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羚
- 作品数:20 被引量:155H指数:9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研究被引量:21
- 2021年
- 背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公共卫生服务能够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信息化建设则是促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措施。目的了解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推动基层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所有市、县(区)为单位,采用等比例单纯随机法抽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22个,于2019年11—12月,采用网络问卷法对医院业务院长进行调查。内容主要为公共卫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简称基层系统)两类系统使用情况,包括经费、基础设施、覆盖率、人员、阻碍因素等。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133份,有效问卷994份,有效率为87.7%。结果调查机构中,平均使用9个公共卫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48.6%(483/994)的机构有专门信息化建设经费;91.0%(905/994)的硬件设备满足工作需求;45.0%(447/994)的机构信息填报人员在5人及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在经费、硬件设备、人员配置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2.9%(68/8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3%(878/912)乡镇卫生院使用了基层系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填报人员专业以临床(357人,占37.7%)、护士/护理(288人,占30.4%)为主,信息技术专业少见(21人,占2.2%);63.2%(43/8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4.7%(656/912)的乡镇卫生院认为基层系统满足院内业务需求,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层系统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模块信息均存在重复填报问题。阻碍公共卫生模块使用的因素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选“软件功能不完善”〔36.8%(25/68)〕,乡镇卫生院首选“专业人才匮乏”〔31.4%(276/879)〕。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信息化存在基础保障薄弱、系统建设效率低、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机构发展不平衡、系统软件
- 刘润友杨长虹李羚彭艳秋吕强
-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系统
- 2011—2021年四川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聚集性疫情预警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2011—2021年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对聚集性疫情的预警情况,为完善和优化预警系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1年四川省预警系统对聚集性疫情的预警情况,研究不同年份、不同传染病的预警信号有效率、预警信号阳性率和预警灵敏度等。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疑似事件数、暴发/流行数、预警灵敏度等与预警信号数之间的关系,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2011—2020年四川省共收到预警信号147979条,其中1550条(1.05%)判定为疑似事件;235条(0.16%)经现场调查后核实为暴发/流行。预警信号有效率最高的市州为南充市(4.58%),最低的为达州市(0.04%)。2011—2020年预警信号数较多的传染病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50281条)、手足口病(33664条)、流行性腮腺炎(23335条)和流行性感冒(14471条),占全部预警信号的82.28%。4种传染病的预警信号有效率依次为0.19%、1.57%、2.22%和1.78%,预警灵敏度依次为35.48%、60.00%、92.54%和85.37%。197起预警相关的传染病突发事件相关信息中有151起(76.65%)预警系统发出了预警信号,有73起(48.34%)在疫情网络报告前进行了预警。结论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在四川省运行良好,一定程度上实现传染病疫情早期探测功能。但还应进一步优化预警模型,合理设置预警参数,减少无效预警,提高预警灵敏度。
- 张云娜李蔚李羚马瑶刘燕杜飞
- 关键词: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预警灵敏度
- 2015—2022年四川省猩红热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猩红热流行特征、动态变化趋势及时空聚集性,为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和监测报告管理系统导出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22年四川省间猩红热流行趋势和特征进行分析。采用R 4.3.0软件进行月分布热图绘制,SaTScan 10.0软件进行回顾性时空扫描。结果2015—2022年四川省猩红热年均发病率为1.95/10万,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Z=-25.43,P<0.001)。确诊病例占比3.84%。与偶数年比,奇数年发病强度高、范围广。除2020年外,发病呈现双峰分布,发病高峰为4至7月和10月至次年1月,春季高峰高于冬季高峰。病例集中在3~6岁,幼托儿童、学生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83.72%。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322.34,P<0.001)。报告医院级别以三级居多,占报告病例的74.61%。发病率前5位地区为乐山市、凉山州、绵阳市、成都市和自贡市。2020—2022年猩红热年均发病率1.45/10万,较2015—2019年的2.25/10万下降35.60%,其中全省15个地区发病率均有所下降;上升幅度较大的地区为甘孜州、宜宾市、泸州市和自贡市。时空扫描共探测出4个时空聚集区(1个一类和3个二类聚集区),其中一类聚集区在眉山市、乐山市和成都市,聚集时间为2015年1月9日至2019年1月8日(扫描半径=86.34 km,LLR=1220.49,RR=2.81,P<0.001)。结论四川省猩红热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3~6岁幼托儿童高发,建议高发地区在发病高峰到来之前,即开学后的3月和9月,对幼托机构和学校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并做好监测工作。加强医疗机构诊断能力,不断提高实验室诊断比例,谨防漏诊、漏报和误报。
- 李羚杜飞吕强吴朝学唐雪峰
- 关键词:猩红热
- 2023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2023年四川省报告法定传染病疫情特点,为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传染病监测系统中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四川省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数据,用Excel 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2023年四川省传染病发病死亡概况和流行特征进行描述,对比2018—2022年发病情况,计算相对数分析发病变化趋势。率的比较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计数资料用率和构成比表示,平均数计算用算术平均数。结果2023年四川省报告甲类传染病2例,报告乙类和丙类传染病32种(1649785例),发病率分别为614.04/10万和1356.13/10万。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3的疾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肝和梅毒。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3的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乙类传染病在5月出现发病高峰,丙类在3月和12月分别出现两个高峰;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为1.10∶1,病例最多的为农民。丙类传染病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为1.08∶1,病例较多的为学生和托幼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重点疾病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地区其人群发病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2023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上升迅速且时间分布明显,应密切监测,重点加强防控。
- 刘燕吕强杜飞张云娜李羚李蔚马瑶
-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
- 2011-2019年四川省手足口病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近年来手足口病时空特征,探究疫情变化特点,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四川省2011-2019年间报告手足口病例进行分析。手足口病热图采用R 3.6.1统计软件绘制,地区分布地图采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制作。结果2011-2019年四川省手足口病年均发病率为95.01/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18/10万,发病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偶数年较奇数年发病率高,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双峰性,高峰时间分别为4-7月和10-12月;各地区优势发病高峰略有不同,攀枝花市发病高峰较其他市州晚1个月,呈现晚峰;2011-2019年各市(州)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高发地区以成都市为中心向四周不断增加。结论2011-2019年四川省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疫情强度和范围不断增加。各市(州)月分布模式略有不同,应结合各市(州)发病特点,进一步探索不同发病模式的影响因素,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
- 李羚许军红蔺鸿刘润友张云娜李蔚彭艳秋杨长虹
- 关键词:手足口病R软件
- 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健康档案管理模块的使用现状分析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中"健康档案管理模块"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使用现状,为促进和健全健康档案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所有县(区、市)为单位,等比例单纯随机抽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1026个,采用网络问卷法对医院健康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开展调查。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被调查医疗机构的"基层系统"健康档案管理模块使用率构为99.56%(914/918),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的医疗机构占53.90%(493/914),其中街道卫生院为32.0%(158/305)、中心卫生院为16.8%(83/164)、乡卫生院为46.2%(228/37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4.9%(24/72);健康档案保存方式以纸质与电子并存为主(826/90.4%),电子化保存率(8.50%)较低;从事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分布以临床(371/40.6%)和护理(363/39.7%)为主;居民健康体检开展频次以每年1次(748/81.8%)为主;医疗机构网络稳定性(285/31.2%)和网络速度(502/55.0%)较差;四类医疗机构在建档率、存档方式、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分布、健康体检频次和网络稳定性和网络速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人口、居民健康意识淡薄、居民健康认知差异、居民考虑健康信息隐私保护是影响建档率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基层系统"中的健康档案建档率和电子化率低,从事健康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自身的专业评价不足、基层硬件设施与网络限制、人口流动,对健康档案建立、管理和利用等各个环节造成压力。
- 彭艳秋刘润友李羚杨长虹吕强
-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档案信息系统
- 2015年四川省甲型肝炎空间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运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描述并探讨2015年四川省甲型病毒型肝炎(甲肝)发病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集2015年四川省分县(区、市)人口数和甲肝发病数,使用Arc GIS软件制作地图,建立甲肝发病地理信息数据库。采用空间统计软件分析四川省甲肝发病的空间相关性和聚集性特征。结果 2015年四川省共报告甲肝发病数2 387例,报告发病率为2.93/10万,无死亡。甲肝报告发病为非随机分布,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0.001)。局部自相关发现区域内存在"高-高"(分布于甘孜州和凉山州两个民族地区17个县)、"低-低"(分布于成都市、绵阳市等地区的25个县区)和"低-高"(分布于金川县、炉霍县等6个县)关联模式(P<0.05)。时空扫描结果显示,甲肝发病有3个高发聚集区域,最大的聚集区覆盖16个县,聚集时间为5~10月(LLR=433.74,RR=7.91,P<0.01);次级聚集区覆盖17个县,聚集时间为6~11月(LLR=113.39,RR=7.15,P<0.01);第三个聚集区覆盖6个县,聚集时间为3~6月(LLR=27.48,RR=2.5,P<0.01)。结论 2015四川省甲肝报告发病存在空间自相关性,时空扫描结果提示我省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甲肝病毒感染发病和暴发的风险,建议加强疾病监测和数据挖掘利用;鼓励成年人接种甲肝疫苗,减少发病以及易感人群逐渐积累而导致甲肝疫情的暴发。
- 刘润友杨长虹李羚许军红蔺鸿杜飞
- 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地理信息系统
- 2018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分析四川省2018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对2018年四川省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8年四川省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甲乙丙法定管理传染病2类31种,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428.87/10万、4.98/10万和1.16%。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肝、梅毒、艾滋病和丙肝。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腮腺炎。从发病数月分布情况来看,甲乙类传染病中,肠道传染病发病高峰为6-8月,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发病高峰在7-8月份,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无明显发病高峰,丙类传染病发病高峰为7-10月。甲乙类发病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丙类发病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结论甲乙类和丙类主要疾病谱、高发地区、高发人群、时间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与往年大致相同。应加强对新发及再发传染病的监测。
- 张云娜李蔚许军红李羚杨长虹蔺鸿彭艳秋刘润友
-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
- 2011-2019年四川省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分析四川省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特点,初步探索重症病例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四川省2011-2019年间报告的重症手足口病例进行分析。地图采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制作。采用R 3.6.1统计软件进行重症手足口病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11-2019年四川省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率为0.61/10万,重症比例为0.64%。发病主要高峰时间为4-8月;重症手足口病发病强度在逐渐减小,病例主要集中在成都市、眉山市、绵阳市等交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以5岁以下人群为主,占全部重症的96.36%,散居儿童高于幼托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实验室诊断病例数不断升高,其他肠道病毒检出率最高,达到54.99%。感染EV 71的病例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最高。EV 71病例多出现在4-8月。EV 71在3~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其他肠道病毒在1~2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低年龄、EV 71感染、诊断时病程较短与重症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增加相关。结论四川省重症手足口病发病有所减少,但病原体在不断变化,其他肠道病毒引起重症比例有所增加,应引起重视。年龄、病毒分型、诊断时病程是重症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索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的其他影响因素,鼓励重点人群接种EV 71疫苗,从而控制并减少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
- 李羚刘润友张云娜蔺鸿许军红彭艳秋李蔚杨长虹
-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病原学影响因素
- 2017—2022年四川省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2017—2022年四川省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趋势进行分析。采用R 4.3.0软件进行发病率地图制作和数据分析,SaTScan 10.0软件用于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结果2017—2022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9.57/10万,总体发病整体呈下降趋势(Z=-31.428,P<0.001)。2020—2022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2017—2019年降低了30.45%。其中痢疾发病率连续6年居甲乙类肠道传染病首位,其次是甲肝、戊肝。甲乙类肠道传染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5至9月。发病率较高年龄组为0~4岁组、50~54岁组和75~79岁组,其中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0~4岁组儿童为主,甲肝、戊肝、未分型肝炎病例数以40~59岁成年人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322.34,P<0.001)。职业以农民和散居儿童为主。发病率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川西地区(阿坝州、凉山州、甘孜州和攀枝花市)及自贡市、遂宁市等部分中部地区。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17—2022年四川省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一类聚集区在攀枝花市和凉山州,聚集时间2017年2与1日至2020年1月31日(扫描半径=124.84 km,LLR=75.90,RR=6.00,P<0.001)。二类聚集区分别在阿坝州、遂宁市、自贡市、雅安市和眉山市。逐年时空聚集性分析显示聚集时间有所变化。结论四川省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近年来呈下降趋势,呈现明显的时空聚集性,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发病率下降明显。建议加强监测,提高早期识别能力,根据时空聚集模式,对重点人群和场所制定针对性的精准防控策略。
- 李羚张云娜李蔚马瑶刘燕杜飞吕强
- 关键词:肠道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