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隋飞飞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桦褐孔菌
  • 2篇内切葡聚糖酶
  • 2篇菌核
  • 2篇菌丝
  • 2篇菌株
  • 2篇基因
  • 1篇驯化
  • 1篇野生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栽培
  • 1篇栽培试验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桑黄菌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糖苷酶

机构

  • 8篇延边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陈艳秋
  • 8篇隋飞飞
  • 3篇于萍
  • 2篇李健
  • 2篇安丹丹
  • 1篇曲柏宏
  • 1篇傅常娥
  • 1篇刘迪
  • 1篇尹勇刚
  • 1篇冉丽萍
  • 1篇闫可
  • 1篇郭晓帆
  • 1篇张宇婷
  • 1篇宁云山

传媒

  • 2篇中国食用菌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延边大学农学...
  • 2篇食用菌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桦褐孔菌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的比较被引量:5
2013年
以菌丝培养特性和ISSR分子标记对采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1株桦褐孔菌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2种方法的聚类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菌丝培养特性标记的聚类结果与ISSR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均与地理分布有较强的相关性,但ISSR分子标记结果与纬度相关性较大,菌丝培养特性标记的聚类结果与生态环境相关性较大。因此,建议在桦褐孔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种质鉴定中采用分子标记,并辅之以其他标记的研究方法。
傅常娥郭晓帆隋飞飞闫可陈艳秋
关键词:桦褐孔菌分析方法
桦褐孔菌漆酶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简并引物克隆得到了桦褐孔菌及同属真菌共11个菌株的漆酶基因片段,并对其结构与同源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个目的扩增产物均含有2个内含子,且内含子位置保守,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均包含有保守的铜离子结合位点;DNA序列与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都颇高,基于2类序列构建的NJ系统进化树均能将除俄罗斯采集的桦褐孔菌菌株外归为1组,该漆酶基因片段可用于鉴定桦褐孔菌。
尹勇刚隋飞飞陈艳秋
关键词:桦褐孔菌漆酶基因结构
桦褐孔菌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克隆与定量表达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利用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从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核中克隆了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全长DNA序列,命名为IO-BGL。该DNA序列全长3382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2583bp,含有13个内含子和14个外显子,编码86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93.4kD,等电点为5.57,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地中海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mediterranea)相似性最高(8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IO-BGL基因在菌核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IO-BGL基因在菌核的发育过程中,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隋飞飞陈艳秋
关键词:桦褐孔菌内切葡聚糖酶菌核
桦褐孔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被引量:7
2016年
笔者采用软件GeNorm分析7个内参基因在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中表达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不同pH培养基处理下,最适内参基因数为2,act和gapdh为最适内参基因;高温刺激下,最适内参基因数为2,act和gapdh为适宜内参基因;在菌核发育阶段,最适内参基因数为2,gapdh和cyp为最适内参基因;在菌丝体发育阶段,最适内参基因数为3,act,tub和ubq为适宜内参基因;在整体试验样本中,最适内参基因数为2,act和gapdh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
安丹丹李健隋飞飞曲柏宏陈艳秋张宇婷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桦褐孔菌GENORM
长白山野生白耙齿菌菌株ITS序列鉴定及其人工驯化栽培试验
2015年
试验以长白山野生白耙齿菌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ITS序列鉴定及人工驯化栽培试验。利用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ITS序列鉴定,同时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对白耙齿菌进行人工驯化栽培。原种培养料设置6个处理,栽培种培养料设置8个处理,通过ITS序列分析结果得出该菌株ITS序列与NCBI中登录号为JX290578.1、FJ462768.1、EU301643.1等9个白耙齿菌菌株相似性达100%,验证了其为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最佳原种培养料配方为木屑41.5%、豆秸41.5%、麦麸10%、黄豆粉5%、石膏1%、白糖1%,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7.571 mm·d-1,且菌丝浓密,洁白,粗壮;最佳栽培种培养料配方为木屑54%、玉米芯29%、麦麸10%、黄豆粉5%、石膏1%、白糖1%,菌丝生长速度及长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于萍隋飞飞陈艳秋
关键词:ITS序列分析人工驯化
白耙齿菌菌丝培养环境条件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以菌丝干重和菌丝生长速度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白耙齿菌菌丝生长的培养基配方、温度、pH值及通气条件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为YPAD培养基,最适温度为32℃,最适pH值为7.0,在正常通气培养条件下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干重积累。
于萍隋飞飞陈艳秋冉丽萍
关键词:菌丝
长白山桑黄菌最佳培养基配方研究
2015年
对桑黄菌菌丝体生长的营养条件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蔗糖,其次为为乳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其次为酪蛋白胨;最佳无机盐为CaSO4,其次为MgSO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5g/L,酵母膏2.5g/L,CaSO40.5g/L,琼脂20g/L。
宁云山于萍隋飞飞刘迪陈艳秋
关键词:桑黄菌菌丝生长正交试验
桦褐孔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利用RACE技术首次从药用真菌桦褐孔菌中克隆得到了与菌核形态发育相关的内切葡聚糖编码(EG)基因。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IO-EG)的cDNA全长为1 315 bp,其中编码区占1 233 bp,具有13个内含子和14个外显子,共编码410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桦褐孔菌EG与嗜蓝孢孔菌EG在分子进化关系上最相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随着菌核的生长发育,IO-EG基因的表达量不断升高,初步证明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量与桦褐孔菌菌核的产量相关。
隋飞飞李健安丹丹陈艳秋
关键词:桦褐孔菌内切葡聚糖酶菌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