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君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降解
  • 1篇动力学
  • 1篇毒性
  • 1篇絮凝
  • 1篇絮凝剂
  • 1篇絮凝性
  • 1篇絮凝性能
  • 1篇阳光
  • 1篇氧化法
  • 1篇氧化降解
  • 1篇有机物
  • 1篇藻毒素
  • 1篇溶解性有机物
  • 1篇水处理
  • 1篇水中有机物
  • 1篇太阳
  • 1篇太阳光
  • 1篇脱毒
  • 1篇强化降解
  • 1篇微囊藻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何君
  • 2篇叶挺进
  • 2篇刘伟
  • 2篇梁咏梅
  • 2篇杨欣
  • 1篇刘超斌
  • 1篇张丽

传媒

  • 1篇净水技术
  • 1篇化学通报
  • 1篇供水技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珠江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及其去除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采用超滤膜分级方法考察了常规混凝、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预处理等工艺对珠江水中各级分子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珠江水中有机物以分子量小于1kDa的小分子有机物为主,各级分子量有机物TOC和UV254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常规混凝工艺主要去除大分子有机物,且去除率随分子量的减小而降低。高锰酸钾预处理能够全面提高各级分子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粉末活性炭主要吸附中小分子有机物,对各级分子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与常规混凝成互补。
叶挺进何君刘超斌刘伟梁咏梅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粉末活性炭
化学氧化法去除微囊藻毒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有害藻类水华污染已经成为世界范围性的环境难题。微囊藻毒素是藻细胞释放的一种毒性物质,具有极强的肝毒性和致癌性。当水源水受到藻类污染时,高效的微囊藻毒素去除技术十分必要。氧化法包括氯化、臭氧、高锰酸盐等化学氧化以及芬顿和基于紫外线的高级氧化,已经成功应用于微囊藻毒素的降解去除。本文综述了各种化学氧化法去除藻毒素的动力学、影响因素、降解机制和产物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各种氧化法的优、劣以及适用范围,并对未来藻毒素去除技术研究进行了展望,为微囊藻毒素的有效去除提供参考。
何君张欣然杨欣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动力学降解机理降解产物
太阳光/氯联用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强化降解和脱毒
有害藻类水华污染已经成为世界范围性的环境难题.藻毒素是由藻细胞释放的一种毒性物质,其中微囊藻毒素-LR(MC-LR)广泛存在且具有很强毒性,是最主要的藻毒素污染物之一[1].由于MC-LR具有极强的肝毒性和致癌性,世界卫...
张欣然何君杨欣
关键词:太阳光氯化给水处理毒性
聚合氯化铝复配絮凝剂的絮凝性能被引量:1
2010年
选用聚合氯化铝(PAC)和KMnO4、MnO2进行复配处理微污染水。考察了复配比例、复配成分、反应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以及絮凝沉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KMnO4、MnO2与PAC具有极好的复配效果,复配后浊度及有机碳总量(TOC)去除率进一步提高,絮凝沉降性能也得到改善。在浊度去除方面,要达到92.33%的去除率,复配絮凝剂比单独投加PAC节省36.8%的投加量。在TOC去除方面,单独投加15 mg/L的PAC仅能达到17.2%的去除率,而投加15.8 mg/L的复配絮凝剂则能达到47.6%的去除率。在絮凝沉降性能方面,当浊度去除要求相同时,复配絮凝剂可缩短27%~50%的反应时间。
叶挺进何君张丽梁咏梅刘伟
关键词:聚合氯化铝复配絮凝剂微污染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