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爽

作品数:10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皮炎
  • 2篇小鼠
  • 2篇接触性皮炎
  • 2篇基质
  • 2篇基质细胞
  • 2篇骨髓
  • 2篇骨髓基质
  • 2篇骨髓基质细胞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平滑肌细...
  • 1篇动物
  • 1篇性病
  • 1篇亚群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机构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沈阳市第五人...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王爽
  • 7篇魏敏杰
  • 3篇姚维凡
  • 3篇刘明妍
  • 3篇赵海山
  • 3篇郑殿魁
  • 2篇张朝东
  • 2篇孙明立
  • 2篇金万宝
  • 2篇吴慧哲
  • 2篇杜娃
  • 1篇周兆丽
  • 1篇陈磊
  • 1篇赵琳
  • 1篇章新华
  • 1篇高山红
  • 1篇宋丹
  • 1篇王怀良
  • 1篇唐秋实
  • 1篇孙锋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奇霉素软胶囊在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阿奇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用于研究阿奇霉素软胶囊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8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阿奇霉素软胶囊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500mg后,用建立的方法测定阿奇霉素的血药浓度,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双单侧t检验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676.6±283.1),(663.4±298.3)ng·mL-1;tmax分别为(1.9±0.5),(2.0±0.6)h;t1/2分别为(50.4±14.3),(49.1±14.5)h;AUC0-144分别为(5025.1±881.9),(4857.5±946.8)ng·h·mL-1;AUC0-∞分别为(5827.3±898.0),(5638.9±998.5)ng·h·m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F0-144=(105.8±22.8)%。结论2制剂为生物等效制剂。
吴慧哲魏敏杰赵海山姚维凡王爽刘明妍
关键词:阿奇霉素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药代动力学相对生物利用度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二硝基氟苯诱导的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2008年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二硝基氟苯诱导的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二硝基氟苯诱导建立小鼠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激发后48小时,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给药期间,隔日1次对激发部位进行评分,末次给药后24小时,取激发部位皮肤进行病理学观察,取外周血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2,IL-4and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结果治疗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卡介菌多糖-核酸可剂量依赖性缓解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接触性皮炎的症状,减少激发部位皮肤中炎症细胞的数目。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卡介菌多糖-核酸可剂量依赖性减少外周血中IL-4水平,增加IL-2和IFN-γ水平,增加外周血中CD4+T细胞百分比及CD4+T细胞与CD8+T细胞百分比的比值。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接触性皮炎的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它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失调有关。
孙明立魏敏杰金万宝杜娃王爽赵琳赵海山姚维凡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
两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比较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比较两种动物作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模型各自的优势,为实际应用中恰当选择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二硝基氯苯(dinitrochlorobenzene,DNCB)作为致敏剂,以腹部致敏、背部激发的方法分别建立豚鼠(连续激发4次)和小鼠(1次激发)两种ACD动物模型,并以丙酮作为对照。激发后0~96h,对激发部位进行动态分级。激发后96h,H-E染色观察激发部位皮肤病理变化,并计算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动态评分结果显示:豚鼠激发后72h红斑程度最强,临床分级以3级为主,并于72~96h保持不变;小鼠激发后24h红斑程度最强,临床分级以4级为主,48h后红斑程度减轻。病理结果显示:两种模型激发部位皮肤内均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脾指数和胸腺指数计算结果显示:两种动物模型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通过上述方法分别成功建立了豚鼠和小鼠ACD动物模型。豚鼠红斑程度较弱,且出现较晚,持续时间较长;小鼠红斑程度较强,出现较早,持续时间较短。
孙明立魏敏杰金万宝王爽杜娃
关键词:小鼠二硝基氯苯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预防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对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预防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进行对比观察,了解两者的疗效。方法将85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治疗组42例及法莫替丁对照组43例,对照两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结果奥美拉唑组出血率为4.77%,法莫替丁组出血率为20.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更能减少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从而降低应激性溃疡出血致死率。
郑殿魁王爽
关键词:奥美拉唑法莫替丁急性脑出血应激性溃疡给药方法
PBL+LBL教学法在七年制和五年制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评价在在不同学制学生中,药理学教学中应用PBL+L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将中国医科大学2007级七年制本硕连读学生和五年制临床医学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七年制和五年制各5个班,每个学制的班随机分为三组,PBL组、PBL+LBL组和LBL组。结果:(1)考试成绩分析:整体上,PBL+LBL组、PBL和LBL组在考试的总成绩上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2)问卷调查分析:PBL+LBL组学生的提问次数和查阅资料时间明显增加(与LBL组相比),PBL组的讨论发言次数明显增加,优于其他两组;从学制角度比较,七年制学生的自学时间、查阅资料时间和讨论发言次数均高于相应的五年制学生;(3)七年制PBL+LBL组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表现最佳,自我学习和个人发展能力方面,五年制和七年制PBL+LBL组均优于相应的其他四组。结论:PBL+LBL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PBL和LBL教学法各自的特点,形成优势互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一优势对七年制学生可能更重要。
陈磊王崴宋志国刘明妍王爽吴慧哲魏敏杰
关键词:PBLLBL药理学
骨髓基质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修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增殖分化能力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多潜能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4-12与骨髓基质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修复相关的文章,检索词“bonemarrowstemcells,centralnervoussystem,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4-12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为“骨髓基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200余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骨髓基质细胞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修复的基础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文献60多篇,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5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综述类文献和Meta分析。资料提炼:将筛选的22篇文献进行分类,7篇研究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5篇与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相关,10篇与骨髓基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相关。资料综合:骨髓基质细胞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巨大潜力。通过局部、脑室系统及动脉、静脉植入骨髓基质细胞均发现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长时间存活并集中于损伤区,且有着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表现。脑内特殊微环境对其迁移、分化起着重要的诱导作用,同时通过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可改善损伤的神经功能,此外,骨髓基质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干细胞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可促进神经再生及可塑性的增强。但目前在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鉴别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宜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能在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起到修正和更改的潜在作用,但其对神经功能损伤恢复的具体机制仍不是十分明确。
郑殿魁王爽张朝东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
阿尔茨海默病中钙稳态失调与CaMKⅡ表达间的关系被引量:3
2015年
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为老年性痴呆,其主要病理特征包括突触变性、老年斑(SP)及神经纤维缠结(NFT),最终导致神经元丢失。目前关于AD发病机制的假说有多种,包括β-淀粉样蛋白(Aβ)假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假说、兴奋性氨基酸假说、基因假说、慢性炎症假说、氧自由基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假说、脑神经元凋亡假说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a2+失调在A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吴子怡王爽魏敏杰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钙稳态失调
脑室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采用脑室系统注入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观察其对神经功能损伤修复的影响及其在脑内的存活、迁移、分化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03/12在中国医科大学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①将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8),梗死半球移植组(n=7),健侧半球移植组(n=7)。②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大鼠采取longa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梗死后次日将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悬液(10μL,约1×105个细胞)注入梗死半球移植组和健侧半球移植组大鼠侧脑室,模型组注入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③通过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大鼠脑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移植入脑的骨髓基质细胞的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结果:2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假手术组动物无神经功能缺损。移植前各组梗死后大鼠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移植2周后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梗死半球移植组、健侧半球移植组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6.71±0.49,6.86±0.38,8.63±0.52,P<0.05)。②大鼠脑病理改变: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的缺血区脑组织稀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间隙增大。假手术组则无此表现,表明大鼠脑梗死模型制作成功。③脑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见来源于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暗棕色)在脑组织内存活,并且聚集于缺血梗死区域。在梗死半球移植组对侧半球脑组织内未发现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在健侧半球移植组仅在移植损伤道周围发现少量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应用免疫双标染色随机选取10个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区域计数发现大鼠脑梗死后14d约1.2%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同时表达神经元标志蛋白特异性烯醇
王爽郑殿魁孙锋魏敏杰张朝东
关键词:骨髓细胞脑缺血侧脑室
舒马曲坦诱发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舒马曲坦诱发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基因转染等方法,通过MTT及流式细胞仪等检测舒马曲坦及ERK1/2的反义寡核苷酸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舒马曲坦明显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脂质体成功介导了寡核苷酸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转染。反义寡核苷酸明显抑制舒马曲坦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增殖率由(164.67±6.67)%降至(76.67±10.17)%,SPF指数由(11.67±0.33)%降至(3.33±0.33)%,增殖指数由(27.33±0.33)%降至(22.00±0.58)%(P均<0.01),正义和随机寡核苷酸对舒马曲坦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则无抑制作用。结论:舒马曲坦通过5-HT1B受体促进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有丝分裂,其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为ERK1/2 MAPK通路。
王爽章新华高山红宋丹周兆丽王怀良
关键词:舒马曲坦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肺动脉高压
EGCG对化学诱导AD模型小鼠脑部退行性病变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的脑部退行性病变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给小鼠每日按150 mg/kg皮下注射3%的D-半乳糖(D-galac-tose,D-gal),连续注射42 d,以制备AD小鼠脑部退行性病变模型;造模14 d后每日给EGCG低、高剂量组小鼠按2mg/kg灌胃0.04%或0.12%的EGCG 1次,VE阳性对照组小鼠按280 U/kg灌胃5.6%VE1次,连续给药28 d。通过对各组小鼠脑部HE染色、海马区β-淀粉样肽(Aβ)免疫组化分析及Western blot检测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PP)的蛋白表达水平,观察EGCG对AD模型小鼠脑部病理改变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EGCG显著减轻了D-半乳糖诱导的AD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并显著减少了D-半乳糖诱导AD小鼠海马区的Aβ及APP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EGCG可能通过降低D-半乳糖诱导的APP含量的增加及Aβ的毒性作用,发挥对D-半乳糖诱导的AD模型鼠的脑部病理改变的保护作用。
何苗刘明妍王爽唐秋实姚维凡赵海山魏敏杰
关键词:Β-淀粉样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