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鹏

作品数:18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表
  • 4篇南海季风
  • 4篇季风
  • 4篇海表
  • 4篇海表温度
  • 3篇地表温度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气候
  • 3篇夏季
  • 3篇值模拟
  • 2篇气候学
  • 2篇热力
  • 2篇热力异常
  • 2篇温度异常
  • 2篇夏季降水
  • 2篇降水
  • 2篇海表温度异常
  • 2篇表面温度
  • 1篇大雾
  • 1篇低频振荡

机构

  • 1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0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江苏省气象科...
  • 1篇苏州市气象局
  • 1篇天津市气象局

作者

  • 18篇刘鹏
  • 8篇钱永甫
  • 5篇于华英
  • 3篇陈海山
  • 2篇严蜜
  • 2篇秦怡
  • 1篇陈章法
  • 1篇孙鉴泞
  • 1篇陆春松
  • 1篇王昊哲
  • 1篇黄小玉
  • 1篇刘鹏
  • 1篇朱莲芳
  • 1篇牛生杰
  • 1篇吴香华
  • 1篇王林
  • 1篇顾松山
  • 1篇秦正坤
  • 1篇林朝晖
  • 1篇江志红

传媒

  • 3篇大气科学
  • 2篇气象科学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2007年中...
  • 1篇第五届长三角...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表温度和海表温度异常对南海季风爆发时间的影响
本文利用EOF的方法分析了南海季风爆发早、晚年地表温度和海表温度时空变化的差异,通过求南海季风爆发时间与地表温度和海表温度的相关发现,在冬季大陆40°N以北地区和印度半岛部分地区地表温度越低(高),台湾海域海表温度越高(...
刘鹏钱永甫
关键词:南海季风地表温度海表温度大气环流
文献传递
一次强对流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被引量:21
2006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的完全弹性三维雹云数值模式(IAP-CSM3D),模拟了2004年4月23日横扫湘中湘南大部分地区的飑线强对流过程的流场、雷达回波和含水量等宏、微观物理量的分布及其演变。分析了冰雹形成的微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冰雹粒子主要由冻滴(CNfh)和霰(CNgh)转化形成,其中冻滴的贡献比较大,冰雹主要是通过撞冻过冷水过程(CLch、CLrh)长大。将多普勒雷达实测资料同模拟的气流结构进行比较可见,雷达观测到散度随高度的变化与模式模拟的气流结构一致;模式输出的雷达回波强度及回波顶高与雷达观测事实相近。
于华英顾松山刘鹏陈章法黄小玉
关键词:数值模拟成雹机制
2007年12月南京六次雨雾过程宏、微观结构演变特征1被引量:17
2015年
利用2007年冬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对雾的综合观测资料,包括能见度仪、雨滴谱仪、雾滴谱仪、宽范围颗粒粒径谱仪(WPS)观测资料,并结合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分析2007年12月南京六次雨雾过程的宏、微观结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南京2007年12月的六次雨雾过程主要是受天气系统的影响,以雨中雾为主,最低能见度均大于250 m.雨雾多出现在偏东气流的作用下,南京地区先发生弱降水,空气近饱和,随后受到来自北方的弱冷空气影响,水汽凝结,雾形成.(2)雨雾发生前贴地层多有逆温,雨雾过程中2m高度与地表温度差由正转为负,逆温消失.但900hPa以下,雨雾发生前和过程中,都少有逆温层,雨雾结束后均无逆温结构.雨雾前中低层有云,云状为高积云Ac或高层云As及层积云Sc或碎雨云Fn,低云高0.3~2.5 km,雨雾过程中,600hPa以下都是饱和层,多伴有Fn,低云高度明显下降,雨雾过后,近饱和层仍然有可能存在.雨雾前900hPa附近有明显的风切变.(3)雨雾形成初期,大粒子(粒子直径D≥10μm)和小粒子(1μm<D< 10 μn)数浓度均有明显增加.南京冬季雨雾过程对气溶胶粒子的湿清除,主要是核模态气溶胶粒子的核化过程.气溶胶粒子数浓度的减少程度与风向和风速密切相关,在较大的北风作用下,气溶胶粒子浓度明显减少.
于华英牛生杰刘鹏刘畅陆春松黄佳欢
关键词:雨雾
春季亚洲中东部地表感热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被引量:8
2011年
采用1951~200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逐月感热通量资料,分析了亚洲中东部春季近50年地表感热通量的气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亚洲中东部春季地表感热通量的高值区位于华北、西北和印度地区;低值区主要位于东北、江南和蒙古国北部;青藏高原、中国东部30°N附近地区和印度中部地区是感热通量年际变幅最大的区域。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方法分析了亚洲中东部地区地表感热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中国主要区域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东部30°N附近地区的春季感热与黄淮地区的夏季降水为负相关,而夏季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与青藏高原春季感热和印度中部地区春季感热异常则为较显著的正相关。运用非绝热加热理论和合成分析,进一步分析了与春季地表感热通量异常相对应的同期和后期大气环流场的异常,结果表明:对应于中国东部30°N附近地区春季的感热通量异常,中国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存在着显著的环流场异常,伴随着春季江南地区西南风强度的改变,进而引起东亚夏季风强度及我国夏季降水的异常;印度中部地区春季地表感热通量的异常则会影响到后期印度夏季风的强弱,进而通过印度季风和东亚夏季风环流的遥相关关系,导致东亚夏季风强度变化,进而影响到中国夏季降水的异常。
王林刘鹏林朝晖秦正坤
关键词:感热通量夏季降水陆气相互作用
下垫面热力异常与东亚夏季风爆发早晚和强弱的关系
本文根据湿位涡(MPV)定义的南海季风爆发时间序列,选出了南海季风爆发的早晚年和强弱年,利用EOF分析了早晚年地表温度和海表温度时空变化的差异,并分别对东亚夏季风爆发早晚年和正常年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在第18—28...
钱永甫刘鹏严蜜
关键词:表面温度热力异常
文献传递
地表温度和海表温度异常对南海季风爆发时间的影响
本文利用EOF的方法分析了南海季风爆发早、晚年地表温度和海表温度时空变化的差异,通过求南海季风爆发时间与地表温度和海表温度的相关发现,在冬季大陆40°N以北地区和印度半岛部分地区地表温度越低(高),台湾海域海表温度越高(...
刘鹏钱永甫
关键词:南海季风地表温度海表温度
文献传递
东亚海陆表面温度季节性增温差异对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本文通过对比几种不同的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发现东亚及附近地区海陆表面温度的变化与东亚夏季风强度有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强、弱夏季风年东亚表面温度差值的逐候数据做EOF分析,结果发现:第一模态可以揭示从春到夏的季节转换,中国东部陆地增温相对较快,而西太平洋及孟加拉湾海温增温较慢,季节转换提前,有利于夏季风偏强;第二模态则反映了春季中高纬度地区增温快、中低纬增温慢的情形,有利于夏季风增强。在5月份两种模态的综合作用显示:陆地较冷、海洋较暖,夏季陆地的快速增温、海洋增温慢,有利于夏季风增强。将上述影响因素引入到改进的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中,修正后的指数可以反映东亚地区5月到夏季的海陆增温特点以及季节转换的早晚,并更好地描述了季风区中、高纬度的热力差异,合理地解释夏季风强度与西北太平洋副高及低空急流的关系,因此新指数能够更好地反映全国范围内夏季降水的特点。
刘鹏陈海山于华英秦怡钱永甫
太平洋—印度洋海表温度加热对中高纬低频振荡的调频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用数值试验的方法,分别以无热源型、E lN ino初期、E l N ino成熟期对应的赤道中东太平洋与赤道印度洋海表温度作为外强迫源,应用强迫耗散准地转正压涡度方程的全球谱模式,考虑了摩擦耗散及3波准共振的共同作用,采用非定常、定常加热两种形式积分90 d,研究了对中高纬大气低频振荡的调频作用。结果表明:(1)3个行星波之间存在很强的波—波相互作用,且波动振荡呈现准双周和季节内振荡;(2)在E lN ino初期和E lN ino成熟期,无论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还是赤道印度洋海温在逐渐增暖的过程中,大气低频振荡周期都有缩短的趋势。1997年2月—1997年4月,赤道印度洋调节作用强;而在1998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调节作用强;(3)赤道印度洋西区对大气低频振荡的调节作用要强于赤道印度洋东区;N ino3区对大气低频振荡的调节作用要强于N ino1+2区;(4)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模态在1997年10月为高指数(简称PIM I一型),在1996年9月为低指数(简称PIM I二型),前者对应的东太平洋—西印度洋区对大气的调频作用要大于后者对应的西太平洋—东印度洋区。
刘鹏陆维松
关键词:赤道太平洋赤道印度洋海表温度低频振荡
系留气艇探测风速的误差订正及其应用评估被引量:3
2013年
使用系留气艇探空系统在常州、苏州、南京市区对边界层风速、温度、湿度廓线进行了观测,原始数据表明探测结果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本文主要讨论风速订正问题,分析发现风速误差与高度和风速有关,据此提出了依据高度和依据风速的两种订正方案。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案都能有效修正系留气艇测量风速的系统误差,高度订正方案表现更好。本文还用订正后的系留气艇探测结果与苏州市气象局的风廓线雷达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风廓线雷达探测结果在500 m以下系统偏小。
王昊哲孙鉴泞朱莲芳刘鹏沈历都
关键词:大气边界层探空资料风廓线雷达误差订正
地表温度异常对南海季风爆发日期的影响
刘鹏钱永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