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篇研究方法
  • 1篇韧性
  • 1篇切条
  • 1篇流固耦合
  • 1篇盲孔法
  • 1篇抗风设计
  • 1篇抗震
  • 1篇抗震性
  • 1篇抗震性能
  • 1篇加载
  • 1篇工程应用
  • 1篇反复加载
  • 1篇风洞
  • 1篇风洞试验
  • 1篇钢材焊接
  • 1篇高强
  • 1篇高强度钢材
  • 1篇X射线衍射法
  • 1篇材性
  • 1篇残余应力

机构

  • 4篇同济大学
  • 1篇南京钢铁集团...

作者

  • 4篇朱晶
  • 3篇曹旭
  • 3篇彭云飞
  • 1篇潘斯勇
  • 1篇李元齐
  • 1篇李丽

传媒

  • 3篇低温建筑技术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薄膜结构抗风设计研究综述
2016年
薄膜结构质量轻,刚度较小,自振频率较低,是典型的几何非线性风敏感结构。随着薄膜结构愈来愈多的工程应用,其抗风设计问题也引起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薄膜结构抗风设计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工程应用做出一些探讨。
徐宗亚曹旭朱晶彭云飞
关键词:抗风设计风洞试验流固耦合
国产GJ钢力学性能研究与工程应用
2016年
国产建筑结构用钢板(又称国产GJ系列钢)是优质升级换代建筑用钢,较目前普遍采用的低合金高强钢(特别是在厚板及超厚板方面)有更好的综合性能。本文主要从材性、冲击韧性、疲劳性能等基本力学性能方面对国内进行的关于国产GJ系列钢材的基础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其在国内重大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朱晶徐宗亚曹旭彭云飞聂祯
关键词:材性冲击韧性工程应用
残余应力的测量研究方法发展现状被引量:11
2016年
本文首先对残余应力的产生原理进行了阐述,按照其形成过程的不同将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分成了3类。其次对当今常用的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进行了论述和评价,指出了其优缺点和待改进的地方。最后介绍了残余应力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
曹旭徐宗亚彭云飞朱晶聂祯
关键词:残余应力超声波检测法盲孔法X射线衍射法
Q500GJ高强度钢材焊接H形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为促进Q500GJ高强钢材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5个Q500GJ高强钢焊接H形截面试件的水平往复加载试验研究,分析了试件的长细比、绕强弱轴加载等因素对试件破坏模式、变形能力、抗震耗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试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滞回性能良好.骨架曲线正、反向基本对称,走势相似,从弹性变形到屈服点,荷载达最大后,开始下降直至塑性破坏.试件绕强轴反复荷载,板件局部弹塑性失稳破坏,截面塑性发展不充分,试件绕弱轴反复荷载,全截面进入塑性破坏,试件绕弱轴反复荷载下延性系数要高于绕强轴反复荷载下的延性系数.试件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20,最小层间位移角为1/26,均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多、高层钢结构弹塑性位移角1/50的限值要求.
李元齐潘斯勇李丽朱晶
关键词:反复加载抗震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