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进

作品数:75 被引量:434H指数:12
供职机构:国防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防科技大学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电子电信
  • 14篇文化科学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理学
  • 3篇军事
  • 3篇兵器科学与技...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2篇雷达
  • 13篇仿真
  • 9篇课程
  • 8篇教学
  • 7篇博弈
  • 6篇调频
  • 6篇多普勒
  • 6篇时频
  • 6篇目标识别
  • 6篇微多普勒
  • 5篇正弦调频
  • 5篇相控阵
  • 5篇相控阵雷达
  • 5篇泛函
  • 5篇仿真系统
  • 4篇信号
  • 4篇频分
  • 4篇子流形
  • 4篇流形
  • 4篇进动

机构

  • 50篇国防科学技术...
  • 26篇国防科技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解放军电子工...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75篇刘进
  • 24篇王雪松
  • 17篇赵锋
  • 13篇王国玉
  • 11篇马梁
  • 9篇冯德军
  • 8篇肖顺平
  • 8篇王涛
  • 8篇李永祯
  • 6篇陈杰
  • 5篇丹梅
  • 4篇艾小锋
  • 4篇祝江汉
  • 4篇李金梁
  • 3篇鲜明
  • 3篇汪连栋
  • 3篇王永杰
  • 3篇马满好
  • 3篇梁永辉
  • 2篇黄光才

传媒

  • 4篇电子与信息学...
  • 4篇系统仿真学报
  • 4篇信号处理
  • 4篇现代防御技术
  • 3篇数学理论与应...
  • 3篇航天电子对抗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系统工程与电...
  • 2篇宇航学报
  • 2篇火力与指挥控...
  • 2篇电子学报
  • 2篇计算机工程
  • 2篇电气电子教学...
  • 2篇电子对抗
  • 2篇纯粹数学与应...
  • 2篇高等教育研究...
  • 2篇中国科学:数...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教育进展
  • 1篇模糊系统与数...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AR对地面车辆目标探测能力仿真系统研究
2008年
为了更有效评估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对地面目标的检测、识别性能,分析、衡量地面目标生存能力,根据SAR对地面目标探测的基本原理,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并开发了机载/星载SAR对地面车辆目标探测能力仿真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多种杂波背景下车辆目标原始回波的模拟,实现了多种算法的目标成像、双参数CFAR检测以及目标识别处理,进而实现对场坪/公路上固定或慢速运动车辆目标的检测及识别概率计算,由此进行车辆目标生存能力的评估。给出了仿真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各模块的功能原理,并用仿真实例进行验证。
吴晓芳代大海刘进徐牧王雪松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仿真系统功能模块
高速目标距离像的结构特征及补偿方法被引量:5
2009年
一维距离像可以提供目标精细的结构信息,是雷达目标识别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宽带线性调频信号照射下,高速运动使得目标一维像产生了两项附加相位,分别为时延的一次项和时延的高次项,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时延高次项对距离像的扩展影响。本文分析了时延一次项对目标距离像结构特征的影响,重点在理论上分析了高速运动对有限时长距离像的结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补偿策略。最后以典型战情为例,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
马梁冯德军刘进王涛王雪松
关键词:一维距离像
对双基地雷达的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针对采用线性调频信号的双基地雷达,推导了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数学模型。详细分析了干扰过程中雷达距离分辨力变化的影响,以及对干扰机的功率需求。仿真结果表明,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可以产生前移的假目标,其前移距离远大于双基地雷达接收视线上的距离分辨力;通过选择合适的干扰功率,可以使得假目标幅度不小于真实目标幅度,达到有效的前移假目标干扰效果。
黄光才邹小海刘进冯德军汪连栋
关键词: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双基地雷达
分布式组网融合中心仿真研究
2013年
研究了分布式组网融合中心的仿真与实现问题,按照模块化的设计要求,构建了仿真软件体系结构,给出了仿真的总流程,分析了空间对准、航迹关联以及航迹融合等核心模块的基本原理与算法及其实现流程,设计了仿真软件。仿真结果充分验证了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
宋济慈刘进杨建华赵锋
关键词:仿真模块化
干扰背景下瞬时极化测量雷达的目标识别预处理技术被引量:7
2008年
该文以瞬时极化测量雷达的攻防对抗为背景,分析了单极化有源干扰机形成的假目标的极化散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干扰样式下,干扰机在分时极化测量雷达和瞬时极化测量雷达下生成的假目标具有不同的散射特性。在单极化有源假目标极化散射特性分析基础上,针对对抗条件下极化雷达无法准确测量目标散射矩阵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完整极化测量的目标识别预处理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获取目标三个极化散射矩阵序列,它们可以用作目标识别的稳健特征量。
王涛王雪松刘进肖顺平
关键词:目标识别雷达目标有源干扰
不同越级方式的指控网络效率分析
2015年
通过对指挥控制关系的分析,将指挥者和指控关系抽象为简单的网络,并针对指控网络扁平化的发展趋势,从传统的树状指控网络出发,构建了具有不同越级指挥层次的指控网络模型。同时,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提出了时效性和抗毁性的指标来评价越级指控网络的效率。通过仿真,计算了树状指控网络、3种不同越级指控网络分别在未被攻击、随机攻击和优先攻击情况下的时效性、抗毁性,通过对比与分析,说明了越级指控网络在各种攻击情况下的优势与不足,对未来指挥方式能够提供有益的借鉴。
于连飞张维明修保新刘进
关键词:越级指挥抗毁性
F-Willmore曲面的间隙现象被引量:3
2014年
对于空间形式中的2维曲面,定义了F-Willmore泛函,此泛函包括经典的Willmore泛函作为特殊情形.F-Willmore泛函的临界点称为F-Willmore曲面.推导了第1变分公式并由此构造了F-Willmore曲面的典型例子.利用自伴算子作用于特殊的实验函数,得到了Simons类积分不等式,讨论了F-Willmore曲面的间隙现象,定出了间隙端点对应的特殊曲面.
刘进
基于进动的旋转对称弹头雷达成像方法被引量:3
2009年
ISAR成像是弹道中段目标识别的重要手段。与弹道中段弹头进动引起的相对雷达的姿态变化相比,轨道运动引起的相对雷达的姿态变化相当缓慢,导致所需成像积累时间过长,且弹头的进动为基于轨道运动的成像的运动补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旋转对称体的目标特性出发,本文建立了进动旋转对称弹头的多普勒域回波模型,从数学上推导了多普勒域回波的时频分布特性,并研究了进动目标的成像平面,从而提出了利用进动引起的目标相对雷达视线姿态变化进行弹道中段弹头ISAR成像的方法。与基于轨道运动的ISAR成像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成像积累所需时间短、不需要进行复杂运动补偿的特点。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成像方法能有效解决旋转对称弹道中段弹头的成像问题。
刘进王雪松李文臣王涛
关键词:进动弹头ISAR
弹道中段雷达目标识别仿真系统的关键模型及实现被引量:9
2008年
雷达是弹道中段的主要传感器,在中段目标识别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根据弹道目标雷达识别仿真系统的要求及弹道目标识别的特点,建立了弹道目标雷达特征数据产生、雷达目标识别特征提取、识别算法融合等多个关键模型,设计并实现了弹道中段雷达目标识别仿真系统。进行了典型战情下的雷达目标识别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仿真系统稳健可行,系统可以为弹道中段雷达目标识别研究提供仿真支撑。
刘进冯德军赵锋王雪松肖顺平王国玉
关键词:弹道中段雷达目标识别仿真
敏捷成像卫星观测方案局部动态协同重调度方法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开机时段间结构关系分析和开机时段内的观测任务序列结构关系分析,研究了敏捷成像卫星原观测方案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与原观测方案结构特点相适应的调整思路,设计了局部动态协同重调度算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祝江汉刘进
关键词:仿真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