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建涛

作品数:72 被引量:218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23篇外科
  • 21篇血管
  • 21篇手术
  • 18篇显微外科
  • 16篇外科手术
  • 14篇显微外科手术
  • 11篇神经痛
  • 10篇动脉
  • 10篇三叉神经
  • 10篇三叉神经痛
  • 10篇神经瘤
  • 10篇听神经
  • 10篇听神经瘤
  • 10篇面神经
  • 9篇脑血
  • 9篇脑血管
  • 8篇动脉瘤
  • 8篇入路
  • 7篇切除
  • 7篇肿瘤

机构

  • 5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0篇山西医科大学...
  • 7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2篇梁建涛
  • 28篇鲍遇海
  • 19篇陈革
  • 18篇郭宏川
  • 17篇李茗初
  • 13篇凌锋
  • 10篇仝海波
  • 10篇宋刚
  • 9篇郝解贺
  • 8篇张秋航
  • 7篇霍丽蓉
  • 6篇王旭
  • 5篇张鸿祺
  • 5篇齐猛
  • 4篇崔广强
  • 4篇霍丽蓉
  • 4篇郑安潮
  • 4篇刘晋敏
  • 4篇范益民
  • 4篇孙之洞

传媒

  • 10篇中国脑血管病...
  • 7篇山西医科大学...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中国现代神经...
  • 4篇医学研究杂志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医学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1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3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1在制备预防及治疗帕金森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1(PCBP1)在制备预防及治疗帕金森病(PD)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经过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发现外源导入的PCBP1能促进人源多巴胺能神经细胞(SH-SY5Y细胞)的生长,同时,外源PCBP...
霍丽蓉王晓民王兰英梁建涛
文献传递
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鼻内镜经蝶垂体瘤切除术的效果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应用于鼻内镜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内镜下收治的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在诱导前15分钟泵入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则泵入等量盐水,两组均给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15 min(T_0)、插管前(T_1)、插管后5 min(T_2)、插管后10 min(T_3)、拔管后5 min(T_4)、拔管后10 min(T_5)心率、收/舒张压变化,术中15 min(T_6)及30 min(T_7)Fromme术野质量评分和拔管时(T_8)及拔管后1 hour(T_9)Ramsay镇静评分。结果:T组插管后5 min(T_2)、拔管后5 min(T_4)和拔管后10 min(T_5)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组)对应时间点收缩压(P<0.05)。两组插管前心率(HR)均低于入室时15 min分钟心率(P<0.05)。T组T7时间点术野质量评分高于C组(P<0.05),拔管后2小时两组Ramsay镇静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用于内镜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有利于稳定患者心率、收/舒张压,显著改善术野质量评分。
姜虹宇张秋航王振霖陈革梁建涛时飞
关键词:丙泊酚
诊断级超声对人早孕绒毛组织中NO及NOS的影响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通过检测孕早期诊断级超声辐照后人绒毛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含量的变化来评价孕期超声诊断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 ,生化测定技术检测绒毛细胞培液中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NOS活性测定 ,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10min组值更低 ;②NO含量测定同样是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10min组与对照相比差异更显著。结论 孕早期接受一定剂量的超声辐射可使胎盘组织细胞中的NO含量下降 ,NOS活性减弱。
霍丽蓉梁建涛任玉芳刘晋敏刘望彭
关键词: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早孕绒毛组织
青少年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治疗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对16例青少年(年龄为15~18岁;男10例,女6例)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及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少年颅内动脉瘤占同期颅内动脉瘤的0.9%。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者8例,以肢体无力、动眼神经麻痹、外伤后鼻衄等发病者8例。共发现20个颅内动脉瘤,其中位于前循环15个,位于后循环5个;动脉瘤的部位:大脑中动脉5个,基底动脉及海绵窦内各3个,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颈内动脉各2个,眼动脉、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各1个。动脉瘤的直径<15mm者13个,≥15 mm者7个,其中 4个>25 mm,属于巨大动脉瘤。3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16例患者中,12例接受治疗:①介入治疗8例:其中5例行动脉瘤内栓塞术治疗,2例行载瘤动脉闭塞,1例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行支架置入术;②显微外科手术治疗4例:其中2例行动脉瘤颈夹闭术,2例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行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后行动脉瘤孤立术。未治疗4例:1例治疗前载瘤动脉闭塞,动脉瘤自愈;术前动脉瘤再破裂死亡1例,2例因治疗风险巨大未行治疗。9例治疗患者经平均45个月的随访,均恢复良好(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为4~5分)结论①大脑中动脉是青少年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巨大型、外伤性、多发性、梭形动脉瘤比例较高;②青少年颅内动脉瘤治疗难度较大,部分病例需采用载瘤动脉闭塞或血管旁路移植术后孤立动脉瘤的方法进行治疗,预后较好;③青少年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方式、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特点与儿童颅内动脉瘤相似,而与成人区别较大。
梁建涛张鸿祺李萌鲍遇海张鹏支兴龙凌锋
关键词:青少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显微外科手术
合并Ⅰ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颅底肿瘤切除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2024年
(1)一般情况:患者女性,年龄78岁,身高160 cm,体质量50 kg。因"发现右侧听神经瘤5年,继发右侧三叉神经痛1年"入院。5年前因心肺疾病入院接受头部检查时发现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考虑听神经瘤,伴右侧听力减弱,平衡障碍;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三叉神经痛,曾口服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1周前出现头晕伴恶心呕吐,曾因走路不稳出现摔倒。MRI检查示: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考虑听神经瘤可能性大,大小约23.6 mm×31.0 mm×23.0 mm,脑内多发腔隙性梗死及软化灶。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拟行颅底肿瘤切除术。
苗芳芳肖玮马挺梁建涛聂秀红尹春琳张欢李洪薛张纲王天龙
关键词:听神经瘤心肺疾病奥卡西平腔隙性梗死老年患者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初步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导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由VBD导致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6例。所有患者术前接受MR血管成像检查,明确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随访12~52个月。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三叉神经痛评分(BNI)标准,评价患者的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的疼痛程度。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术后即刻疼痛消失,BNI疼痛分级为Ⅰ级;1例术后疼痛无明显缓解,术后半年疼痛逐渐消失;1例术后听力较术前下降。随访时间为12~52个月,有3例分别于术后6、12、36个月疼痛复发,经射频治疗后疼痛消失。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VBD导致的三叉神经痛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手术疗效,但有一定疼痛复发率,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宋刚陈革郭宏川李茗初王旭鲍遇海梁建涛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
单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筛查其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286例单纯行微血管减压术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采用Barrow神经病学研究所(BNI)三叉神经痛分级评价疼痛缓解;记录术后并发症,包括术侧面部麻木感、术侧听力下降、脑脊液漏、手术切口愈合欠佳、颅内感染、脑积水;记录随访期间复发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三叉神经痛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86例患者中术后18例(6.29%)出现术侧面部轻度麻木感,13例(4.55%)术侧听力下降,1例(0.35%)脑脊液漏,1例(0.35%)手术切口愈合欠佳,2例(0.70%)颅内感染,1例(0.35%)脑积水。随访期间26例(9.09%)失访,13例(4.55%)术后疼痛无缓解,13例(4.55%)术后疼痛部分缓解,234例(81.82%)术后疼痛完全缓解。234例术后疼痛完全缓解患者平均随访31.29个月,1例(0.35%)死于心脏病,28例(9.79%)复发。Kaplan-Meier曲线显示,术后疼痛完全缓解率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其中术后1年复发率5.4%、术后3年15.2%、术后5年21.2%。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BNI分级Ⅴ级是三叉神经痛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85,95%CI:1.063~5.353;P=0.03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无死亡或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宋刚鲍遇海陈革郭宏川李茗初王旭梁建涛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显微外科手术复发
面神经-舌下神经降支吻合术治疗听神经瘤术后重度面瘫
梁建涛
小脑后下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5例报道
2009年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瘤(PICAA)的临床特征、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1998年1月—2008年10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5例小脑后下动脉瘤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4例行动脉瘤夹闭术,1例行动脉瘤夹闭及残颈包裹术。术后经6个月至10年的随访,恢复良好(GOS评分5分)4例,中度伤残(GOS评分4分)1例,无手术死亡(GOS评分1分)病例。结论小脑后下动脉瘤发病率较低,手术入路的选择与动脉瘤的位置密切相关。术中应尽可能保护脑干、脑干穿支动脉及后组颅神经。
赵学明梁建涛蒯东仝海波范益民郝解贺
关键词: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显微外科
内镜经口入路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切除术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经口人路切除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采用单纯内镜经口入路切除9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15~61岁;临床表现:舌下神经麻痹8例次,迷走神经麻痹6例次,舌咽神经麻痹3例次,面神经麻痹1例次,听力下降1例次。结果9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均获得完全切除,且保留了该区域的颅神经功能。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吞咽困难及患侧迷走神经麻痹的并发症外,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9例患者术后随访4—29个月,平均14.3个月,所有患者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麻痹均得到了改善和恢复,面神经麻痹和听力下降得到了恢复,舌肌运动获得了改善,但半舌萎缩无明显变化。结论内镜经口入路可以安全、彻底、微创地切除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并且能够保留和改善后组颅神经功能。
张秋航郭宏川王振霖吕海丽姬巍孔锋李茗初陈革梁建涛鲍遇海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耳鼻喉外科手术神经鞘瘤颅底肿瘤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