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马铃薯
  • 2篇旱作
  • 2篇旱作区
  • 1篇地膜
  • 1篇对比试验初报
  • 1篇药材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模式
  • 1篇栽培模式试验
  • 1篇生物源
  • 1篇生物源农药
  • 1篇试验初报
  • 1篇农药
  • 1篇品种(系)
  • 1篇物源农药
  • 1篇马铃薯产量
  • 1篇马铃薯新品种
  • 1篇马铃薯种
  • 1篇马铃薯种植
  • 1篇秸秆

机构

  • 5篇定西市安定区...
  • 1篇定西市农业科...

作者

  • 5篇董怀军
  • 3篇李继明
  • 3篇冉平
  • 2篇杨莹
  • 1篇马旭凤
  • 1篇王玉娟
  • 1篇陈小花
  • 1篇潘丽娟

传媒

  • 3篇中国马铃薯
  • 2篇农业科技与信...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马铃薯新品种(系)对比试验初报被引量:1
2016年
以当地品种新大坪为对照,引进9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陇薯10号、陇薯3号大薯率较高,青薯168大薯率一般,青薯9号大薯率较低。陇薯3号、陇薯10号、青薯9号、青薯168号均属晚熟品种,且产量均较新大坪高;庄薯3号、同薯23号、S03—3349、甘农薯5号、丽薯6号五个品种由于较新大坪减产。
董怀军
关键词:马铃薯
安定旱作区秸秆覆盖马铃薯种植模式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安定区马铃薯和玉米地膜覆盖种植面积大,玉米秸秆产量多,将玉米秸秆还田利用和减轻地膜污染有机结合,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旱作农业绿色发展。该试验充分利用安定区玉米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研究探索秸秆覆盖代替地膜覆盖的可行性,减轻地膜覆盖对环境污染的压力。通过将玉米秸秆粉碎覆盖在马铃薯种植垄面,与安定区常规种植模式黑色全膜覆盖及露地种植进行比较,研究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起垄种植延长了马铃薯的生长期,为126 d,较秸秆黑膜双层覆盖双垄侧播种植处理延长8 d,较黑色全膜双垄侧播种植处理延长5 d,较露地起垄种植(CK)处理提早2 d。虽保墒、保温效果不及黑色全膜覆盖处理,但提高了马铃薯单株块茎数和块茎重及单位面积产量,秸秆覆盖起垄种植处理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大薯率分别为7.5粒、0.78 kg、73.1%,较秸秆黑膜双层覆盖双垄侧播种植处理高0.4粒、0.05 kg、6.0个百分点,较黑色全膜双垄侧播种植处理高1.4粒、0.11 kg、11.9个百分点,较露地起垄种植(CK)处理高1.7粒、0.16 kg、16.6个百分点;产量以秸秆覆盖起垄种植处理最高,为41 339 kg/hm^2,较秸秆黑膜双层覆盖双垄侧播种植处理增产5 163 kg/hm^2,增产率为14.3%,较黑色全膜双垄侧播种植处理增产9 072 kg/hm^2,增产率为28.1%,较露地起垄种植(CK)处理增产12 539 kg/hm^2,增产率为43.5%。因此,在安定旱作农业区,秸秆粉碎覆盖种植马铃薯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栽培模式。
杨莹李继明冉平董怀军陈小花马旭凤
关键词:马铃薯地膜
生物源农药对马铃薯产量及病害防效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生物源农药具有低毒、无残留、高选择性、不破坏环境、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农药零增长"目标实现的首选,近年来在马铃薯病害防治领域受到普遍重视。试验引进香芹酚、寡糖·链蛋白、芸苔素内酯3种生物源农药,与常规使用的化学农药(霜脲·锰锌)进行对比,以当地马铃薯主发的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疮痂病4种病害为调查对象研究其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拌种和田间喷施生物源农药及化学农药,能延长马铃薯的生育期,对马铃薯的出苗影响不显著;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以寡糖·链蛋白处理为最好,平均是49.8%;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效以霜脲·锰锌处理为最好,平均是66.0%;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以香芹酚处理为最好,平均是49.1%;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以霜脲·锰锌处理为最好,平均是59.8%。产量以寡糖·链蛋白处理的产量最高,是28 808 kg/hm^2,与清水对照相比,增产率53.5%;其次是香芹酚处理,是27 692 kg/hm^2,与清水对照相比,增产率47.6%。因此,在旱作区,建议继续加大对生物源农药的应用试验,并与其他化学农药在马铃薯病害防治中交替配合使用,观察其防治效果和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冉平王玉娟李继明董怀军武汉军
关键词:马铃薯生物源农药病害防效
旱作区马铃薯不同覆盖材料栽培模式试验被引量:4
2019年
为实现玉米秸秆高效利用和减少地膜污染,试验选择降解地膜覆盖、玉米秸秆覆盖和黑色全膜覆盖3个处理,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降解膜的降解效果、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及对马铃薯的保墒增产技术。结果表明,黑色全膜覆盖处理具有良好的保温保墒效果,全生育期平均0~30cm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分别是11.15%和19.78℃,较降解地膜覆盖处理高0.30个百分点和0.51℃,较玉米整秆带状覆盖处理高1.12个百分点和1.67℃,但增产效果低于玉米整秆带状覆盖;降解地膜覆盖处理的保温保墒和增产效果表现较差,也没有完全降解。各处理以玉米整秆带状覆盖处理的产量为最高,是33538kg/hm^2,较黑色全膜覆盖处理增产1379kg/hm^2,增产率为4.29%;较降解地膜覆盖处理增产6030kg/hm^2,增产率为21.92%;较露地种植(CK)增产8720kg/hm^2,增产率为35.13%。因此,在安定区应继续加大对降解膜的试验研究,积极开展秸秆覆盖技术的示范推广。
李继明潘丽娟李成德冉平杨莹董怀军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模式
不同主产药材茬口对白条党参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近年来甘肃省药材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大,很多党参主产区存在倒茬困难问题。本文在前期大田生产观察的基础上,于白条党参道地产区渭源县新寨村开展以燕麦茬口为对照,以黄芪、板蓝根、党参、黄芩四种为前茬的党参成药期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黄芪茬口对党参产量和商品外观品质的影响最小,其次为党参、黄芩、板蓝根茬口。
董怀军尚虎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