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乙型
  • 2篇慢性
  • 2篇肝炎
  • 1篇单用
  • 1篇阳性
  • 1篇阳性慢性乙型...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肝病毒携带
  • 1篇乙肝病毒携带...
  • 1篇乙型肝炎
  • 1篇证型
  • 1篇治疗学
  • 1篇中医
  • 1篇中医证
  • 1篇中医证型
  • 1篇组织病理学
  • 1篇携带者
  • 1篇疗效
  • 1篇慢性乙肝

作者

  • 3篇李卫昆
  • 3篇刘立
  • 3篇彭丹
  • 3篇刘云华
  • 3篇贾婷
  • 3篇李惠敏
  • 2篇刘春云
  • 1篇杜映荣
  • 1篇周敏
  • 1篇李晓非
  • 1篇王琳

传媒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低水平HBsAg患者的疗效与临床结局预测被引量:2
2017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严重公共问题之一,全球约有3.6亿慢性HBV感染者,
刘云华刘立刘春云李卫昆贾婷彭丹李惠敏常丽仙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替比夫定初始单用及联用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对替比夫定(LDT)初始单用及联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的长期效果、安全性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4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初始单用组(LDT,75例)和初始联用组(LDT加ADV,65例)。初始单用组给予LDT600rag,口服,1次/d;初始联用组给予LDT600mg联合ADV10nag,口服,1次/d。疗程最短96周、最长240周。观察两组疗效、耐药发生率、不良反应情况,检测不同时段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定量、肝功能、肾功能、肌酶等。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12周时HBVDNA下降≥2log10拷贝/ml的百分比,单用组及联用组分别为86.7%(65/75)、92.3%(60/65),24周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2.戳、61.5%,48周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6.0%、81.5%,96周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0.0%、89.2%,至240周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3.3%、88.90/o,两组间比较,各时间点尸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有较高的早期、快速、持久HBVDNA阴转率;单用组HBVDNA阴转率24周与96周及以上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51、3.86、5.81、9.87,P值均〈0.05),联用组HBVDNA阴转率24周与48周及以上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石。值分别为6.38、6.38、10.19、4.11,P值均〈0.05)。单用组、联用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在48周分别为29.3%、30.8%,96周分别为42.70/0、40.O%,144周分别为55.毗、43.3%,192周分别为55.8%、66.7%,240周分别为63.3%、66.70%,两组间各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组内24周与48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24周与96周分别比较(x2值分别为11.46、4.31),与144周分别比较(x。值分别为21.05、4.05
刘云华刘立彭丹李卫昆杜映荣贾婷常丽仙李惠敏
关键词:治疗学
278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型与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关系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选择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278例分为HBe 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144例、HBe 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134例2组,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正虚邪恋、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5种证型,并行肝穿刺检查,确定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程度分期,找出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1HBe 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144例,其中正虚邪恋占51例,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G)分布中,G1占明显优势,纤维化程度(S)主要为S1;肝气郁结型31例,以G1-G2,S1-S2居多;肝郁脾虚25例,主要见G2,S2;肝肾阴虚25例,主要为G2-3,S2-S3;气滞血瘀12例;以G3,S3-S4多见。2HBe 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134例,其中正虚邪恋占39例,G1和S1-S2占明显优势;肝气郁结型34例,G1-G2、S1-S2为主;肝郁脾虚28例,G2、S1-S2;肝肾阴虚18例,主要为G2-3,S2-S3;气滞血瘀14例,G2-3、S3-S4为主。3HBe Ag阳性的患者HBV-DNA数值较高,处于HBV-DNA高水平复制,而HBe Ag阳性多为低水平复制,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HBV-DNA无相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存在正相关性。4肝组织免疫组化HBs Ag检出率87.8%,HBc Ag检出率66.9%,HBs Ag与HBV-DNA无相关性,HBV-DNA与HBc Ag阳性率呈正相关。结论 1HBV携带者中医5个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从正虚邪恋到气滞血瘀,随着肝组织病理损害逐渐加重,由气及血,至肝、脾、肾功能失调,符合气血脏腑传变规律;2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与HBV-DNA数值无相关性,验证了乙肝的发病机理并非乙肝病毒的直接损伤,而是免疫损伤的病理机制;3肝组织免疫组化HBs Ag与HBV-DNA无相关性,但HBV-DNA数值越高,HBc Ag阳性率也越高,呈正相关,是由于HBV-DNA、及HBc Ag均是病毒复制的标志。
李惠敏刘云华刘立李卫昆贾婷常丽仙彭丹刘春云周敏李晓非王琳
关键词: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型肝脏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