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宁
-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RRLC-QTOF/MS研究不同比例制川乌与瓜蒌配伍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分析制川乌与瓜蒌配伍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规律,为阐释制川乌与瓜蒌配伍禁忌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利用RRLC-QTOF/MS分析制川乌与瓜蒌配伍提取液,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采用Mass Hunter Workstation软件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进行化合物鉴别和差异分析;以化合物与内标峰面积之比来表示化学标志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采用此方法共检测到制川乌-瓜蒌合煎液中65种化学成分,进一步鉴别了其中57种成分,15种成分在配伍前后有差异,其溶出受制川乌与瓜蒌配伍比例的变化影响。结论 RRLC-QTOF/MS方法灵敏、准确,能够较全面反映制川乌与瓜蒌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从体外化学物质基础角度分析,中药"十八反"之乌头与瓜蒌是否相反尚无定论,还需结合体内实验进一步深入研究。
- 许妍妍程丽丽李遇伯王晖陈宁张艳军
- 关键词:制川乌瓜蒌配伍化学成分
- 基于RRLC-Q-TOF-MS技术分析白蔹对制川乌主要化学成分溶出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分析"十八反"药对白蔹与制川乌配伍中特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制川乌与白蔹配伍相反的体外化学机制。方法将一定量的制川乌与不同量的白蔹进行配伍,采用高分离快速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RRLC-Q-TOF-MS)联用技术对不同配伍比例水煎液及沉积物进行生物碱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配比的组间差异并分析其规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蔹中淀粉和鞣质成分的量。结果不同配比组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制川乌单煎(1∶0)和制川乌-白蔹(1∶3)配伍组差异最为明显。随着配伍药对中白蔹比例的增加,制川乌中生物碱类成分在煎煮液中的量呈现降低的趋势;沉积物中生物碱的量随白蔹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白蔹中淀粉和鞣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5.44%和0.31%。结论白蔹中大量的淀粉类成分抑制了乌头生物碱的溶出,使生物碱类成分沉淀,而使水煎液中生物碱的量降低,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白蔹与制川乌配伍的化学机制奠定基础。
- 王晖陈宁许妍妍程丽丽庄朋伟李遇伯张艳军
- 关键词:十八反制川乌白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