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齐君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棉花
  • 2篇镰刀
  • 2篇镰刀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基因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原生质
  • 1篇原生质体
  • 1篇质体
  • 1篇丝核菌
  • 1篇拮抗菌
  • 1篇立枯病
  • 1篇立枯丝核菌
  • 1篇落叶型
  • 1篇酶基因
  • 1篇棉花黄萎菌
  • 1篇棉花枯萎病
  • 1篇棉花枯萎病菌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4篇徐齐君
  • 2篇胡小平
  • 1篇杜娟
  • 1篇罗燕娜
  • 1篇李俊华
  • 1篇陈婷
  • 1篇杨家荣
  • 1篇朱阳阳
  • 1篇赵俊兴
  • 1篇赵思峰

传媒

  • 1篇棉花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棉苗立枯病拮抗菌的筛选及鉴定被引量:18
2010年
为明确7株拮抗细菌对棉苗立枯丝核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通过拮抗菌拌种催芽、温室盆栽测试、小区拌种测定及大田拌种测定其防治棉苗烂根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拮抗菌S37和S44具有较好的促生和防病效果。在小区试验中,S37和S44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7.8%和57%,与化学种衣剂福多甲的效果相当。在新疆兵团143团和148团的大田试验中,S37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均为37.5%,也与福多甲的防治效果相当。通过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和16S rDNA分析,对防病和促生效果最好的2株拮抗菌S37和S44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这2株拮抗菌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罗燕娜杜娟李俊华徐齐君赵思峰
关键词:棉花立枯丝核菌拮抗菌枯草芽孢杆菌
陕西棉花黄萎菌落叶型及非落叶型的鉴定被引量:3
2012年
应用落叶型和非落叶型大丽轮枝菌特异性引物D-1/D-2和ND-1/ND-2,对从陕西采集的67株菌株、矿物油室温保藏的24株菌株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提供的5个大丽轮枝菌进行落叶型与非落叶型分子鉴定,以明确陕西是否存在落叶型菌株,掌握不同致病类型菌株的出现频率。结果表明,67株陕西菌株中有21株落叶型菌株,46株非落叶型菌株,落叶型菌株的比率为31.3%;其余29株菌株中14株为非落叶型菌株,5株为落叶型菌株,9株未产生特异性条带,1株用两对引物均可扩增出特异性条带。采用无底塑钵菌液浇根法接种冀棉11进行致病性测定,以了解落叶型菌株和非落叶型菌株致病力的差异。结果显示,21株落叶型菌株的平均病情指数为40.5,是19株非落叶型菌株病情指数(17.9)的2.3倍。
朱阳阳徐齐君雷娟杨家荣胡小平
关键词:棉花黄萎菌落叶型
禾谷镰刀菌蛋白激酶基因PUF1功能验证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温暖、潮湿地区,是一种世界性的麦类病害(Bai and S...
徐齐君
关键词:禾谷镰刀菌蛋白激酶
文献传递
PEG介导的棉花枯萎病菌原生质体转化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8
2012年
通过酶解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FOV1和FOV4菌株幼嫩菌丝的细胞壁产生原生质体,PEG8000介导外源DNA随机插入的方法,分别获得具有抗潮霉素及荧光信号的转化子27个和39个,转化效率(以单位质量的DNA的转化子数计)分别为1350 mg-1和1950 mg-1。选取FOV1和FOV4菌株的代表性转化子各3株,经过5代继代培养后,其产孢量、荧光稳定性和致病性均无明显变化。因此,可以认为棉花枯萎菌原生质体的这种转化方法是一种比较稳定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
徐齐君胡小平陈婷赵俊兴
关键词:GFP尖孢镰刀菌原生质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