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博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临床路径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作用及变异分析
- 2016年
-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应用于带状疱疹的变异情况及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实施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患者221例及未入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患者101例,将实施临床路径患者和未实施临床路径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满意度进行比较并对出现的变异进行分析。结果实施临床路径使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费用下降、满意度提高,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通过对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路径变异分析,有利于改进医疗质量,并为科学制定临床路径提供依据。
- 廖阳英冯浩徐晓芃唐桦伍博旷翎
- 关键词:带状疱疹
- 小鼠脂肪移植后脂肪细胞及脂肪组织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脂肪移植后脂肪细胞及脂肪组织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方法取C57BL/6J小鼠腹股沟脂肪移植于另一只同种小鼠背部;分别于移植后0,1,3,5,7,14和30 d取出移植物,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移植后脂肪细胞及组织的转归。结果与结论大部分脂肪细胞于脂肪移植后3 d死亡;移植5 d时新生幼稚多房脂肪细胞已可见,移植后14 d已大量可见。脂肪移植后第3天原脂肪组织中大部分脂肪细胞和血管坏死,将由新生脂肪细胞和血管所替代。
- 伍博旷翎张腾贾晓敏冯浩
- 关键词:电镜脂肪移植转归脂肪组织
- 脂肪移植治疗DNCB诱导特应性皮炎(AD)样小鼠模型的研究
- 目的:探究脂肪移植能否改善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特应性皮炎(AD)样小鼠模型的症状及其可能机制,为寻找治疗AD的新方法奠定理论基础,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方法:7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
- 伍博
-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脂肪移植二硝基氯苯
- 文献传递
- 人热休克蛋白72转染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 2014年
- 目的观察人热休克蛋白72(HSP72)基因体外转染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s)及其HSP72表达情况。方法通过腹部取皮术获得的皮下脂肪利用胶原酶消化法进行体外分离培养,体外扩增至第3代,用腺病毒载体系统将人源性HSP72转染至第3代ASCs,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后的细胞形态和生长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鉴定HSP72在ASCs中的表达。结果皮下脂肪经消化,体外培养可获得ASCs P3代;ASCs转染24 h后,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经实时荧光定量PCR证实转基因ASCs表达HSP72m RNA在24 h后逐渐增强。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转基因ASCs在24 h后出现特征条带,而空白组未出现条带。结论采用腺病毒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可将HSP72基因转染至ASCs中,并可以在HSP72m RNA和蛋白中有效表达,ASCs可以作为HSP72基因治疗的载体。
- 冯浩张腾伍博易成刚赵建辉吴东辉贾晓敏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2脂肪干细胞转染
- 脂肪移植治疗DNCB诱导ACD模型小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究脂肪移植治疗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模型小鼠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DNCB复制ACD小鼠模型,随机分成A(脂肪移植治疗组)、B(假手术治疗组)、C(药物治疗组)、D组(自然修复组),观察脂肪移植对ACD小鼠的治疗效果。2周后处死小鼠,取背部皮损处全层皮肤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皮肤组织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皮损中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结果 A、C组可以观察到表皮厚度恢复正常,角质层变薄;B、D组无明显改变。RT-PCR检测发现A、C组皮肤组织中IL-10和IL-17 m RNA水平低于D组,IFN-γm RNA较D组升高(P<0.05),而B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移植可降低皮损中IL-10和IL-17的表达,促进IFN-γ产生,减轻皮损炎症。
- 旷翎贾晓敏冯浩伍博徐晓芃
- 关键词:脂肪移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 臭氧水疗对特应性皮炎治疗疗效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观察臭氧水疗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4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一般治疗(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口服抗组胺,赛肤润润肤及地奈德软膏外用),研究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予臭氧水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比较,同时评估两组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结果与正常健康体检者比较,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IL-6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IL-6均降低、IFN-γ均升高,研究组改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更佳,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确存在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分化失衡,臭氧水疗用于特应性皮炎患者可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清IL-6及IFN-γ水平而起到治疗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 廖阳英旷翎冯浩徐晓芃唐桦伍博王新立
- 关键词:臭氧水疗特应性皮炎细胞因子
- 恶性黑素瘤组织COX-2与HIF-1α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检测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以明确其在恶性黑素瘤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恶性黑素瘤和20例色素痣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COX-2与HIF-1α的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40例黑素瘤患者中33例(82.5%)COX-2(+),高于对照组(15%)(P<0.01)。黑素瘤患者中35例(87.5%)HIF-1α(+),高于对照组(10%)(P<0.01)。恶性黑素瘤患者组织中COX-2与HIF-1α表达存在正相关(r=0.324,P<0.05)。恶性黑素瘤HIF-1α表达在年龄、性别和部位分组中,差异不显著(P>0.05)。而恶性黑素瘤患者中病理分期高,且有淋巴结转移者则HIF-1α阳性率高(P<0.05)。结论 HIF-1α参与恶性黑素瘤的进展,可能与COX-2协同作用。
- 贾晓敏陈伟徐晓芃伍博旷翎王新立冯浩刘晓颖谭文
- 关键词:恶性黑素瘤环氧化酶2缺氧诱导因子-1Α临床病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