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跃春
- 作品数:5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青年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残留形态及植物可利用性研究
- 防治和修复土壤有机污染、保障土壤环境安全,以实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当前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土壤中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形态及有效性的研究,将为针对性地拟订经济高效的有机污染土壤防治和修复的实用技术提供基础依据。
...
- 曾跃春
- 关键词:土壤多环芳烃生物可利用性
- 文献传递
-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形态及植物可利用性被引量:15
- 2009年
-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残留形态可分为可提取态残留和结合态残留,不同残留的植物毒性和可利用性差异很大,用污染物的总量指标很难准确地评价土壤有机污染的程度、风险和修复效果。根据国内外现有研究结果,着重介绍了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不同残留形态及其转化作用,比较了可提取态残留和结合态残留植物可利用性的差异。展望了该领域仍待深化的方向。
- 曾跃春高彦征凌婉婷李秋玲韩进
- 关键词:有机污染物植物可利用性土壤
- 菲、芘污染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9年
-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AMF)对菲、芘复合污染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F显著增加了三叶草根际和菌丝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并对微生物区系有选择性.在供试菲、芘污染浓度范围内,低浓度菲、芘对土壤多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激活作用;但当菲、芘浓度升高时,3种酶活性受到抑制.与无植物对照土壤相比,接种AMF后三叶草菌根际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了2.4%~23.1%,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了12.6%~20.3%,除高浓度处理外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增加;菌丝际多酚氧化酶活性比菌根际低12.9%~62.9%,酸性磷酸酶活性比菌根际高3.3%~24.0%,过氧化氢酶活性则高于菌根际.
- 肖敏高彦征凌婉婷程兆霞曾跃春
- 关键词:丛枝菌根土壤酶
- 丛枝菌根作用下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残留及形态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苊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研究了丛枝菌根(AM)作用下土壤中PAHs的残留及形态。供试污染土壤中苊的起始浓度为35.0mg/kg。结果表明,AM作用下土壤中苊总残留量明显降低:接种摩西球囊霉菌Glomus mosseae或幼套球囊霉菌Glomus etunicatum后,供试两个污染土样中苊总残留降解率达32.7%~45.2%,比朱接种对照高6.8%~9.8%。有机溶剂提取态是土壤中苊残留的主要部分,AM作用促进了苊各形态之间的转化;接种AM后土壤1、2中苊可脱附态和有机溶剂提取态残留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7.0%~37.8%和5.4%~26.6%,而结合态残留量比对照增加了12.2%。89.5%。AM作用能降低土壤中苊可提取态残留含量;但培养55天后土壤中仍有65.7%~81.7%苊属于可提取态残留,对生物有毒害风险。
- 曾跃春李秋玲高彦征凌婉婷肖敏
- 关键词:多环芳烃丛枝菌根土壤
- 丛枝菌根对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8年
- 摘要:以菲和芘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L.)为宿主植物,研究了丛枝菌根(AM)对土壤中PAHs降解的影响。供试5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为Glomus mosseae、Glomus etunicatum、Glomus versiforme、Glomus constrictum和Glomusintraradices。土样中菲和芘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 ̄170.6mg·kg-1和66.06mg·kg-1。结果表明,PAHs污染土壤中,AMF对紫花苜蓿的侵染状况良好。20 ̄60d,供试5种AMF对土壤中菲的修复效率均在91%以上。与有植物无AMF对照相比,接种AMF后土壤中菲和芘的残留浓度明显降低,其中Glomus mosseae、Glomus versiforme、Glomus constrictum对菲和芘降解的促进效果最好。AM作用下,紫花苜蓿吸收积累对菲、芘降解的贡献率小于1.4%;而接种AMF明显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这应是AM促进土壤中菲、芘降解的一个重要机理。
- 李秋玲凌婉婷高彦征卢晓丹曾跃春
- 关键词:多环芳烃丛枝菌根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