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诱导表达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过敏原蛋白Lit v 1.2,并利用6-His标签获得纯化蛋白。方法:用NdeⅠ和PstⅠ双酶切实验室前期构建保存的p GEM-T-Lit v 1.2质粒,将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p ET44a连接,转入表达菌株Rosetta,通过氨苄青霉素(Amp)抗性基因筛选,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获得Lit v 1.2蛋白。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纯化效果。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 ET44a-Lit v 1.2,SDS-PAGE结果显示Lit v1.2基因在大肠杆菌Rosetta中获得高效的可溶性表达,蛋白质分子量与理论值相符,且获得的目标蛋白纯度高。结论: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及亲和层析获得高产量、高纯度的凡纳滨对虾过敏原蛋白Lit v 1.2,为进一步研究Lit v 1.2的免疫学特性奠定基础。
通过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大豆过敏原Gly m 4蛋白理化性质(Prot Param)、信号肽(Signal P 4.1 Server)、跨膜区(TMHMM Server V 2.0)、B细胞表位(DNAStar)、MHC-Ⅱ类分子的结合能力(Net MHCⅡ2.2)。结果发现:Gly m4蛋白稳定性较好,无信号肽与跨膜区,转角结构丰富;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表明,Gly m 4蛋白61~64、93~94、122~125、127~130、134~137区域是潜在B细胞抗原表位;MHC-Ⅱ类分子的结合力分析表明Gly m 4蛋白144~153区域及82~96区域是潜在T细胞抗原表位,同时发现HLA-DRB10701、HLA-DRB10101等位基因型人群对Gly m 4蛋白较敏感。Gly m 4蛋白抗原表位分析为大豆过敏原的低过敏原性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预测欧洲女贞花粉主要过敏原Lig v 1的理化性质和结构,为Lig v 1重组表达系统的选择和过敏原性改造提供参考。方法:查询文献获得Lig v 1的氨基酸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理化性质(Prot Param)、信号肽(Signal P 4.1 Server)、跨膜区(TMHMM Server v.2.0)、二级结构(GOR4)、MHCⅡ类抗原表位(Net MHCⅡ2.2 Server)、B细胞抗原表位(ProteanTM5.01)以及系统发生树(MEGA 6)。结果:Lig v 1在大肠杆菌中稳定性较好,不存在信号肽与跨膜区;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占大多数;Lig v 1潜在MHCⅡ类抗原表位为30~44区域;B细胞抗原表位既具有连续的氨基酸序列,也具有不连续的氨基酸序列;Lig v 1与欧洲白蜡以及木犀榄的同源蛋白进化距离最近。结论:大肠杆菌是适合重组Lig v 1的表达系统,Lig v 1抗原表位分析为低过敏原性改造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