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思杨

作品数:4 被引量:9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转运
  • 2篇亚硒酸盐
  • 2篇硒酸盐
  • 2篇
  • 1篇形态分析
  • 1篇植物
  • 1篇转运机制
  • 1篇镉形态
  • 1篇污泥
  • 1篇相互作用
  • 1篇小麦
  • 1篇苗期
  • 1篇分根
  • 1篇
  • 1篇
  • 1篇ICP-MS
  • 1篇城市污泥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陈思杨
  • 3篇江荣风
  • 3篇李花粉
  • 2篇乔玉辉
  • 2篇黄青青
  • 1篇李丽娜
  • 1篇王娟
  • 1篇王琪
  • 1篇韩文轩
  • 1篇罗章
  • 1篇王晓芳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亚硒酸盐/硒酸盐及相互作用对水稻吸收及转运硒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分根装置及营养液水培方法研究了硒酸盐(Na2SeO4)和亚硒酸盐(Na2SeO3)及其在植物体内相互作用对水稻吸收及转运硒的影响,以及水稻根系对硒酸盐和亚硒酸盐的吸收动力学。分根装置中水稻根系左右两侧都供给亚硒酸盐或硒酸盐时,水稻根系硒含量分别为117.8 mg·kg-1和9.85mg·kg-1,地上部硒含量分别为1.39mg·kg-1和6.14mg·kg-1,硒向植株地上部的转移系数分别为0.01和0.69;分根装置中右侧供给Na2SeO3的水稻根系硒含量为103.1 mg·kg-1,左侧供给Na2SeO4的水稻根系硒含量为18.9mg·kg-1,地上部硒含量为6.26 mg·kg-1,转移系数为0.10。亚硒酸盐的供给促进了水稻根系对硒酸盐的吸收,而硒酸盐对水稻吸收亚硒酸盐的影响不显著。吸收动力学结果显示,水稻根系对SeO2-3的最大吸收速率是SeO2-4的13倍,但是水稻根系对SeO2-3的亲和力低于对SeO2-4的亲和力。
黄青青陈思杨王琪乔玉辉江荣风李花粉
关键词:硒酸盐亚硒酸盐分根转运
分析北京城市污泥中铅砷镉形态浓度的ICP-MS被引量:8
2009年
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难降解和高毒性限制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以北京G和Q污水处理厂的压滤出厂污泥为实验材料,采用BCR三步浸提法对污泥中铅砷镉Pb,As,Cd的三种形态进行提取,以HNO3-HClO4进行全量消解,利用ICP-MS检测Pb,As,Cd的全量和各形态的含量,从而为北京城市污泥的资源开发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北京城市污泥中Pb和Cd含量比上世纪末明显降低:其中,G污泥中Pb,As,Cd的全量(干重)分别为19.60,37.96和1.34 mg.kg-1,而Q污泥中分别为19.58,23.46和2.30 mg.kg-1;两种污泥中Pb含量相差甚微,G污泥中As明显高于Q污泥,而Cd则显著低于后者;两种污泥中相应金属的三种形态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Pb与As以HAc酸溶态为主,H2O2可氧化态最少;而Cd主要以NH2OH-HCl可还原态存在,HAc酸溶态最少。三种重金属中生物毒性大的形态均占70%以上。
陈思杨王娟李丽娜韩文轩江荣风
关键词:城市污泥形态分析
苗期小麦和水稻对硒酸盐/亚硒酸盐的吸收及转运机制被引量:36
2011年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苗期小麦和水稻对硒酸盐(Na2SeO4)和亚硒酸盐(Na2SeO3)的吸收及转运机制.营养液中供给Na2SeO4时,正常培养的水稻地上部和根中硒的含量分别30.3 mg.kg-1和39.0 mg.kg-1,水稻吸收的硒有80%从根转移到了地上部;小麦地上部和根中硒的含量分别为1.76 mg.kg-1和6.99 mg.kg-1,62%从根转移到了地上部.而供给Na2SeO3时,正常培养的水稻地上部和根中硒的含量分别为4.40 mg.kg-1和230 mg.kg-1;小麦地上部和根中硒的含量分别为1.24mg.kg-1和88.3 mg.kg-1,仅有8.2%从根转移到了地上部.缺磷培养对水稻和小麦吸收硒的影响存在差异,与正常培养相比,缺磷培养水稻的地上部、地下部硒含量降低,而小麦的地上部、地下部硒含量增加.小麦根系吸收SeO23-的米氏常数(Km)是水稻的8.7倍,其最大吸收速率(Vmax)比水稻低14%,小麦和水稻对亚硒酸盐的吸收差异主要是根系对SeO32-的亲和力.本研究揭示了水稻和小麦对硒酸盐和亚硒酸盐的吸收和转运机制,为作物强化富硒提供了理论依据.作物吸收的硒酸盐向地上部的转移速率很快,而亚硒酸盐主要累积在根中.
陈思杨江荣风李花粉
关键词:硒酸盐亚硒酸盐转运
植物对硒的吸收转运和形态转化机制被引量:49
2014年
阐述了植物对不同形态硒的吸收、转运和形态转化机制。植物主要吸收水溶性硒,包括部分有机硒、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多数研究表明植物对硒酸盐的主动吸收是通过高亲和力的硫酸盐转运子完成,最近的研究表明磷酸盐可以调节亚硒酸盐的吸收,磷酸盐转运子在亚硒酸盐的主动吸收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植物吸收的硒酸盐很快从根部转移到地上部,在叶片中被还原成亚硒酸盐,进而转化为有机硒化物进入其他组织;而亚硒酸盐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积累在根部,极少转移到地上部。进入植物体中的硒转化为含硒氨基酸和硒蛋白参与植物的代谢。
王晓芳陈思杨罗章黄青青乔玉辉孙宏杰李花粉
关键词:植物转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