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前

作品数:13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中华民族
  • 3篇民族
  • 3篇共同体
  • 3篇共同体意识
  • 2篇文化
  • 2篇一带一路
  • 1篇导引
  • 1篇学术
  • 1篇学术不端
  • 1篇仪式分析
  • 1篇语境
  • 1篇语境创设
  • 1篇中国外交
  • 1篇中华文化
  • 1篇中华文化传播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治理
  • 1篇社会治理创新
  • 1篇视域
  • 1篇破解

机构

  • 13篇青海省社会科...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 1篇国家税务总局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张前
  • 1篇鄂崇荣
  • 1篇张晓红

传媒

  • 6篇青海社会科学
  • 2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东岳论丛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攀登(哲学社...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青藏高原论坛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学术不端与学术期刊的责任——学术不端事件引发的若干思考被引量:13
2009年
近年来,我国学术不端事件层出不穷,各大媒体旋即刮起了一股关于学术抄袭事件的报道及评论之飓风,社会各界对屡屡曝光的学术抄袭事件的关注和讨论也呈增温趋势。面对愈演愈烈的学术不端行为,作为科研人员研究成果进入社会并取得社会反馈重要渠道的学术期刊应负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呢?笔者从学术不端是不是学术期刊版面费惹的祸;学术不端是不是学术期刊阵营分化所致;学术期刊能否承担起遏制学术不端的重任;面对学术不端,学术期刊何去何从等四个方面对学术期刊面对学术不端如何作为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思考,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学术期刊界乃至社会各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关注。
张前
关键词:学术不端版面费问题
“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我国西部民族地区随之进入以乡村振兴为主的时代。当前,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仍存在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构建乡村振兴长效机制面临一些困境。本文在全面考察西部民族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制约该地区乡村振兴的各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加快建立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张前张正兴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破解路径
青海藏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2019年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青海藏区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成为进一步创新青海社会治理工作的契机和动力。在青海省藏区社会治理中,班玛打造的“班玛经验”升级版,格尔木实施的“枫桥经验”本土化,海晏推出的社会治理“微创新”等来自基层的有益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地区在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中,不仅有个性的亮点,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些共性的经验,也为新时代推进青海藏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张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研讨会”概述被引量:3
2017年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成果,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并写进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最根本的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于11月7日在西宁举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方略,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进行交流研讨,取得了丰富的研讨成果。本文在提炼总结本次理论研讨会主要学术观点的基础上,聚焦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一些学理思考,以推进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良性互动。
张前
从“地域”到“世界”:“一带一路”倡议的东方语境创设被引量:3
2017年
民族交往与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命题。资本逻辑主张并推进的"异质趋同"博弈于文明主体声称并坚守的"排他斥异",引发了东西方文明交锋的结构性演绎,摹画和编织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场景。作为从"地域"走向"世界"进程的产物,"一带一路"倡议所蕴含的东方语境以多元互补、相互依存、平等对话的协同进步,诠释于世界交往文明互鉴的应然态势。在现实性上,语境创设的话语表达生发于文化意蕴的结构谱系,不仅关涉政治实体的文化软实力,而且指涉经济实体的物质硬实力。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东方语境创设的历史承载,传统丝路精神的当代发展阐释于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东方特质。从范式的理论模型和结构图式出发,"一带一路"的空间延展体现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交互、目标性与系统性的相织,并在本源上形塑了东方语境创设的共生关系和发展向度。其"共商、共建、共享"的范式建构凸显了"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价值归旨。
张前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昆仑文化的传承与流变被引量:4
2022年
昆仑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合流的源头之一,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原点,是中华民族记忆中的故乡和神圣的精神家园。作为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和历史记忆,昆仑文化在历史传承演变中,以固态和活态两种形式在多地域流动扩衍、传播发展,成为凸显不同时代中央政权管辖边界扩展、多民族祖脉追忆和中华民族不断凝聚的象征,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承载着历代王朝合法性确认、政治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祖脉文化认同等多重文化意涵。
鄂崇荣张前
关键词:昆仑文化传承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青海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纪念大会综述
2010年
2010年7月28日,《青海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纪念大会在西宁召开,来自国内社科理论界及期刊界的领导、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刊庆纪念大会。会议全面总结了创刊30年来《青海社会科学》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成功经验,并就《青海社会科学》乃至国内社科学术期刊发展问题作了交流和研讨。本文将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从学林足迹与学界评价、学术方向与学术特色、学术责任与学界期望三方面进行综述。
张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仪式的空间展演——基于土族“纳顿”庆丰收会的仪式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仪式是由某种由文化建构出来的象征性交流系统。"土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纳顿"仪式展演不仅内蕴了自身的文化表征,而且呈现了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象征性焦点。在现实性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仪式象征、主题和行为,构成了"纳顿"仪式展演价值传导的呈现、释义之维;仪式叙事价值表达、文化交流沉淀影像、群体推崇行为倡导、社会化推进共识凝聚、集体团结力量强化,构成了"纳顿"仪式展演的社会功能;把握嵌入主题的仪式叙事、坚持文化认同的仪式沉淀、强化责任担当的仪式倡导、观照"动机"加"情绪"释放仪式功能、关注认同焦点激活仪式效应,则构成了铸牢共同体意识仪式展演的路径优化策略。
张前杨玢王峥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实践被引量:22
2019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指向对共同体生活的切入,构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实践的理论与现实之维。共同体生活的文化作用、内容、导向,以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实践对传承的表达、思想对外在化转换的引领,通过中华文化认同的外显,对接共同体意识文化意蕴作用的逻辑;由“承认一认可一赞同”、经“归属达致”,转向“自觉”认知与理解的梯级,以文化心理归属走向共同体意识阐发的价值归属、文化自觉的自由抉择走向共同体意识诠释的理性自觉,连接共同体意识表达的文化关系;文化目标、载体、方法以文化内聚力、影响力、认同力的提升,通过价值表达的利益性诠释、主体说服的情感性共鸣、动力激发的心理性契合,链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
张前张晓红
关键词:文化逻辑文化关系文化路径文化实践
“石榴籽”效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然视角被引量:20
2018年
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发的产物,"石榴籽"效应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历史写照和文化图谱,它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生命存在圈的形式,延展于复合民族共同体稳定的社会历史联系和共同的文化纽带中。"百籽合一"的命运与共意识、"百籽共生"的共有精神家园意识、"千籽如一"的心理认同意识、"千房同膜"的团结互助意识,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石榴籽"表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性形构、强化性维系、建构性升华,以和谐共生的基础、价值凝聚的量标、特定身份的明晰,构成了"石榴籽"效应的价值旨趣;文化—民族认同的始步、政治—国家认同的中继、政党—道路认同的归属,从情感归依的原生性激发、理性强化的利益性彰显、价值升华的终极性指向,构成了"石榴籽"效应的培育向度。
范君张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