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瑞
- 作品数:30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香港保健协会科研基金香港保健协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pa、p53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乙酰肝素酶(Hpa)及原癌基因p53的表达变化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 ision法检测54例原发性大肠癌组织中的Hpa及p53蛋白。结果Hpa与大肠癌肿瘤直径有关(P<0.01),Hpa、p53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Hpa和p53蛋白的表达在大肠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pa和p53蛋白对判断大肠癌淋巴结和肝转移有一定参考价值。
- 赵光明展瑞邹国桢邢征英季成栋
- 关键词:大肠肿瘤大肠癌乙酰肝素酶P53蛋白
- 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 2006年
-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护理经验。方法系统回顾介入治疗冠心病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介入治疗效果满意,治愈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PTCA及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术前充分准备和严格选择适应证是治疗成功的前提,精心的术中、术后观察和护理是治疗成功重要环节,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
- 徐文香邢邵芝展瑞刘新兰
- 关键词:PTCA支架植入术护理
- 6例卵巢Brenner瘤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卵巢Brenner瘤(ovarian Brenner tumor)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回顾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我院)2019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6例卵巢Brenner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点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患者年龄54~73岁,中位年龄66岁,其中4例为卵巢良性Brenner瘤,2例为卵巢恶性Brenner瘤。4例良性及1例恶性卵巢Brenner瘤患者生化指标未见异常,但另1例卵巢恶性Brenner瘤患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明显增高。镜下见卵巢良性Brenner瘤由移行细胞上皮巢及纤维间质组成,瘤细胞无异型,细胞核卵圆形,核仁较小,卵巢恶性Brenner瘤镜下见有明确的间质浸润,瘤细胞明显异型,核质比大,核分裂易见,同时可伴有卵巢良性Brenner瘤和卵巢交界性Brenner瘤成分。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示6例患者的瘤细胞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P63、GATA结合蛋白3(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3)均为阳性,配对盒基因8(paired box 8,PAX8)、肾母细胞瘤基因1(Wilm′s tumor gene 1,WT1)、CK20均为阴性,Ki-67在卵巢良性Brenner瘤中增殖指数<1%,在卵巢恶性Brenner瘤中约20%~60%。4例卵巢良性Brenner瘤患者均行患侧附件切除术,预后较好;1例卵巢恶性Brenner瘤行腹腔镜卵巢分期手术,随访11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另1例卵巢恶性Brenner瘤因未在我院手术而失访。结论:卵巢Brenner瘤诊断需依据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良、恶性Brenner瘤的鉴别在于细胞的异型程度及有无间质浸润,Ki-67增殖指数也可作为参考指标。
- 马燕红展瑞
- 关键词:卵巢肿瘤BRENNER瘤免疫表型分型
-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观察
- 1999年
- 李翠香申海泉卢晓燕展瑞
- 关键词:冠状动脉心肌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硬化不稳定性心绞痛前壁心肌梗塞收缩期
- 梭形细胞/多形性脂肪瘤8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脂肪瘤/多形性脂肪瘤(spindle cell lipoma/plemorphic lipoma,SCL/P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HE和免疫组化染色对8例SCL/PL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主要由增生的梭形细胞、成熟脂肪细胞和多少不等的绳索样胶原纤维组成,间质黏液变性,PL还可见特征性的大花环状的多核巨细胞。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和CD34,Ki-67增殖指数约2%。术后随访3~74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SCL/PL是一种良性脂肪瘤的特殊亚型,治疗首选手术切除,预后良好,因此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 展瑞赵光明郭凌川干文娟
- 关键词:脂肪瘤梭形细胞多形性免疫组织化学
- 冠心病患者无效健康教育的原因及对策被引量:10
- 2001年
- 孙吉花李翠香薛艳展瑞
- 关键词:冠心病无效健康教育
- 弹力绷带与普通绷带包扎股动脉穿刺处对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比较弹力绷带和普通绷带包扎股动脉穿刺处对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8月—2006年8月386例在我科行冠心病诊断及治疗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92例)和对照组(194例)。实验组的病人采用棉质加厚的弹力绷带"8"字法包扎股动脉穿刺处,对照组的病人采用普通绷带"8"字法包扎股动脉穿刺处。包扎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人都行砂袋压迫穿刺处,患肢制动12 h卧床休息24 h既可拆除包扎。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舒适度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不同包扎方法中的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及两组之间发生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弹力绷带包扎股动脉穿刺处,术后不良反应较普通绷带包扎明显减少,舒适度明显增加,经济实惠方便,易于在临床上推广。
- 刘学英李翠香张芳展瑞张方霞宋琼
- 关键词:弹力绷带股动脉
- 睾丸旁平滑肌肉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睾丸旁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睾丸旁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74岁及59岁。临床常以睾丸肿块、坠胀不适就诊。大体均为灰白色结节状肿物,切面灰白,质韧;镜下肿瘤界限清楚,局灶可见凝固性坏死,肿瘤细胞由平行或交织条索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瘤细胞异型性明显,瘤细胞核大,深染,常见形状不规则的瘤巨细胞,细胞核呈杆状、圆形或椭圆形或泡状,染色质粗而深染,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H-Caldesmon、Desmin及SMA均(+),CK、S-100等均为(-),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为10%~35%。结论原发性睾丸旁平滑肌肉瘤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术前诊断困难,易误诊,确诊需病理检查,术后易复发和远处转移,应长期随访。
- 展瑞陆夏良赵光明巩婵婵张永胜
- 关键词:平滑肌肉瘤临床病理特征
- 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恶变为鳞状细胞癌和原发性卵巢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 2024年
- 探讨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MCT)恶变为鳞状细胞癌(SCC)和原发性卵巢鳞状细胞癌(PO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回顾性分析5例卵巢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预后,并对其中1例POSCC进行二代测序(NGS),分析其分子遗传学特征。5例OSCC(4例卵巢MCT恶变为SCC、1例POSCC)患者年龄为43~68岁。累及双侧卵巢者1例,左侧者1例,右侧者3例。肿瘤常规镜检组织学示4例由卵巢MCT和浸润性SCC等两种成分构成,1例仅见SCC成分,周围未见伴发病变。免疫表型示5例癌组织p40、细胞角蛋白5/6(CK5/6)、p63均为阳性,2例p53阳性,增殖细胞相关核抗原(Ki-67)指数为30%~50%。1例POSCC的NGS检测存在12个体细胞突变,其中3个具有明确或潜在临床意义,包括BRCA1基因(p.G263fs)、TP53基因(p.R273C)、ERBB2基因(拷贝数扩增)。4例患者行卵巢癌减灭术,1例行卵巢癌根治术,术后辅以铂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随访3~10个月,3例死亡,1例存活,1例失访。OSCC发病率低,主要来源于畸胎瘤恶变,POSCC罕见。OSCC治疗以完整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辅以铂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临床进展迅速,预后差。
- 展瑞姚义兴巩婵婵张永胜邓立峰
- 关键词:畸胎瘤原发性病理特征
-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评价和选用被引量:5
- 2007年
- 张文博展瑞张洁
- 关键词: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溴苄胺胺碘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