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合文
- 作品数:33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一种基于组合调制原理的拼接式绝对直线位移传感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组合调制原理的拼接式绝对直线位移传器,其单个定尺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将N个定尺拼接成定尺组,在动尺的基体上设计两个独立且间隔D<Sub>os</Sub>的传感单元Ⅰ和传感单元Ⅱ,并配合时栅信号处理电路...
- 彭凯刘小康于治成蒲红吉王合文
- 基于电场自耦合的直线位移传感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场自耦合的直线位移传感器,包括动尺基体和定尺基体,动尺基体上且朝向定尺基体所在方向的一侧侧面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对极单元,对极单元包括至少三组沿动尺基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传感电极组,每组传感电极组包括...
- 彭凯 许小虎刘小康王合文蒲红吉
- 绝对式角位移时栅测量系统设计被引量:3
- 2023年
- 针对现有时栅测量系统信息处理和误差分析步骤繁琐,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abVIEW的时栅测量系统。该测量系统对传感器底层位置信息进行读取和解析,实现数据获取、实时定位、频谱分析以及误差处理等操作。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对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分析准确,并且将多个功能模块集成至一个系统平台,大幅提升测量效率。
- 余定峰蒲红吉王合文王合文梅现富
- 关键词:LABVIEW时栅位移传感器测量系统
- 安装误差对于电场式圆时栅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规律及抑制方法被引量:1
- 2024年
- 在纳米时栅传感器安装过程中,转子相对于定子的偏心或偏摆,是角位移传感器整周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运用面积积分法进行数学建模,分析在安装不满足正对平行条件时的整周误差及其谐波频次,揭示采用多个电极进行信号拾取会具有一种匀化效应,能够减小由安装带来的谐波误差。采用印制电路板(PCB)工艺制造直径为305 mm的传感器样机,在不同测头数量的条件下进行精度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多测头结构能够对整周误差产生抑制与匀化作用,使传感器整周测量精度达到1.5″,接近平行正对安装时的测量精度,验证了多测头结构对安装误差的抑制作用。
- 于沛玉王合文王祥虎吴昶亮展丙男
- 一种基于组合测量方式的电场式平面二维直线位移传感器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组合测量方式的电场式平面二维直线位移传感器,属于精密测量传感器技术领域。所述传感器包括定尺和动尺,所述定尺包括定尺基体和激励电极阵列,所述动尺包括动尺基体和感应极片阵列,当动尺相对定尺平行移动,位移感应...
- 陈自然彭凯刘小康于治成蒲红吉王合文
- 一种分时复用的绝对式时栅直线位移传感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时复用的绝对式时栅直线位移传感器,包括定尺和动尺,动尺包括动尺基体和感应电极Ⅰ、感应电极Ⅱ、反射电极,感应电极Ⅰ、Ⅱ为三测头的结构形式;定尺包括定尺基体和激励电极Ⅰ、激励电极Ⅱ、接收电极,激励电极Ⅰ的A...
- 刘小康蒲红吉彭凯王合文黄沛
- 一种基于交变电场的柱状二维时栅位移传感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交变电场的柱状二维时栅位移传感器,包括转子基体和定子基体,两者同心安装,并留有间隙。转子基体上布置有沿轴向和周向进行错位编码的激励极片,形成四个激励相,定子基体上布置有沿轴向和周向相邻排布的感应极片,...
- 彭凯刘小康于治成王合文樊星辰
- 基于纳米时栅传感器安装偏差的测量精度分析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为了解析安装参数与测量精度的关系,根据纳米时栅的基本测量原理,构建出与动、定尺间距d0和正对面积变化量ΔS相关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分析了动尺在yz平面倾斜、xy平面偏转时会导致两路驻波幅值不等、相位偏移,从而给测量结果带来二次误差。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动尺在yz平面与xy平面上的安装,对极内原始误差由4.86μm降低至0.84μm,证明动尺在yz平面倾斜、xy平面偏转为产生二次误差的主要原因。在行程200 mm测量范围内,传感器误差峰峰值为400nm。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该分析为传感器结构参数优化和实验方法的改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进一步提升传感器精度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 王合文吴玉梅郑方燕但敏樊星辰
- 关键词:时栅
- 一种电场式角位移与直线位移复合测量的位移传感器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场式角位移与直线位移复合测量的位移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定子和动子,所述定子套在所述动子内,所述定子包括定子基体和激励电极阵列,所述动子包括动子基体和感应电极阵列,当动子相对定子移动,角位移与直线位移感应...
- 陈自然彭凯于治成蒲红吉王合文刘小康
- 基于级联结构的绝对式时栅直线位移传感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级联结构的绝对式时栅直线位移传感器,包括定尺Ⅰ、定尺Ⅱ和动尺,定尺Ⅰ位于动尺下方,定尺Ⅱ位于动尺上方,定尺Ⅰ的基体上表面并排设有激励电极Ⅰ、Ⅱ,动尺的基体下表面并排设有感应电极Ⅰ、Ⅱ,感应电极Ⅰ与激励...
- 蒲红吉王合文刘小康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