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滴灌
  • 3篇小麦
  • 2篇滴灌小麦
  • 2篇播期
  • 1篇滴灌春小麦
  • 1篇冬小麦
  • 1篇性状
  • 1篇生长发育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同播
  • 1篇群体性状
  • 1篇种群
  • 1篇种群结构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量
  • 1篇微生物种群
  • 1篇微生物种群结...
  • 1篇利用效率

机构

  • 4篇石河子大学
  • 2篇新疆农垦科学...

作者

  • 4篇刘萍
  • 3篇刘建国
  • 2篇魏建军
  • 2篇刘军
  • 2篇蒋桂英
  • 2篇张东升
  • 1篇唐志敏
  • 1篇王宝驹
  • 1篇林茹

传媒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播期及密度对滴灌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栽培措施中合理的配置播期及种植密度,是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本论文以新疆北疆地区主栽的冬、春小麦品种新冬22号、新冬27号、新春6号和新春22号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冬、春小麦设置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冬小麦设置两个播期9...
刘萍
关键词:滴灌小麦播期
文献传递
播期和播量对滴灌冬小麦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2
2013年
为了给滴灌冬小麦种植选择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组合,以两个冬小麦品种新冬22号和新冬27号为材料,设置2个播期(9月27日和10月7日)和3个播量(150、225和300kg·hm-2),通过大田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滴灌冬小麦的群体性状、产量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总茎数、返青后总茎数、成熟期收获穗数和主茎穗比重均随播量的增大而增加,且不同播量间差异显著;播期推迟,出苗数、冬前总茎数和返青后总茎数均降低。各处理均在孕穗期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且孕穗后10月7日播种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下降比较慢。适当晚播有利于花后同化物和花前贮藏同化物在花后向籽粒的转运。播期和播量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影响显著性,在10月7日播种、播种量为225kg·hm-2处理下产量达到最高。
刘萍魏建军张东升王宝驹刘军刘建国
关键词:滴灌小麦播期播量群体性状
长期连作及秸秆还田对棉田土壤微生物量及种群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2
2012年
通过采用常规微生物培养技术分析长期不同连作年限及秸秆还田棉田土壤微生物量及种群结构变化,揭示棉花连作及秸秆还田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关系。研究表明,随着连作年限增加,秸秆还田连作模式下真菌数量持续增加,细菌和微生物总量在连作5-20 a逐渐下降,25 a后又上升;非秸秆还田连作模式随着连作年限增加其微生物种群变化与秸秆还田连作模式变化一致,但非秸秆还田连作模式土壤细菌和微生物总量分别比秸秆还田连作模式在连作5、10和15 a降低42.9%、57.9%、70.6%和41.9%、54.7%和65.7%,而真菌数量增加28.4%、80.8%和116.7%。说明棉花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微生物数量,改善棉田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连作棉田土壤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呈随连作年限增加呈增加的趋势,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B/F)和放线菌/真菌(A/F)比值在秸秆还田模式下先逐渐减小至连作25 a有升高,而非秸秆还田模式下持续下降。
刘军唐志敏刘建国张东升刘萍蒋桂英
关键词:连作秸秆还田微生物量微生物种群结构
滴灌春小麦生长发育与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被引量:37
2012年
试验于2009—2010在石河子大学试验站进行,设置了滴灌和漫灌两种灌溉方式,滴灌又设置了一管四行和一管六行两种滴灌带布置方式,目的在于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及不同毛管布置方式对滴灌小麦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与传统漫灌相比,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增加,叶绿素后期下降缓慢,滴灌可降低小麦干物质在营养器官中的分配率,促进干物质向籽粒中分配,防止后期叶片早衰;滴灌比漫灌相比灌水量降低了25%,产量平均增加14.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5.4%。滴灌小麦实行一管四行毛管布置与一管六行相比受水均匀,不同边行间植株生长差异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比一管六行高。
蒋桂英魏建军刘萍刘建国林茹
关键词:春小麦滴灌水分利用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