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东

作品数:400 被引量:1,074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理学电子电信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33篇期刊文章
  • 141篇专利
  • 18篇会议论文
  • 5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5篇机械工程
  • 57篇电子电信
  • 57篇理学
  • 48篇金属学及工艺
  • 4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0篇一般工业技术
  • 20篇化学工程
  • 12篇电气工程
  • 7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冶金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52篇纳米
  • 41篇淀积
  • 36篇存储器
  • 35篇金属
  • 32篇相变存储
  • 32篇相变存储器
  • 27篇刻蚀
  • 26篇纳米尺寸
  • 22篇键合
  • 21篇催化
  • 20篇催化剂
  • 18篇电极
  • 18篇量子
  • 17篇量子点
  • 16篇相变材料
  • 16篇光刻
  • 16篇感器
  • 15篇电池
  • 14篇微装配
  • 12篇抛光

机构

  • 225篇中国科学院
  • 166篇大连理工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四川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西安飞行自动...
  • 5篇北京量子信息...
  • 4篇天津大学
  • 4篇吉林化工学院
  • 3篇西安理工大学
  • 3篇兰州交通大学
  • 3篇武汉科技大学
  • 3篇中煤科工集团...
  • 2篇大连铁道学院
  • 2篇渤海大学
  • 2篇大连交通大学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长...
  • 2篇中国航空工业...

作者

  • 400篇王晓东
  • 164篇杨富华
  • 49篇王立鼎
  • 49篇罗怡
  • 35篇张涛
  • 33篇张明亮
  • 33篇刘雯
  • 31篇张加勇
  • 28篇刘冲
  • 24篇季安
  • 23篇杨香
  • 21篇樊中朝
  • 18篇何志
  • 18篇马慧莉
  • 17篇程凯芳
  • 17篇赵永梅
  • 16篇娄志峰
  • 15篇徐征
  • 13篇马勇
  • 11篇曾一平

传媒

  • 30篇光学精密工程
  • 13篇Chines...
  • 12篇中国机械工程
  • 8篇纳米技术与精...
  • 7篇仪器仪表学报
  • 7篇石油化工
  • 6篇红外与毫米波...
  • 6篇传感技术学报
  • 6篇计测技术
  • 6篇微纳电子技术
  • 5篇物理学报
  • 4篇焊接学报
  • 4篇制造技术与机...
  • 4篇机械设计与制...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4篇机电工程技术
  • 3篇Journa...
  • 3篇高技术通讯
  • 3篇材料导报
  • 3篇化工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18篇2023
  • 14篇2022
  • 21篇2021
  • 17篇2020
  • 12篇2019
  • 18篇2018
  • 15篇2017
  • 24篇2016
  • 27篇2015
  • 22篇2014
  • 13篇2013
  • 21篇2012
  • 25篇2011
  • 29篇2010
  • 16篇2009
  • 10篇2008
  • 12篇2007
  • 13篇2006
  • 17篇2005
4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滩水电站初期蓄水拱坝温度场及对大坝结构特性作用与影响研究
二滩拱坝是双曲高拱坝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其设计理念、方法被广泛用于国内大型水电枢纽的建设。自98年正式蓄水以来,大坝进行了多个项目的原型观测工作,并积累了大量资料。分析这些原型观测值的内在联系及时空分布规律,对于认识大坝的...
王晓东
关键词:拱坝温度场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时谐电磁场相位均衡性研究被引量:14
2002年
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了三相、两相电磁搅拌器磁场分布特点 .当相位匹配时 ,两相电磁搅拌器的搅拌效果较三相的有明显提高 .实际制造三相、两相电磁搅拌器各 1台 .在分析了相位转换的电学原理基础上 ,制得了用于两相电磁搅拌的相位转换器 .实验证明配备相位转换器的两相电磁搅拌器 ,其搅拌效率更高 .
王晓东李廷举金俊泽
关键词:电磁搅拌器相位角凝固金属熔体
一种去除碳化硅等离子体刻蚀形成的刻蚀损伤层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碳化硅等离子体刻蚀形成的刻蚀损伤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碳化硅晶体表面生长氮化铝掩膜层;步骤2、在氮化铝掩膜层上刻蚀形成刻蚀碳化硅晶体所需图形;步骤3、利用所述氮化铝掩膜层上的所述图形对所述...
刘胜北何志刘斌刘兴昉杨香樊中朝王晓峰王晓东赵永梅杨富华孙国胜曾一平
文献传递
塑料超声波焊接及其用于聚合物MEMS器件键合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8年
为了解决当前聚合物MEMS器件键合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将塑料超声波焊接技术引入聚合物微器件键合领域,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MEMS键合工艺——超声波键合。目前广泛应用于聚合物加工的塑料超声波焊接技术具有不需要焊剂和外部热源、对焊件破坏轻、焊接时间短、焊接影响区域小等优点,超声波聚合物MEMS器件键合是塑料超声波焊接技术从宏观器件到微观器件的一次应用范围上的拓宽。简述了塑料超声波焊接和MEMS器件超声波键合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采用MEMS加工工艺制作了带有键合接头的PMMA微流控芯片,并利用超声波塑料焊接机实现了高强度密封键合试验。然而,与宏观器件的焊接相比超声波MEMS键合存在着因结构微型化而产生的特殊技术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张宗波罗怡王晓东王立鼎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
基于机器视觉的微小型零件测量与装配控制被引量:24
2011年
微小型零件尺寸跨度大,手工装配效率低、一致性差,采用机器视觉进行测量存在高精度测量时视场小而作业空间范围较大的矛盾,同时由于存在零件加工表面的特性差异、尺寸偏差等因素,装配过程存在不确定性,影响装配作业.基于机器视觉,结合人工干预,建立了摄像机和精密位移平台相结合的测量系统,采用基于"任务消息"的装配控制策略,完成了软件行为层—任务层—策略层的3层架构,实现了微小型零件的自动测量和精密装配.介绍了装配系统的组成、零件的识别与定位、装配过程的实现以及实际装配的测试结果等.实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测量系统和控制策略以及在此基础上完成的软件架构,在微小型零件测量和装配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王晓东宋洪侠刘超罗怡
关键词:机器视觉自动测量
材料扩散互溶实现碳化硅键合的方法
一种材料扩散互溶实现碳化硅键合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取一第一碳化硅片;步骤2:采用电子束蒸发或磁控溅射的方法,在第一碳化硅片上制备薄膜层;步骤3:取一第二碳化硅片;步骤4:采用电子束蒸发或磁控溅射的方法,在第二碳...
赵永梅何志季安刘胜北黄亚军杨香段瑞飞张明亮王晓东杨富华
文献传递
陷光结构在GaAs薄膜太阳电池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陷光结构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特性,在光伏器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硅基太阳电池中陷光结构的应用很常见,然而在GaAs薄膜太阳电池中陷光结构的报道并不多。详细介绍了陷光结构的原理及其在GaAs薄膜电池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综述了GaAs薄膜太阳能电池中常用的三类陷光结构:正面陷光结构(包括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锥等)、背面陷光结构(如镜面背反射层)以及混合陷光结构。大量研究表明,陷光结构的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GaAs薄膜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一定程度上达到降低电池生产成本的目的。
刘雨生刘雯张淑媛杨富华王晓东
微型零件胶粘接的微装配技术被引量:5
2004年
微型零件的胶粘接技术是微装配中一种重要的联接技术,用于微小型产品的制造。本文介绍了微型零件的胶粘接技术及其所研制开发的用于胶粘接的微装配机器人系统,对微型直线电机导轨的胶粘接进行了说明,分析了胶粘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视觉图象对微型零件胶接过程的检测方法,通过图象处理测量胶滴的点样位置和大小,以确保胶粘接的质量。
王晓东宋洪侠HESSELBACHJ
关键词:微装配胶粘接
过盈连接组件超声辅助压装装置及技术被引量:1
2017年
过盈组件通常采用压入式方法装配,装配过程中组件界面间摩擦力大,磨损严重,导致装配后连接力小。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出了一种超声辅助压装技术,详细介绍了过盈连接组件超声辅助压装装置,并选用了三组不同过盈量的试件,分别进行普通压入式装配和超声辅助压装实验,并通过压出实验测量组件的连接力。试验表明,采用超声辅助压装技术能显著降低过盈组件压装过程中的界面摩擦力,并且过盈量越小,超声辅助压装产生的减摩效应越明显。当过盈量为12μm时,引入超声振动冲击后的宏观摩擦力可减小到普通压装的70.85%。相比于普通压装,超声辅助压装后的过盈连接组件,其连接性能显著提高。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压装完成后的组件界面,发现超声辅助压装能够有效减小界面材料损失。
许崇林娄志峰王兴远王晓东
关键词:过盈减摩
纳米针尖结构、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纳米针尖结构、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纳米针尖结构,包括衬底,在所述衬底表面阵列形成多个纳米针尖;其中,每个纳米针尖的顶部直径为10~20nm;所述纳米针尖的高度为200~350nm;相邻纳米针尖的间距为62.5~...
王晓东马静刘雯马哲宋培帅赵永强杨富华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