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晓慧
-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利用负荷调控技术快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方法
- 一种利用负荷调控技术快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方法。属于废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技术不完善,不确定,时间长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单稳定的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方法,步骤如下:取普通活性污泥,装入序批...
- 竺建荣张铭川史晓慧孔云华
- 文献传递
- 好氧颗粒污泥的关键培养技术及颗粒污泥特性研究
- 史晓慧
-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时间
- 好氧颗粒污泥关键培养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6年
- 概述了好氧污泥颗粒的关键培养技术及研究进展。迄今,只有在SBR反应器中通过控制运行条件,才能在常规条件下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和培养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关键培养技术至今仍不清楚。沉降时间、交换比、溶解氧、剪切力、进水负荷和进料方式是比较重要的关键培养参数。
- 史晓慧竺建荣
-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影响因素
- 进料负荷调控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2
- 2007年
- 采用厌好氧交替的SBR反应器,以进料负荷(即进水浓度)作为主要控制参数,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关键培养技术.结果表明,在30 min的较长污泥沉降时间下,通过进料COD 0-900 mg.L-1的负荷调控,可以有效控制反应器内污泥生长.初始接种污泥的沉降性能对颗粒污泥产生很重要,SVI值保持在20-50 mg.L-1才能有助于颗粒污泥形成和培养.应用“空曝”这种强力负荷调控方式可大大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并促进颗粒污泥的形成.通过进料减负荷运行可很好实现污泥的“完全颗粒化”培养.颗粒化转变出现在进料浓度COD 400-500 mg.L-1,污泥浓度约8-10 g.L-1.“完全颗粒化”污泥的性能优异,粒径约1.0mm,SVI值25-35 mg.L-1,最大沉降速率60 m.h-1.污泥颗粒过程的发生可能决定于SBR的独特间歇式运行,即基质浓度的贫富交替,减负荷运行可强化基质贫富交替并增大颗粒化过程的驱动力.
- 史晓慧刘芳刘虹竺建荣
-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污泥沉降性能
- 运行调控方式对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影响
- 2006年
- 采用厌好氧交替的SBR反应器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研究不同运行调控方式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进料负荷和沉降时间的调控,都可以实现好氧污泥完全颗粒化。通过进料负荷调控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浓度大,颗粒周围原后生动物丰富,颗粒存在核心,从中心到表面有明显分层;使用短沉降时间调控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颗粒粒径均匀,表面有丝状微生物伸出,污泥浓度较小,颗粒周围少见原后生动物,颗粒从中心到表面无明显分层。两种颗粒的微生物分布具有相似性,即颗粒表面多为杆菌,中心以球菌为主。两种颗粒形成过程中,污泥浓度变化很大,但污泥均保持较高的沉降性,污泥良好的沉降性是形成好氧颗粒污泥的必要前提。
- 史晓慧刘芳竺建荣
-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