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亚军

作品数:1 被引量:25H指数:1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态监测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肌酶
  • 1篇心肌酶学
  • 1篇心肌损伤
  • 1篇心肌损伤标志...
  • 1篇酶学
  • 1篇肌酶
  • 1篇肌损伤
  • 1篇急性心肌梗死
  • 1篇急性心肌梗死...
  • 1篇梗死
  • 1篇标志物

机构

  • 1篇秦皇岛市第二...

作者

  • 1篇刘志普
  • 1篇马丽
  • 1篇刘恩华
  • 1篇陈怀敏
  • 1篇孔丽清
  • 1篇齐亚军

传媒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动态监测价值的比较被引量:25
2010年
为探讨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对AM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免疫比浊法和酶学速率法对79例AMI(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和40例非AMI组患者2、4、8、12、24h和2、4、7、14d的血清或血浆进行蛋白肽类标志物(Myo、cTnI、hs.CRP、BNP)和心肌酶学标志物(CK.MB、LDH、AST、α-HBDH)水平的动态测定。结果表明AMI组患者血清或血浆中两组标志物均明显高于非AMI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MI患者在发病2—4h后联合监测Myo、cTnI、hs—CRP和BNP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LDH、AST和α-HBDH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上数据表明Myo、cTnI、hs—CRP和BNP联合测定对AMI作出更准确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恩华陈怀敏孔丽清刘志普齐亚军马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酶学动态监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