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琼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技术的两种质谱检测系统对于临床常见菌株鉴定能力的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比较并评价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 MS)技术的两种质谱检测系统安图Autof ms1000和布鲁克Microflex LT在临床菌株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2月苏州市立医院临床分离的菌株共3312株(50个菌属和156个菌种)。临床常见细菌2397株、念珠菌570株、其他真菌15株,厌氧菌170株、其他细菌160株。同时采用两个质谱系统对上述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不一致的菌株采用16/18S rDNA或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序确认结果。结果:安图Autof ms1000和布鲁克Microflex LT对上述所有临床菌株属水平总鉴定准确性分别为96.4%和94.3%,而二者种水平总鉴定准确性分别为85.0%和69.9%。570株念珠菌中,二者种水平鉴定准确性分别为81.6%和27.2%。15株其他真菌中,二者种水平鉴定准确性分别为86.7%和6.7%。误鉴定菌株数分别为5株和6株。结论:安图Autof ms1000和布鲁克Microflex LT在细菌鉴定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在真菌的鉴定中,Autof ms1000有一定的优势。二者质谱数据库均有改善优化的空间。
- 张宇琼张宇琼陆文香陈海鹏张国栋
- 关键词:细菌鉴定内转录间隔区
- 某三甲医院2016—2022年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细菌耐药状况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医院2016—2022年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细菌耐药状况,为临床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742例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所在科室、检出标本和药敏试验结果等资料信息,分析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2016—2022年7年间,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的发病人数整体呈增多的趋势;742例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485例vs 257例),而年龄上以≤5岁的小儿(387例,占52.16%)和>60岁的老年人(235例,占31.67%)居多,在科室方面主要来自儿科(464例,占62.53%),而其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秋季(211例,占28.44%)和冬季(301例,占40.57%);患者所感染的肺炎链球菌主要检出自痰液(631例,占85.04%);药敏结果显示,患者所检出肺炎链球菌对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青霉素、左氧氟沙星、氯霉素、莫西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较低(<10.00%),但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均较高(>90.00%)。结论:临床肺炎链球菌感染好发于小儿和老年人,主要累及呼吸系统,并且发病主要集中于秋冬季节,但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整体并不强。
- 高晶晶吉彬彬袁垆苏宁张宇琼徐卫东王亚南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感染耐药特点
- 孕中期甲状腺功能对胎儿游离DNA分数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孕中期甲状腺功能与胎儿游离DNA分数(FF)的相关性。方法将1861例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孕12~26周对其进行无创产前检测(NIPT)以及甲状腺素功能检测。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回归模型评估其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与FF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FF随FT4水平的升高而升高(b=0.035,P<0.001),中位数为10.78%(IQR:8.2%,13.82%),随着FT4从≤12.0 pmol/L增高至FT4>16.0 pmol/L,FF的中位数分别为10.58%(IQR:7.86%,13.30%)至11.77%(IQR:8.64%,15.30%)。在进一步校正孕周和身体质量指数后,FF随着FT4水平的升高呈现增加的趋势,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trend<0.001)。结论孕妇的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胎儿游离DNA分数。
- 张宇琼乔龙威王挺
- 关键词:游离甲状腺素
-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调查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2012-2014年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肠杆菌科菌株37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双纸片协同试验筛查碳青霉烯酶及金属酶表型,采用PCR法及基因测序方法调查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 37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菌株包括肺炎克雷伯菌16株(43.2%)、大肠埃希菌6株(16.2%)、黏质沙雷菌6株(16.2%)、阴沟肠杆菌4株(10.8%)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阿斯肠杆菌、产酸克雷伯菌、成团泛菌、芳香沙雷菌各1株(各2.7%);耐药表型显示33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8株金属酶表型阳性;其中35株检出耐药基因,包括bla_(KPC)(21株)、bla_(IMP)(6株)、blaOXA-48(3株)、bla_(NDM-1)(3株)和bla_(VIM)(2株)。结论本院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以bla_(KPC)为主要耐药基因,其次为bla_(IMP)基因。
- 钟桥陆文香高晶晶张宇蔺张宇琼徐卫东
- 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金属酶
- 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 2024年
- 目的构建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感染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苏州市立医院ICU发生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的8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模型组(n=507)和验证组(n=339)。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发生CR-PA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通过R统计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价模型并通过验证组验证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14 d[OR=5.01(95%CI:2.97~8.46)]、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时间≥7 d[OR=6.52(95%CI:3.39~12.52)]、使用机械通气[OR=4.35(95%CI:2.20~8.60)]、合并下呼吸道感染[OR=4.56(95%CI:2.42~8.58)]、检出前使用抗菌药物[OR=1.88(95%CI:1.11~3.20)]和清蛋白≤30 g/L[OR=2.09(95%CI:1.19~3.69)]是ICU患者发生CR-P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验证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95%CI:0.850~0.910)和0.878(95%CI:0.838~0.918)。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DCA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临床效用。结论该研究构建的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识别高风险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从而减少CR-PA感染的发生率。
- 张宇琼乔龙威高晶晶李文静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耐药列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