇社会医学
  • 1篇社会医学模式
  • 1篇生活质量
  • 1篇生理
  • 1篇疲乏
  • 1篇情绪
  • 1篇肿瘤患者
  • 1篇维度
  • 1篇系统化护理
  • 1篇系统化护理干...
  • 1篇理教
  • 1篇量表
  • 1篇教育
  • 1篇护理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3篇张正芳
  • 2篇陈华英
  • 2篇杜洪燕
  • 1篇殷文蓉
  • 1篇何珺

传媒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心理-生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心理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基于心理-生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心理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按病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基于心理-生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心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实施基于心理-生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心理教育,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杜洪燕陈华英张正芳范红英余友惠张钊虹
关键词:心理教育不良情绪生活质量
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CR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肺癌CF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采用疲乏量表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表检测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早期患者全部治愈,中晚期患者死亡3例,疗效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无疲乏例数高达19例,重度疲乏3例,显著性好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显著性较高(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可明显改善肺癌CFR患者治疗效果和疲乏度,提高生活质量。
张正芳杜洪燕
关键词:肺肿瘤癌因性疲乏系统化护理
多维度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痛苦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探讨多维度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感及心理痛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248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4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多维度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痛苦检出率、心理痛苦温度计(DT)评分、行为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心理痛苦检出率和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痛苦检出率、DT评分及数字痛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KP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除了QLQ-C30量表中的经济困难指标,其余心理痛苦检出率和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优,且观察组患者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维度护理干预手段可明显缓解恶性肿瘤患者疼痛及心理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行为功能状态。
张正芳何珺陈华英殷文蓉
关键词:多维度干预恶性肿瘤心理痛苦量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