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雅娟

作品数:8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油蒿
  • 5篇干旱
  • 5篇半干旱
  • 4篇干旱区
  • 4篇半干旱区
  • 3篇沙地
  • 3篇毛乌素沙地
  • 3篇旱区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叶绿素荧光
  • 2篇植物
  • 2篇沙生
  • 2篇沙生植物
  • 2篇光化学
  • 2篇干旱半干旱
  • 1篇油蒿群落
  • 1篇蒸散
  • 1篇蒸散发
  • 1篇蒸腾

机构

  • 8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8篇吴雅娟
  • 7篇贾昕
  • 7篇查天山
  • 3篇秦树高
  • 2篇田赟
  • 2篇李媛
  • 2篇张明艳
  • 2篇王奔
  • 2篇任才
  • 1篇王珊
  • 1篇冯薇
  • 1篇白玉洁
  • 1篇穆家伟
  • 1篇王子奇

传媒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沙漠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对去除降雨的响应被引量:12
2017年
认识植物生理特征对极端干旱的响应有助于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通过对叶绿素荧光连续监测,研究了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非光化学淬灭(NPQ)对去除降雨的响应,旨在探讨干旱环境下PSⅡ的光保护机制。结果表明:油蒿叶片ΦPSⅡ和NPQ受光合有效辐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与对照相比,去除降雨条件下ΦPSⅡ降低、NPQ升高。去除降雨降低了ΦPSⅡ对环境因子的敏感性,提高了NPQ对环境因子的敏感性。去除降雨条件下F_v/F_m的降低是由于PSⅡ反应中心的可逆性失活。这些结果表明极端干旱影响油蒿PSⅡ光化学效率;油蒿通过增加非辐射热耗散来抵抗干旱胁迫。
张明艳贾昕查天山秦树高吴雅娟任才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降雨干旱半干旱区
毛乌素沙地油蒿和赖草光系统Ⅱ对环境波动的适应性研究
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经常受强光、高温、干旱等环境胁迫的影响,其适应环境波动的生理过程和适应机制了解有限。光系统Ⅱ叶绿素荧光参数因其对环境波动的高度敏感性,经常被视为探究植物适应环境胁迫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宁夏盐池县毛乌素沙地...
吴雅娟
关键词:沙生植物
文献传递
油蒿光合参数季节动态及其与叶氮含量和比叶面积的关系被引量:11
2017年
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参数季节动态及其与叶性状的关系对于准确模拟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生长季内原位测定了毛乌素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光合作用CO_2响应和光响应曲线,分析了油蒿光合参数与叶氮含量(N_(mass))和比叶面积(SLA)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内油蒿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表观量子效率(α)和光饱和点(LSP)都是在春季后期和初秋时期值比较高,在夏季波动较大,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变化趋势不明显,P_(nmax)的变化范围为13.79~33.31μmol CO_2·m^(-2)·s^(-1),平均值为23.77μmol CO_2·m^(-2)·s^(-1),其中5月达到最大值,P_(nmax)季节变化显著;羧化速率(φ)、最大羧化速率(V_(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和光下暗呼吸(Rp)的季节动态变化也是呈现春季后期和初秋时期值比较高、在夏季波动较大的趋势,CO_2补偿点(Co)在整个生长季季节动态明显;CO_2饱和点(Cisat)的季节动态变化不明显;V_(cmax)在5月达到最大值(89.10μmol·m^(-2)·s^(-1)),在8月达到最小值(27.25μmol·m^(-2)·s^(-1)),平均值为56.29μmol·m^(-2)·s^(-1),J_(max)在9月达到最大值(78.86μmol CO_2·m^(-2)·s^(-1)),在8月达到最小值(24.19μmol CO_2·m^(-2)·s^(-1)),平均值为46.24μmol CO_2·m^(-2)·s^(-1),V_(cmax)和J_(max)季节变化显著;P_(nmax)、V_(cmax)、J_(max)和Rp与N_(mass)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P_(nmax)、V_(cmax)和J_(max)与SLA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叶氮含量和比叶面积是影响油蒿光合能力的重要因素。研究获得的光合参数与叶性状的关系可为构建参数化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提供帮助。
王子奇查天山贾昕吴雅娟张明艳穆家伟
关键词:油蒿光合参数比叶面积
油蒿光系统Ⅱ光化学参数在生长季早期对降雪事件的响应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生长季早期降雪事件对于典型沙生灌木光合生理状态的影响,以及胁迫发生后植物适应胁迫的光合生理机制。【方法】在降雪前后,使用多通道连续监测荧光仪,通过原位连续监测当地建群种油蒿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能量分配参数的变化,确定胁迫恢复期,并分析恢复期各参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在降雪当天达到最低值,且ΦPSⅡ的日间均值比降雪前后分别下降了约40%和33%。调节性能量耗散(ΦNPQ)和非光化学淬灭(NPQ)均在降雪当天达到最高值,其中降雪当天ΦNPQ的日间均值比降雪前后分别升高了95%和48%,NPQ分别升高了94%和76%。降雪当天的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降到了最低(0.69),比降雪前降低了约12%,并且低于了0.73的胁迫线。Fv/Fm经过3 d恢复到了降雪前的水平。在恢复过程中油蒿伴随着光照900μmol/(m2·s)和温度10℃的阈值拥有不同的响应关系,可能是在阈值前后拥有不同的环境主导因子。土壤水分始终是油蒿恢复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结论】本次降雪对于油蒿产生了胁迫,胁迫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融雪产生的低温和高光强的协同作用导致的。油蒿通过动态调节自身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能量分配机制,增大调节性热能耗散比重来适应低温胁迫。油蒿从一次胁迫中恢复约需3~4 d,低光照、较高温度和较高水分有利于植物恢复过程。
任才贾昕贾昕吴雅娟田赟田赟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降雪光能分配
毛乌素沙地油蒿灌丛Priestley-Taylor模型系数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基于半经验半理论的Priestly-Taylor模型(PT)估算蒸散发(ET)时,主要依赖于精确确定该模型系数α在特定研究区内的适宜值,本研究就该模型系数α的适用性进行了本地化研究,以便更准确地估算干旱半干旱区的蒸散发。【方法】在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毛乌素沙地的一个生长季内,采用涡度协方差技术并结合气象数据信息,监测研究区典型油蒿灌丛地的水、热交换传输过程,以分析PT模型系数α的季节变化特征并确定其本地化估算参考值。【结果】在季节变化过程中,实际PT模型系数α整体变化较明显,展叶期内α系数呈单峰型变化趋势,完全展叶期和叶变色期内的α系数变化不明显;日均α系数最大值为0. 66,最小值为0. 03,全生长季α系数均值为0. 23。油蒿生长季内α系数与冠层导度和饱和水汽压差呈对数正相关;土壤含水量(30 cm处)以及叶面积指数与α系数均为正相关关系。在季节变化过程中,PT模型常规系数α=1. 26确定的蒸散量(ET1. 26)估算值以及根据逐日温度和2 m高度处风速资料计算的PT模型系数α=0. 50确定的蒸散量(ET0. 50)估算值均显著大于实测蒸散发。改进的PT模型系数的本地化推荐适宜值为0. 23,并且通过修正后的PT模型估算ET与实测值之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线性斜率为0. 72,R2为0. 57。【结论】因此,修正的PT模型显著提高干旱半干旱区植被蒸散发估算精度,为区域植被水文过程模型提供支持。
梁椿烜马景永杨睿智吴雅娟田赟贾昕贾昕杨林
关键词:蒸散发涡度相关法半干旱区油蒿
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冠层导度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17年
冠层导度(g_c)是影响植物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参数,对环境变化敏感。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法于2015年5—10月对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的潜热和显热通量进行连续观测,并同步观测空气温度(T_a)、相对湿度(RH)、光合有效辐射(PAR)、土壤含水量(VWC)、降雨(PP)等气象因子,结合Penman-Monteith的冠层导度逆转方程,了解g_c时间动态与变异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油蒿群落g_c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5—8月)g_c达到峰值的时间比秋季(9—10月)早约2 h,约在10:00左右达到峰值,比水汽压亏缺(VPD)和PAR的峰值分别提前3~4 h和1~2 h,秋季g_c在中午12:00达到峰值后直接下降。PAR、VPD均对g_c有显著的调控作用,PAR和VPD对g_c的调控阈值分别是1 200μmol/(m^2·s)和1.5 kPa,小于阈值呈正相关,大于阈值呈负相关。30 cm土壤含水量(VWC_30)是调控g_c的重要因子,当VWC_30大于0.16 m^3/m^3时,g_c与VWC_30呈正线性关系。在高的土壤含水量条件(VWC_30≥0.16 m^3/m^3)下,g_c对PAR和VPD的敏感性高于低土壤含水量(VWC_30<0.16 m^3/m^3)条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是调节荒漠生态系统冠层导度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为荒漠生态系统水文过程模型的建立提供重要参考。
王珊查天山贾昕吴雅娟白玉洁冯薇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半干旱区蒸腾光合作用
半干旱区典型沙生植物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的光合特性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研究西北半干旱生态系统中典型沙生植物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的光合特征,于2012年5—10月,使用Li-6400(Li-Cor Inc.,USA)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油蒿气体交换特征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净光合速率(Pn)对光合有效辐射和胞间CO2浓度的响应。结果表明:Pn、蒸腾速率(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在12:00前后均表现出非对称性,上午测量值普遍高于下午;Pn日均值6月最高(8.97±1.73μmol CO2·m-2·s-1),10月最低(2.58±1.32μmol CO2·m-2·s-1);油蒿表观量子效率(α)在0.022-0.048 mol·mol-1变化,羧化效率(φ)在0.125-0.268 mol·m-2·s-1变化;在9月13日饱和光强下的Pn(Pnmax)达到生长季最大值,为24.89μmol CO2·m-2·s-1;在7月31日饱和胞间CO2浓度下的Pn(Anmax),达到生长季最大值,为77.23μmol CO2·m-2·s-1;Pnmax主要受到相对湿度影响,Anmax主要受饱和水汽压亏缺和30 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率影响;水分相关环境因子是油蒿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其光合特征反映出对半干旱气候的适应性。本研究结果可为生态系统过程建模和区域尺度研究提供重要的生理生态参数。
李媛查天山贾昕秦树高吴雅娟王奔
关键词:油蒿日变化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光化学量子效率和非光化学淬灭的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15
2015年
叶绿素荧光的测定是探究干旱半干旱区沙生植物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手段,叶绿素荧光的动力学研究对认识植物适应环境胁迫的生理生态过程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于2012年6-10月研究了宁夏盐池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的光化学量子效率(Φ)和非光化学淬灭(NPQ)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及其与光合有效辐射(PAR)、相对湿度(RH)和空气温度(Ta)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观测期内,油蒿的Φ随PAR和Ta升高而降低,随RH的升高而升高,NPQ的变化与Φ相反;在日变化尺度,油蒿的Φ(R2〉0.92)和NPQ(R2〉0.90)与PAR紧密相关,而与空气温度(Ta)和相对湿度(RH)的日变化存在3-4 h的滞后;此外,在相同PAR下,生长季前期的Φ大于后期,生长季旺期的NPQ大于末期;因此,PAR、Ta和RH对Φ和NPQ均有影响。
吴雅娟查天山贾昕秦树高李媛王奔
关键词:光合有效辐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