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晓欣

作品数:3 被引量:3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污染
  • 3篇复合污染
  • 2篇钝化修复
  • 2篇土壤
  • 2篇污染土
  • 2篇污染土壤
  • 2篇复合污染土壤
  • 1篇土壤重金属
  • 1篇重金属PB
  • 1篇重金属复合污...
  • 1篇重金属复合污...
  • 1篇子机
  • 1篇分子
  • 1篇分子机制
  • 1篇P

机构

  • 3篇西安科技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作者

  • 3篇魏晓欣
  • 2篇曹心德
  • 1篇施尧
  • 1篇杨永亮
  • 1篇代革联
  • 1篇贾金平

传媒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含磷材料钝化修复重金属Pb、Cu、Zn复合污染土壤被引量:23
2011年
运用2种含P材料即重过磷酸钙磷肥(TSP)和磷灰石矿尾料(PR)钝化修复Pb、Cu和Zn3种重金属并存的复合污染土壤,通过化学提取和土柱淋溶方法评价修复效果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机理。土壤添加P材料4星期后,所有3种P处理(PR、TSP和PR+TSP)均有效地降低了毒性提取态的Pb和Cu,其分别下降了15%~70%和10%~18%;水提取态的Pb和Cu分别下降了16%~43%和46%~58%。添加含P材料对土壤中Zn的稳定化影响较小,甚至TSP处理使水提取态的Zn提高了15%。P处理抑制了Pb和Cu在土壤剖面的径向迁移,但对Zn的影响较小。Pb和Cu的固定可能主要是由于形成了磷酸盐沉淀,而Zn的稳定性可能与表面吸附或络合作用有关。P处理未明显改变土壤pH值,尽管总P有所增加,但未观察到其径向迁移的现象。P处理对于稳定P Pb和Cu很有效,对Zn稳定效果有限,甚至有被活化的可能,在实际应用中应关注这一现象。
施尧曹心德魏晓欣贾金平杨永亮
关键词:钝化修复
含磷物质钝化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
化学钝化修复是一种以降低风险为目的的污染土壤治理方法,通过添加活性材料,以调节和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产生吸附、络合、沉淀、离子交换和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降低其有效性及生物可利用性,达到修复效果。近年来...
魏晓欣
关键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钝化修复
文献传递
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及其化学钝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88
2011年
土壤重金属污染往往是2种或2种以上的多种重金属并存的复合污染。与单一污染相比,重金属复合污染中元素或化合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以及对生态效应的综合影响,对其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挑战性。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主要集中在单一元素上,而对土壤多种重金属并存的复合污染的同时修复研究较少。化学钝化修复是基于向土壤中添加稳定化剂,通过吸附、沉淀、络合、离子交换和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以降低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和可迁移性,从而达到修复目的的方法。这种方法因投入低、效率高、修复快速、操作简单等优越性,对于大面积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土壤多重金属污染的复合作用、生态效应及其定量表征的研究进展,并重点指出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化学钝化修复技术的稳定化剂类型、作用效果、分子机制、影响因素和现场实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曹心德魏晓欣代革联杨永亮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分子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