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家伟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退热
  • 2篇就诊
  • 2篇患儿
  • 1篇溶媒
  • 1篇输液
  • 1篇退热效果
  • 1篇退热药
  • 1篇重症
  • 1篇重症患儿
  • 1篇准入
  • 1篇准入管理
  • 1篇危急
  • 1篇温水浸泡
  • 1篇物理降温
  • 1篇内科
  • 1篇口服
  • 1篇赖氨匹林
  • 1篇护理
  • 1篇护理安全
  • 1篇急诊

机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何家伟
  • 3篇赖碧娟
  • 2篇陈晓辉
  • 1篇杨玲
  • 1篇徐文萍

传媒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吉林医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当代临床医刊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两种剂量溶媒赖氨匹林退热效果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两种剂量溶媒赖氨匹林退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 406例发热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选用2 ml 0.9%Nacl稀释0.5 g赖氨匹林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B组选用5 ml 0.9%Nacl稀释0.5 g赖氨匹林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分别在用药30、60、120 min后观察体温。结果:B组赖氨匹林起效快、退热效果好。结论:赖氨匹林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均应充分溶解,才能取得较满意的退热效果。
何家伟陈晓辉徐文萍
关键词:赖氨匹林退热效果
分级就诊在急诊儿内科的应用体会
2021年
目的探讨分级就诊在急诊儿内科应用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急诊儿内科共就诊人数为191500人次,分诊护士应用分级就诊标准进行预检急诊儿内科患儿后分诊准确人数为:187670人次;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急诊儿内科共就诊为数为192343人次,分诊护士完全凭借工作经验预检分诊急诊儿内科患儿的分诊准确人数为:176379人次。结果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分诊护士应用分级就诊标准进行预检急诊儿内科患儿后分诊准确率为98%;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分诊护士完全凭借工作经验预检分诊急诊儿内科患儿的分诊准确率为91.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分级就诊,提高了急诊分诊的准确率,优化了就诊流程,实现了急重优先,强化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何家伟赖碧娟
关键词:护理安全
温水浸泡穿刺部位在输液困难患儿穿刺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我院是一所专门针对妇女和儿童的专科医院,急诊科输液室90%都是儿科患者,而急诊科输液室80%的纠纷源于患儿输液未一次穿刺成功[1]。在我科进行输液的患儿多数是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等疾病致使末梢循环不良,出现静脉不显现、不充盈,导致穿刺时不能一次成功。针对这种状况,笔者在静脉穿刺前用温水浸泡穿刺部位,能快速缓解血管状况,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何家伟史艳杰杨玲陈晓辉
关键词:输液穿刺温水浸泡
分级就诊在危急重症患儿早期识别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分级就诊在危急重症患儿早期识别应用中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急诊儿内科共接诊危急重症患儿的人数为563人次,分诊护士应用分级就诊标准内的一级、二级的指征进行预检分诊后,危急重症患儿分诊准确识别人数为562人次,危急重症患儿分诊准确识别率为99.82%。2019年1—12月急诊儿内科共接诊危急重症患儿的人数为989人次,分诊护士完全凭借工作经验进行预检分诊,急诊儿内科危急重症患儿的分诊准确识别人数为940人次,危急重症患儿分诊准确识别率为95.04%。结果:应用分级就诊标准进行预检的急诊儿内科危急重症患儿分诊准确识别率为99.82%,凭借工作经验预检的急诊儿内科危急重症患儿分诊准确识别率为94.04%,差异性为4.78%。结论:采用分级就诊指引,增强护理人员对危急重症患儿识别的风险意识,提高了急诊儿内科危急重症患儿分诊准确识别率,优化了就诊流程,保障危急重症患儿能迅速有效的进行干预处理。适合在急诊儿科推广使用。
何家伟赖碧娟周丽川
口服退热药后物理降温时机选择的探讨
2022年
目的探讨使用退热药后联合应用物理降温(温水泡脚降温)时机的选择.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急诊儿科就诊的432例高热不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6例.实验组给予患儿口服退热后,观察60min后再予温水泡脚;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口服退热药后立即给予温水泡脚.对比两组患儿发生寒颤、抽搐等情况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寒颤发生率1.8%、抽搐发生率0%,总发生率1.8%;对照组寒颤发生率5.6%、抽搐发生率3.7%,总发生率9.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热不退的患儿口服退热药后应等待60min再应用温水泡脚,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退热过程安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何家伟赖碧娟
关键词:物理降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