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巍
- 作品数:3 被引量:4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东江上游典型抗生素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30
- 2016年
- 近年来水体中不断被检出抗生素,但在饮用水源地中对抗生素的污染状况研究很少。为了探讨东江上游水体中典型抗生素的污染特征及潜在的生态风险,利用固相萃取(SPE)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分别在时空尺度上测定了6类典型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的含量水平,并采用风险商法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东江上游水体中被检测出的12种抗生素中,绝大部分检出率都较高,整体质量浓度范围在nd(未检出)~69.9 ng·L^(-1),其中平均质量浓度最高的3种抗生素分别是四环素(32.24 ng·L^(-1))、诺氟沙星(27.84 ng·L^(-1))、氧氟沙星(24.54 ng·L^(-1))。在时空分布上,东江上游干流抗生素的浓度主要受地表径流产生的面源污染影响,部分地区受到支流汇入的影响较大。与国内河流中抗生素的含量水平相比,东江上游抗生素浓度整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中四环素和泰乐菌素相对偏高。抗生素与常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抗生素大部分种类的浓度与有机物污染呈正相关,并且其含量水平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风险商法得出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和青霉素G存在较高风险,磺胺嘧啶、泰乐菌素、强力霉素、氧四环素和林可霉素达到了中等风险,整体上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 赵腾辉陈奕涵韩巍何义亮
- 关键词:抗生素污染特征生态风险评价
- 碱浸钢丝污泥热处理后的重金属形态及浸出特性被引量:2
- 2018年
- 为了分析碱浸钢丝污泥热处理后的重金属形态及浸出特性,以ALRS(碱浸钢丝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批处理试验,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ALRS中Pb和Zn浸出特性及其化学形态的影响,并运用重金属综合毒性指数模型(STI)对热处理ALRS中Pb、Zn的综合毒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高温热处理使得ALRS的物相成分发生改变,钙-铁复合氧化物分解,形成单一铁氧化物及钙氧化物.热处理使得ALRS中Pb、Zn总量有一定程度增加,而其浸出量随处理温度升高而降低,Pb、Zn最大释放量与总量的最大比值仅为0.52%.BCR连续提取法结果表明,ALRS中Pb、Zn形态主要是以残渣态和可氧化态形式存在,酸溶态含量较低,分别为2.84%和8.94%.经热处理后,Pb和Zn的残渣态含量(F4)明显增加,酸溶态(F1)、可还原态(F2)、可氧化态(F3)3种形态含量减少,两种重金属的稳定态含量与不稳定态含量比值[(F3+F4)(F1+F2)]分别在900和800℃时取得最大值(22.86和10.61).综合毒性评估结果表明,STI值由原状样品的0.065减至900℃下样品的0.046,重金属综合毒性和生态风险显著降低.研究显示,热处理可增加碱浸剩余污泥中Pb、Zn的稳定性,降低其生态风险.
- 孔明韩巍纪中新黄昭杰杨飞彭福全张毅敏
- 关键词:重金属化学形态生态风险
- 滆湖水华初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水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5
- 2020年
- 为探究滆湖水华初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于2018年5—7月在全湖布设22个点,调查研究滆湖水华初期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引起水华主导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共获得7门119属,优势属为绿藻门的小球藻与球团藻、蓝藻门的鞘丝藻与微囊藻,其中湖心区域浮游植物丰度与多样性小,均匀性低,属于中偏重污染区域;湖北区以北属于中污染区域,蓝藻堆积严重;西部沿岸及南端区域属于中偏轻污染区域.②冗余分析得出,湖心藻类与水温(T)有强相关性,与叶绿素a(Chl-a)、溶解性总磷(DTP)、pH、溶解氧(DO)呈一定正相关性;湖北区以北藻类与底泥有机质(OM)、水体悬浮物(SS)、Chl-a及DTP呈强相关性,与T呈一定相关性.T与多项环境因子相关,均值从26.1℃上升到32.4℃;OM与有机磷(OP)呈高度相关性(p<0.05,r=0.892).水华发生的主导环境因子为T、DTP与pH,底泥OM及OP有一定影响.
- 管祥洋孔明张毅敏韩巍杨飞张志伟顾诗云钱文瀚
- 关键词:浮游植物叶绿素A水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