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月
-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唐代疑古惑经思潮探研被引量:3
- 2016年
- 唐代前期在完成经学总结的同时,也因经义疏解的统一和解经方式的僵化而出现了经学危机,在这一背景下掀起了疑古惑经思潮。唐代疑古惑经思潮持续时间很长,几乎与唐代历史相始终,一直处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唐代前中期疑古惑经思潮的代表人物是刘知幾,他虽然以史学的视角质疑经书记载的部分内容,却并不否定经学思想,反而强调史著需要维护名教。唐中后期疑古惑经思潮的主要代表是新《春秋》学派,他们站在经学的立场上对《春秋》"三传"进行批评、质疑,重视分辨经史之别,而其注重褒贬义理的经学思想,对唐中后期史学新变乃至宋以后史学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 汪高鑫马新月
- 关键词:唐代刘知幾
- 从历史到史学——第一届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综述
- 2017年
- 2016年12月1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第一届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召开,共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24所高校及科研单位的60余名同学参加。
- 马新月
- 正统·史实·道统:唐代禅让观念的演变被引量:2
- 2023年
- 唐代禅让观念包含着正统、史实和道统等多方面思想内涵。从正统角度来看,隋唐之间的禅让关系是唐初统治者树立和宣扬本朝正统性的重要依据,但随着唐代正统观念的演变,禅让政治模式的正统价值日渐衰微。从史实和道统的角度看,禅让观念在唐前期与中晚唐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唐代前期,人们从史实出发,对魏晋禅让乃至尧舜禅让提出了批评与质疑。而中唐以后,随着儒学思想复兴和道统论的构建,尧舜禅让的道德崇高性得以重塑;同时,人们对于从禅让到世袭的转变,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禅让之事的合理性作了系统的阐释。
- 马新月
- 关键词:唐代正统史实道统
- 论中晚唐史学通识思想的发展
- 2020年
- 中晚唐时期的历史编纂和史论都体现出史学通识思想的深入发展。在历史编纂方面,通史著作大量出现,史家通史撰述的自觉意识较之唐代前期明显增强。而中晚唐时期史家重视通史体裁与其历史认识有关,当时许多史家和学者的史论体现出较强的通识意识,他们以贯通的整体思维看待历史的盛衰,强调古今之间的联系,试图从具体的古今社会演变中概括、总结出历史发展的规律。中晚唐史学通识思想的兴起与当时的社会变革以及求通的学术思潮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史学发展特点也对宋以后的通史撰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马新月
- 继承史学优良传统,展现民族文化精髓——《中国史学思想会通》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纪要
- 2019年
- 2018年9月,吴怀祺教授担任总主编的《中国史学思想会通》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套大型系列学术著作共16卷,是吴怀祺教授所带领的学术团队共同撰写完成的。全书分为通史和通论两个部分,其中通史部分论述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近代(包括近代前卷和近代后卷)这几个中国史学思想的发展阶段;通论部分则包括了历史思维、经史关系、历史盛衰、历史文献学思想、历史编纂学思想这五个专题。
- 马新月
- 关键词:精髓民族会通史学
- 从列传范式看史学的发展进程与文化价值——《整齐世传——前四史人物列传编纂研究》评介
- 2023年
- 史书编纂问题是史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纪传体正史的编纂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的发展中居于主体和典范地位,而其中的人物列传部分集中体现了纪传体史书以人叙传的核心特征。因此,纪传体正史人物列传的研究对于认识中国古代史书编纂乃至史学发展的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曲柄睿副教授的《整齐世传——前四史人物列传编纂研究》一书即以前四史人物列传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了列传范式影响下史传的编纂特点,并且从列传范式出发深度剖析了中国古代早期史学的发展进程与文化价值。全书内容详实,论证严谨,采用的研究方法与视角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体现出作者扎实的专业功底与独到的学术见解。现就本书的主要特点与学术价值作简要评述。
- 马新月
- 关键词:前四史编纂特点纪传体史书史书编纂
- 探究史学思想之会通,展现民族史学之风貌——读《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 2018年
- 中国有着悠久而绚烂的历史文化,史学思想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反映出史家(包括思想家)对中国客观历史发展以及史学本身的认识。因此,中国史学思想史的研究对历史学学科建设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马新月
- 关键词:史学思想史民族史学会通风貌
- 中国古代史学会通思想探研
- 2020年
- "会通"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周易·系辞》中,用以表明卦爻之会合变通。经过两汉至魏晋隋唐时期学者们的阐释和运用,其内涵得以不断丰富发展,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还衍生出了"执一"与"折中"的观念。随着会通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史家会通的史学意识也开始萌生,在早期的史书编纂和历史评论中都有所体现。到了宋代,理学的发展促进了会通思想的深化,会通成为历史撰述的思想主旨,由此被正式纳入史学思想的范畴。明清时期,胡应麟、黄宗羲、章学诚等史家在继承和系统总结前人史学会通思想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会通之义的"一"与"中"的关系,推进了这一思想的哲理化发展。中国古代史学会通思想是对传统通史撰述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体现了中国古代史学注重历史撰述的客观性、史学认识的通识性以及突出史家独断之学等特点。
- 马新月
- 关键词:会通执一折中
- 今古文融通:郑玄的经籍笺注及其史学价值
- 2019年
- 郑玄是东汉经学集大成者,郑学“小一统”对促进东汉今古文经学的融通具有重要的作用。郑玄的经籍笺注以古文经说为主要立场,又兼采今文经说,体现出他博采众家、融合今古的经学特点。郑玄的经籍笺注不但对经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而且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这种经籍笺注内蕴的史学价值也明显呈现出今古文融通的学术特点:一方面,郑玄基于古文经学的学术立场注重名物训诂和史实考辨,其经籍笺注保存了大量史料,为考察上古三代历史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他的经籍笺注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思想,他对天命王权的宣扬、古史系统的构建,以及礼治思想的阐发,都力求融合今古文经说以解释历史的发展。
- 汪高鑫马新月
- 关键词:今古文经学融通史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