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乔
- 作品数:3 被引量:57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深圳市近年来PM_(2.5)污染控制效果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基于深圳大学城站点的PM_(2.5)多年监测数据,对深圳市近年来PM_(2.5)浓度及其化学组成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深圳市采取的主要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的效果并提出了相应建议。结果显示:2007—2015年深圳大学城站点PM_(2.5)年均质量浓度由2007年的52.70μg/m^3降低至2015年的31.15μg/m^3,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限值(35μg/m^3),大气污染控制取得了突出的效果;2015年与2009年的PM_(2.5)化学组成相比,下降最多的依次为SO_4^(2-)、有机物(OM)和元素碳(EC),分别降低4.44、3.03、1.99μg/m^3。对深圳市实施的综合污染控制措施分析表明,近年来深圳市PM_(2.5)浓度降低主要得益于机动车尾气控制、电厂脱硫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重点行业治理等。OM在PM_(2.5)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并占据首位,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OM的一次来源以及二次来源的同步控制,并注重大气污染的区域联防联控。
- 任宇超邹北冰朱乔戴静张彬冯凝黄晓锋
- 关键词:PM2.5化学组成
- 我国华南地区城市点和背景点VOCs变化特征及其对臭氧生成影响
-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对流层中重要的痕量组分,作为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等二次污染的重要前体物[1],其污染问题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我国华南地区[2].2015 年以来,O3 已经取代PM2...
- 王川何凌燕朱乔冯凝曾立武黄晓锋
- 深圳大气中VOCs的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被引量:47
- 2014年
- 使用气溶胶生成系数法和产率法,对深圳四季5种芳香烃和异戊二烯所生成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量分季节计算并比较得出:四季中除春季外,其余三季产率法计算得到的SOA量均高于生成系数法计算的结果,四季所生成SOA的平均值分别为(2.48±2.02)μg/m3和(2.10±1.21)μg/m3.2种方法计算结果均为夏季SOA的生成量最大,秋季和冬季次之,春季最小.生成系数法计算得出人为源和天然源的贡献分别为96%和4%,而产率法得到两种源的贡献分别为86%和14%.将生成系数法和产率法计算得到的夏季SOA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发现计算值均低于实测值,分别占实测值的21%和31%.最后计算芳香烃和异戊二烯的自由基反应速率得出,与OH自由基反应是其生成SOA最主要的途径,比例为75%,与NO3自由基和O3的反应比例分别为22%和3%.在生成SOA速度上,苯乙烯的速度最快,苯的速度最慢.
- 王扶潘朱乔冯凝刘芮伶黄晓锋何凌燕
- 关键词:芳香烃异戊二烯二次有机气溶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