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传松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 三峡坝区三期蓄水期间并殖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了解大坝建设和三期蓄水对并殖吸虫流行的影响,为三峡大坝完工后建立疾病预测系统,开展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坝区不同水位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密度及其种群构成,沉渣镜检溪蟹的并殖吸虫囊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群血清并殖吸虫IgG抗体。结果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的囊蚴感染率自三期蓄水前的6.53%下降到三期蓄水后的4.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并殖吸虫抗体IgG检测阳性率自2006年0.75%上升至2007年的2.2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坝区人群生食虾蟹者占1.00%,饮生水者占41.65%。并殖吸虫健康防病知识知晓率低于35.00%。结论在三峡大坝水位逐步升高过程中,坝区并殖吸虫病流行处于稳定状态,未受大坝建设和蓄水明显影响。
- 陈广杰张琦彭良斌罗枝笋运珞珈吴瑞肖张旭吴传松杨业勋余小垓
- 关键词:三峡工程并殖吸虫流行病学
- 一株类金属硫蛋白产生菌的特性研究
-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简称MT,是一类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的金属结合蛋白,MT分子呈椭圆形,分子量为6500道尔顿,直径30-50A,分两个结构域,每个分子含7-12个金属原子,具有特殊的光吸收...
- 吴传松张旭白尧运珞珈
- 关键词:金属硫蛋白酵母菌有益微生物
- 文献传递
- 长江、汉江W段城市供水水体有机物污染的遗传毒性研究
- [目的]明确W市长江、汉江水源水及其自来水中有机物的遗传毒性强度水平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阐明其在不同水文期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XAD-2大孔树脂分别富集长江、汉江w段水源水及其自来水厂出厂水、管网末梢水中有机物,洗脱...
- 白尧吴传松张旭运珞珈
- 关键词:水源水非挥发性有机物致突变性AMES试验
- 文献传递
- 三峡工程及水位变化对坝区鼠密度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 了解三峡大坝水位变化对当地鼠类生存的影响,为鼠传播疾病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三峡坝区,选择位于坝区上下游的银杏沱村、龙潭坪村、石板村、沙坪村为调查点,采用Elton夹夜法,每次连续捕鼠2 d.收集鼠夹,计算鼠密度并鉴定鼠种,比较室内外鼠种、鼠密度及水库156 m蓄水前后鼠密度变化,分析蓄水及清库对坝区鼠密度的影响.结果共捕鼠678只,其中室内517只,室外161.室内黄胸鼠为优势鼠种,共捕获189只,占36.49%(189/517);室外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共捕获91只,占56.88%(91/161);室内外鼠种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00,P<0.01).共布有效夹8036夹次,平均鼠密度为8.44%(678/8036),其中室内鼠密度为14.44%(517/3581),室外鼠密度为3.61%(161/4455),室内外鼠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1.04,P<0.01).大坝蓄水至156 m后鼠密度(10%,513/5132)明显高于蓄水前(5.68%,165/2904),蓄水前后鼠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8,P<0.01).坝区上游鼠密度随蓄水的升高变化明显,在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鼠密度形成一个高位平台,依次为12.25%(80/653)、13.16%(90/684)、12.95%(90/695),到下一次清库后有所下降(8.38%,28/334).结论三峡大坝工程及水库蓄水后的水位变化改变了鼠类的生存环境,致当地的鼠密度发生了改变,今后应加强对坝区鼠类的监测,防止鼠传播疾病的局部爆发或流行.
- 刘安平彭良斌运珞珈罗枝笋胡继云刘文东樊莉蕊张琦张刚陈广杰吴瑞肖白尧张旭吴传松余小垓
- 关键词:鼠科数据收集
- 5·12四川地震后绵阳市部分伤员康复过程中的心理调查浅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应用抑郁症评估表(SDS)和焦虑自评表(SA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2例地震伤员进行心理调查,咨询,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结果:经过对地震伤员进行心理护理,大部分伤员心理疾病情况有显著改善。结论:对地震伤员进行心理干预具有一定的迫切性,而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的前提,全面正确的医疗计划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是保证地震伤员身心健康的关键。
- 黄怡杨成吴传松吴汉韬陈井鑫程波贾玉林黄政常婷
- 关键词:地震心理学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