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聪舜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台湾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史记
  • 2篇检讨
  • 2篇《史记》
  • 1篇对齐
  • 1篇战国
  • 1篇战国策
  • 1篇战前
  • 1篇战争
  • 1篇赵国
  • 1篇秩序
  • 1篇秩序维护
  • 1篇商鞅
  • 1篇商鞅变法
  • 1篇士气
  • 1篇疏解
  • 1篇司马迁
  • 1篇统治
  • 1篇统治秩序
  • 1篇秦律
  • 1篇秦孝公

机构

  • 5篇清华大学
  • 4篇台湾清华大学

作者

  • 9篇林聪舜

传媒

  • 5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南都学坛(南...
  • 1篇湖南行政学院...
  • 1篇江汉学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赵国接收上党导致长平惨败之说的检讨被引量:2
2014年
传统的历史记载大多将赵国长平惨败,归咎于接收上党的失策。本文分由几个角度,澄清赵国覆军亡将,根本原因不在接收上党,而是始终未认清秦赵决战是不可能逃避的战略决战。接收上党,虽使战略决战的时间提前,但占据上党有利地形,胜算提高不少。但赵在军事部署以及合纵连横的选择上,立场摇摆,缺乏主动积极性,先机既失,遂处处受制于秦,终使大局糜烂,自陷孤立无援的困局。至于赵在长平之战后期的阵前易帅,也不能视为赵国物质资源难以为继下不得已的决定,依然应归咎赵王在关键时刻,对总体形势以及统帅人选判断力的不足。站在更宽广的视野,可以看到赵接收上党后,形势有多样发展的可能性,因而对赵接收上党导致长平惨败的说法,也会有不一样的评价。
林聪舜
关键词:《战国策》长平之战白起
西汉郡国庙之兴废——礼制兴革与统治秩序维护的关系之一例被引量:7
2007年
西汉郡国庙数量庞大、祭祀隆重,是重要的礼制,它的兴废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高帝、惠帝时期郡国庙的建立,是通过制度神圣化出身寒微的统治家族之计划的一环,是伸张刘氏统治权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文、景、武帝时期郡国庙制已明显不合时宜,成为诸侯王觊觎王权的正当性来源,对朝廷已由利转弊,不利于维护统治秩序。元帝时期,经学家透过经学义理建构堂皇正大的论述,取得了罢郡国庙的彻底成功。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顺应了皇权对郡国庙有害统治秩序之维护的认知。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礼制兴革与统治秩序维护的关系,以及西汉经学与现实政权的具体关系。
林聪舜
关键词:西汉礼制统治秩序
从《廉颇蔺相如列传》看秦赵大战前的外交角力与士气攻防战被引量:1
2011年
由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对完璧归赵、渑池会做了耸人耳目的渲染,读者被吸引到蔺相如视死如归、使命必达的智勇表现,兼以引车避廉颇的事迹,成为公忠体国的人格典范,历来《史记》的读者常聚焦于蔺相如的人格表现,不复着意相如完璧、渑池会勇折秦威背后的重大贡献。然而,如果不能进一步发掘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会的成就,对当时的赵国处境有何重大助益,我们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理解就会出现重大缺口,也会疏忽对战国后期秦赵角力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理解。
林聪舜
关键词:《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
《史记》中老子韩非合传原因之疏解被引量:1
2021年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老子同韩非合传及对道家、法家之间的学术渊源关系的处理,学界历来对此有诸多见解,争论不断,而对司马迁将老韩合传以及将韩非之学“归本于黄老”的原因分析,要从先秦各家学术源流上进行梳理,理解道家思想的发展与分流,理解黄老思想的形成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理解法家思想融合道家思想又将“道”作为“法”的根源,并把“法”运用于“术”等一系列问题是理清法家与道家、黄老关系的关键,也是探寻司马迁将老子韩非子合传原因的重要因素。
周杰林聪舜
关键词:《史记》老子黄老法家司马迁
范阳辩士蒯通——另类的纵横家
<正>一、前言《三国演义》前身《全相平话三国志》有司马仲相做阴君,断阴间公事的故事。为平反韩信、彭越、英布三人有创建汉朝大功,反被刘邦、吕后害其性命的冤屈,刘邦转生为汉献
林聪舜
文献传递
项羽对齐策略检讨被引量:1
2011年
曾霸有天下的项羽,最后却陷入刘邦集团大战略的包围圈,兵败垓下。项羽失败的众多因素中,国际关系布局的缺乏远见,特别是最重要的对齐策略的失算,是最后陷入战略困局的关键因素。
林聪舜
关键词:项羽楚汉战争
《史记·商君列传》中的儒法纠葛被引量:1
2019年
《史记·商君列传》生动地记载商鞅变法的经过,也表达了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商君之法治国,所以司马迁对奠定秦并六国基础的商君变法的评价,一定会受到变法后秦国统治的成败影响,司马迁不但是以史学家的角度,而且是以经学家的角度,把追求王道政治的实现作为评判标准。就叙述者的角度、立场而言,《商君列传》是反秦反法家时代的产物,但又不能不承认其贡献,因此在《商君列传》中,可以读出儒法对抗的纠葛。
林聪舜
关键词:商鞅变法秦孝公
李广之死与“一军皆哭”——六郡良家子的共同委屈被引量:1
2015年
李广死后"一军皆哭"的原因,首先,司马迁为何替李广立专传,说明《史记》是透过这位典型人物一生的坎坷不遇,反映出武帝一朝任用统帅的偏好,以及与李广相同出身的六郡良家子在汉匈奴战争中所受的不公平待遇与委屈。其次,李广难封是否"数奇",李广找望气王朔寻求答案,是长期怀才不遇下脆弱心理的表现。司马迁录入这段对话,是认为才气天下无双的李广,一生的不遇是难以理性解释的。李广不遇并不是因为"数奇",也不是"杀已降",李广一生的坎坷是由于外戚统帅卫青的排挤。最后,以引刀自刭保住自己的些微尊严,李广之死强化了六郡良家子蓄积已久的委屈。李广引刀自刭后,"一军皆哭",正是李广含冤而死触动了六郡良家子共同的委屈,他们感同身受,哭的是这群人的共同命运。
林聪舜
关键词:《史记》
“汉承秦制”格局下高帝、高后对秦法路线的调整被引量:1
2022年
汉初沿袭秦制,特别是实施以秦律为基础的汉律,但在惩秦之弊以及借反秦以形塑政权正当性的政治号召下,做了统治方向的调整。汉高帝、高后时期,帝国维持"汉承秦制"的政治格局,作为统治的基本架构,但做了以下几个重要方向的调整:一是关东地区建置王国,暂缓"一用汉法";二是对法禁做局部修正,缓解承袭秦律而来的严酷;三是在"以顺守之"的政治路线指导下,推动黄老无为政治。这些调整兼顾思想引导与现实需要,使帝国稳定下来,避免成为第二个短命帝国,是很成功的调整。
林聪舜
关键词:汉承秦制秦律汉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