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 作品数:29 被引量:28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三个小麦防御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本试验从济麦22幼叶中克隆得到三个小麦防御素基因Ta PDF(Triticum aestivum defensin),分别命名为Ta PDF32、Ta PDF33和Ta PDF34(Gen Bank登录号分别为BT009185、BT009167和BT009022)。序列分析发现,三个防御素基因各自含有一个长度为243、249 bp和225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依次编码长度为80、82个和74个氨基酸的蛋白。成熟蛋白的分子量均约为5.5 k D,等电点均大于7,含有8个保守的Cys残基。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Ta PDF32含有一个γ-硫堇功能结构域,Ta PDF33和Ta PDF34均含有一个Knot1功能结构域,两者均是植物防御素的典型结构域,因此这三个Ta PDF属于典型的植物防御素蛋白。SWISS-MODEL在线软件分析表明,三个Ta PDF的三级结构均由三股反平行的β-折叠和一个α-螺旋组成。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a PDF32、Ta PDF33的氨基酸序列与玉米、粟米的防御素相似性较高,而Ta PDF34与大豆的防御素相似性较高,但均与已经报道的小麦防御素相似性较低,表明Ta PDF32、Ta PDF33和Ta PDF34是小麦三个新的防御素蛋白。荧光定量RT-PCR分析发现,Ta PDF32、Ta PDF33基因在小麦叶片中表达量最高,种子次之,根中最低;Ta PDF34基因在叶、种子和根中的表达量基本相同。
- 史灵敏张斌丁汉凤李娜娜高文伟彭振英
- 关键词:小麦植物防御素基因克隆组织特异性表达
- 不同类型花生单粒精播生长发育、光合性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8
- 2008年
- 大田高产条件下,以大花生花育22号(HY22)和小花生鲁花12号(LH12)为研究材料,采用单粒精播,对其生长发育过程、光合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表明:(1)HY22和LH12植株总干物质积累动态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整个生育期前者干物质积累量均大于后者;前者CGR与NAR峰值出现早于后者,LAI与LAD峰值大于后者。(2)HY22叶绿素含量峰值略小于LH12;后者苗期和饱果期透光性强;二者群体光合强度最大出现在结荚期,饱果期差异最大。
- 郭峰万书波王才斌李新国徐平丽张斌
- 关键词:花生单粒精播生长发育
-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遗传工程研究
- 2006年
- 以超积累植物为手段的植物修复技术存在植物生物量小、生长周期短、寻找困难等因素的制约,转基因技术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为提高植物修复的效率打开了新的途径。植物络合素合成酶基因、金属硫蛋白基因、汞离子还原酶merA和merB基因、砷酸盐还原酶基因、ATP硫酸化酶基因、铁氧还原酶基因和一些新发现的基因已经被转入到不同植物,以此来改良这些植物对金属镉、铅、汞、砷、硒和铁的吸收和螯合能力。进一步研究超积累植物的金属代谢机制,将会有助于创造带有新颖修复特征的转基因植物。本文阐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和特点、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遗传工程研究现状、用于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遗传工程研究、转移潜在基因来提高植物金属耐受性和积累能力、转基因技术在植物修复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转基因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机理进行了描述:植物络合素、金属硫蛋白与镉的耐受性,汞离子减少和汞离子抗性的产生,植物对砷的吸收和砷酸盐转运,硒的吸收和硒酸盐转运,铁氧还原酶和铁吸收的增强以及其它有关重金属代谢的基因。
- 张斌范仲学柳絮秦岭
- 关键词:植物修复超积累植物重金属土壤
- 小麦品种抗病相关分子标记检测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利用分子标记选育抗病小麦新品种已经成为一种快速有效的育种方法。本研究用29对抗病分子标记对354个小麦品种进行检测,分析这些标记在小麦品种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检测到多个小麦品种同时含有多个标记,如黑麦AR132同时含有抗白粉病、叶锈病、纹枯病标记;淮麦0607、SN086218、石新733、徐30、潍74987、周麦28、中麦1219、连05167、淮05155、Jagger、CP02-62-1-2-2-2-1、中育01089同时含有抗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标记。本研究为小麦聚合育种提供了一定依据。
- 彭振英崔海燕李娜娜张斌丁汉凤
- 关键词:小麦分子标记检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聚合育种
-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及其在花生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综述了多种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在花生遗传转化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发展。
- 张斌范仲学柳絮秦岭李长生毕玉平
- 关键词:花生
- 作物抗旱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1年
- 培育抗旱作物对构建高效节水农业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人们通过不断揭示作物抗旱机制,挖掘、克隆大量抗旱基因,并展开基因功能的系统验证及表达调控研究,最终转化作物进而培育出抗旱作物新品种(系)。目前已有多个抗旱基因被成功转化到作物中,但人们对作物抗旱机制及抗旱基因调控等方面依然缺乏了解。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水分胁迫信号感知与识别、胞间信使转导及干旱胁迫反应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作物抗旱分子机制。
- 张斌秦岭王莹莹范仲学毕玉平
- 关键词:干旱胁迫信号转导
- β-环糊精对毒死蜱的分子识别研究
- 2010年
- 为研究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在农药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应用的可行性,试验采用研磨法、超声波法和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β-CD与毒死蜱的包合物,并利用紫外光谱、差示热分析和红外光谱法,分析验证了包合物的形成以及毒死蜱在β-CD溶液中的包结行为。结果表明:饱和水溶液法的包合效果最佳,包合率达到45.8%;最佳条件为:投料比1:1(摩尔比),恒温搅拌时间3h,包合温度为60℃;验证结果表明反应形成了包合比为1:1的包合物,且稳定常数为K=33.33L/mol,吉布斯函数△G=-8.69KJ/mol。试验证明了β-CD能够对毒死蜱产生包合作用,毒死蜱分子部分功能基团进入了β-CD空腔,并形成了稳定包合物。
- 张斌秦岭车根李梦竹范仲学
- 关键词:Β-环糊精毒死蜱包合
- 我国土壤镉污染及其修复研究被引量:63
- 2007年
- 镉是污染人类生存环境毒性最大的重金属元素之一。本文概述了我国土壤镉污染现状以及对我国农业生产与居民健康状况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四种有效修复土壤镉污染的措施。
- 柳絮范仲学张斌毕玉平
- 关键词:土壤镉污染
- 山东粮食生产问题刍议被引量:1
- 2014年
-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粮食生产可分为波动攀升、连续下滑和持续增长三个阶段,科技进步是粮食实现连续十年增产的重要支撑。在对山东粮食生产存在主要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4条完善支持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 李明辉刘涛王祥峰周起先张斌
- 关键词:粮食生产
- 小麦细胞色素P450(TaP450)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细胞色素P450是一种多功能氧化酶,在植物体内担当着生物合成、代谢解毒以及抗逆等重要功能。本研究采用RACE方法从普通小麦中同源克隆到一个新的P450基因,命名为TaP450(Genbank No.KJ541960)。该基因基因组序列全长为2 643bp,含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cDNA全长为2 033bp,含有一个1 557bp的开放读码框,推导蛋白含51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其具有保守的P450结构域,但该蛋白与已报道的小麦P450蛋白序列有较大差异,表明它是小麦P450家族的新成员;蛋白结构特征分析发现,该蛋白的分子量为57.092kD,等电点为8.63,N端具有一个含29个氨基酸的跨膜结构和一个含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在小麦叶片、茎、根与种子中均有表达,但在叶片和茎中表达量最高;在胁迫处理下,该基因的表达量均上调,且在盐胁迫处理下上调尤为显著,表明该基因与盐胁迫密切相关。
- 张斌秦岭郭凤丹杨连群边斐范仲学李娜娜宫永超蒲艳艳丁汉凤彭振英
- 关键词:小麦RACE细胞色素P450特异性表达逆境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