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婷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热敏灸
  • 1篇电针
  • 1篇腰痛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圆运动
  • 1篇针刺
  • 1篇针刺治疗
  • 1篇肾病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肾病
  • 1篇疼痛
  • 1篇疼痛症
  • 1篇痛症
  • 1篇突出症
  • 1篇配合针刺治疗
  • 1篇脾胃

机构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中医药...

作者

  • 4篇徐婷
  • 2篇余安胜
  • 2篇张妍
  • 1篇高建东
  • 1篇姜水印
  • 1篇孙成力
  • 1篇张素雅
  • 1篇陆文
  • 1篇程雯
  • 1篇刘志丹
  • 1篇王华
  • 1篇陈淑雯
  • 1篇王茜
  • 1篇梁晶
  • 1篇朱瑾

传媒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研究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分型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改进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提高医院的治疗水平。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经过8周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评价指标进行检测,并与治疗前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血糖(PBG)分别为(6.21±1.26)和(7.24±1.34)mmol/L,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血糖(PBG)分别为(8.32±1.42)和(9.36±1.54)mmol/L,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差距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差距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西医联合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程雯刘志丹王华陈淑雯徐婷张妍
关键词:中西医联合临床疗效
腰部热敏点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6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比较热敏灸与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电针组,每组30例。以腰八穴(肾俞、大肠俞、次"、腰眼)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进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估,比较各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热敏灸组有效率100%,治愈率63.3%,电针组有效率96.66%、治愈率36.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改进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和改进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30例热敏点(带)出现的部位多在肾俞、关元俞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附近。结论 "腰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LDH)有一定的疗效。两组治疗均能明显改善LDH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热敏点艾灸明显缓解LDH患者的疼痛。肾俞、关元俞之间存在着一个"高热敏带"。
余安胜具本承王茜梁晶姜水印徐婷邬凌俊金张白符保铃
关键词:热敏灸电针
前列腺炎从脾胃论治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病,但治疗多疗效欠佳,病情缠绵。笔者根据"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必先实脾"的原理及男性体质的特殊性,在临床从脾胃入手,运用补中益气汤或平胃散等方药加减治疗本病20余例,收效颇佳。
孙成力陆文高建东张妍张素雅徐婷朱瑾
关键词:前列腺炎精浊脾胃圆运动
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下腰痛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温和灸组各30例,两组均针刺大肠俞、肾俞、委中、阿是穴,并根据患者证型不同进行腧穴配伍。热敏灸组选取1~2个热敏点行热敏灸,温和灸组选取压痛点使用艾灸盒进行温和灸。统计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进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汉译RMDQ量表和总体疗效,以及出现热敏灸感的次数和效应种类。结果治疗前两组VAS、ODI、RM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组治愈率高于温和灸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均降低(P<0.05),热敏灸组VAS低于温和灸组(P<0.05);治疗第2周、第4周后ODI、RMDQ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热敏灸组ODI、RMDQ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温和灸组(P<0.05)。6种热敏灸感中扩热最常见,且热敏灸感出现的次数随治疗而变化。结论热敏灸和温和灸结合针刺均能有效改善腰痛和腰部功能障碍,热敏灸结合针刺疗效更优。热敏灸感因人因时不同,临床中需辨证施灸。
陈唯依徐婷肖鑫冉钟佳玲邬凌俊梁晶余安胜
关键词:热敏灸腰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