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宇光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玉米
  • 1篇度条件
  • 1篇玉米穗
  • 1篇玉米子粒
  • 1篇配合力
  • 1篇子粒
  • 1篇脱水速率
  • 1篇密度条件
  • 1篇机械化
  • 1篇机械化收获
  • 1篇含水量
  • 1篇QTL定位
  • 1篇QTL分析

机构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库丽霞
  • 2篇陈彦惠
  • 2篇朱宇光
  • 1篇韩托
  • 1篇任真真
  • 1篇周金龙
  • 1篇豆丹丹
  • 1篇王会涛
  • 1篇王小博
  • 1篇李国辉

传媒

  • 2篇玉米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玉米子粒机收后期脱水速率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以自选的8个自交系为母本、7个常用骨干自交系为父本,按照NCⅡ设计,组配56个杂交组合。对杂交组合子粒含水量性状进行表型分析和配合力分析。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合不同时期的含水量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通过不同时期、不同组合子粒含水量变化趋势分析发现,出苗后95~98 d是子粒脱水速率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出苗后95~98 d后脱水速率快的组合收获时子粒含水量低,更适合机收。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PH4CV、08LF和ZX7在培育脱水速率快的玉米杂交种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子粒含水量在出苗后95 d受非加性效应影响较大,在接近收获时,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较大。
朱宇光韩托豆丹丹王会涛库丽霞陈彦惠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收获含水量脱水速率配合力
两种密度条件下玉米穗上节间距QTL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为研究高密度胁迫下穗上节间距的遗传机制,以豫82×沈137的重组近交系(RIL)群体为材料,构建一张包含有1 114个位点的SNP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为1 821.79 cM,标记平均间距为1.64 cM。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60 000株/hm^2密度下共检测到11个、120 000株/hm^2密度下检测到12个穗上节间距的QTL,位于第6染色体上的QTLq For ILL6-2/qForILG6在两种密度下同时被检测到,表明该QTL均能稳定表达;位于第9染色体上的qThiILL9/qForILL9-1在60 000株/hm^2的密度下同时被检测到,解释穗上节间距遗传变异的8.67%和10.61%,在120 000株/hm^2密度下未被检测到,表明此QTL在低密度下特异表达调控穗上节间距3、4。在高密度下检测到qSixILG6和qSixILG10分别解释穗上节间距6遗传变异的16.97%和13.66%,说明该QTL在高密度环境下特异表达。
任真真周金龙王小博李国辉朱宇光库丽霞陈彦惠
关键词:玉米QTL定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