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平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基建处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生态规划
  • 1篇大学校园
  • 1篇大学校园规划
  • 1篇挡土
  • 1篇挡土墙
  • 1篇地基
  • 1篇地基沉降
  • 1篇预防措施
  • 1篇生态策略
  • 1篇生态设计
  • 1篇生态校园
  • 1篇水环境
  • 1篇水环境系统
  • 1篇统筹
  • 1篇统筹发展
  • 1篇屈曲
  • 1篇屈曲分析
  • 1篇转换桁架
  • 1篇桁架
  • 1篇网架

机构

  • 7篇西北大学
  • 1篇北京富力城房...

作者

  • 7篇张建平
  • 1篇和钟
  • 1篇董欣
  • 1篇梅丞廷
  • 1篇沈丽娜
  • 1篇赵建敏
  • 1篇吴昭华
  • 1篇魏安龙

传媒

  • 3篇山西建筑
  • 1篇建筑结构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地下水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建设单位对不平衡报价的预防措施
2015年
简述了不平衡报价的概念,对不平衡报价的两种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从图纸审核、清单编制、评标方法、施工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六个角度出发,提出了预防不平衡报价的措施,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梅丞廷张建平
关键词:不平衡报价
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及其对西部城镇化统筹发展的启示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借鉴老牌发达国家(美国)的先发城镇化经验和新兴市场国家(印度)的滞后城镇化历程的启示,从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推进机制、实现机制以及与工业化的关系等方面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道路进行比较,提出西部城镇统筹发展的五点对策,以此指导当代西部健康城镇化的具体实践,并藉此推动中国西部城镇化模式"本地化"研究方面的理论创新。
张建平董欣和钟
关键词:统筹发展
对某高校学生综合活动中心结构检测的体会
2015年
通过某高校综合学生活动中心的结构检测工作,对该类型建筑在设计、施工及安全使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充分说明了建筑物后期使用环境以及维护保养的重要性。
张建平
关键词:网架混凝土缺陷
基于生态策略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研究——以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文章对西北大学长安校区进行了生态规划设计研究。对比不同空间格局的生态效应,结合西北大学长安校区的自身特点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全面规划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大学长安校区的布局形式为单一功能分区,未来应向复合功能分区转变,基本符合簇群结构设计模式,未来向5个集群式建筑空间布局方式发展。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土地嵌合体种类少,校园目前已建造部分自然环境与知识信息相交融的生态空间。由于校园仍在建设中,因此设计中绿化景观未形成一定体系结构,未来应充分考虑景观的多样与交叉组合,形成较合理的斑块、廊道、基质有机结合的生态景观空间构型,校园内交通走向合理基本符合圈层交通模式,此外校园还应加强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加强环卫及便利座椅的生态规划。
沈丽娜魏安龙张建平
关键词:校园规划生态规划
某边坡建筑地基沉降分析及处理
2015年
以某边坡建筑为例,对该建筑物进行了倾斜检测及构造连接检查鉴定,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了该建筑物地基沉降与倾斜变形的原因,并对其结构安全性进行了评级,提出了相关部位的修复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张建平
关键词:建筑物边坡挡土墙安全性
大跨转换桁架结构分析与设计被引量:6
2016年
哈尔滨富力江湾新城裙房公建区酒店宴会厅上方为跨度36m的转换桁架,其结构设计存在承担竖向荷载大、桁架高度受限、需要二次转换、转换层楼板应力大等难点。从受力和变形控制角度对转换桁架立面形式进行对比,选择了斜腹杆中部一拉一压、端部交叉布置的立面形式。支承桁架的型钢混凝土转换柱不同于常规转换柱,为大偏心压弯构件,通过分析对比,采取端部下弦杆后连接设计、分阶段加载、释放恒载作用下产生的下弦弯矩和对转换柱的剪力,解决了型钢混凝土转换柱受压区高度较大的问题。在对转换结构进行常规分析之外,补充了小震、大震时程分析,进行了转换结构整体和构件弹性屈曲分析,对型钢混凝土转换柱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水准进行了评估,对上弦杆与楼板协同工作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转换桁架抗连续倒塌分析。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转换桁架的结构设计要点和设计措施。
赵建敏张建平吴昭华
关键词:转换桁架稳定性屈曲分析
生态校园水环境系统的生态规划探析被引量:6
2013年
在分析生态校园的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根据生态校园水环境系统的组成及基本特点,讨论生态校园水系统的建设原则,生态校园的水生态循环利用模式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认为,在生态校园水环境系统的设计中,将给排水系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景观水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和绿地系统综合起来进行设计,使生态校园的水系统与生态校园的园林及其水景艺术相结合,建设集观赏、娱乐及水资源有效利用的景观湿地系统是实现生态校园水环境生态化的理想途径。
张建平
关键词:生态校园水环境生态设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