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佳

作品数:33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央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28篇电气工程
  • 3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3篇电池
  • 22篇离子
  • 20篇锂离子
  • 20篇锂离子电池
  • 20篇离子电池
  • 6篇正极
  • 6篇磷酸铁
  • 6篇磷酸铁锂
  • 6篇LI
  • 6篇MN
  • 5篇射线衍射
  • 5篇石墨
  • 5篇NI
  • 4篇电动
  • 4篇电极
  • 4篇性能研究
  • 4篇正极材料
  • 4篇X射线衍射
  • 4篇储存性能
  • 3篇电动汽车

机构

  • 30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央研究院
  • 2篇上海德朗能动...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作者

  • 33篇李佳
  • 25篇夏保佳
  • 23篇张建
  • 18篇张熙贵
  • 18篇谢晓华
  • 13篇刘浩涵
  • 6篇杨传铮
  • 4篇娄豫皖
  • 3篇廖文俊
  • 3篇颜剑
  • 2篇康亚楠
  • 2篇曾乐才
  • 2篇毛王君
  • 2篇张华辉
  • 2篇蒿豪
  • 2篇田方
  • 1篇麦云飞
  • 1篇杜翀
  • 1篇潘光杰
  • 1篇何亮明

传媒

  • 6篇电池
  • 4篇第28届全国...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电源技术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通信电源技术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2009年第...
  • 1篇第十四次全国...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16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锂离子电池高温储存后的安全性能被引量:13
2010年
将以LiCoO2、LiNi1/3Co1/3Mn1/3O2和LiFePO4为正极活性物质,人造石墨为负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电池以满电态在高温(55±2℃)下储存30 d;通过过充电和加速量热(ARC)实验,比较了高温储存前后的安全性能。高温储存后,正极为LiCoO2和LiNi1/3Co1/3Mn1/3O2的电池在过充电时发生热失控,自加热起始温度分别由130℃和160℃提前到123℃和150℃,说明安全性能降低;正极为LiFePO4的电池耐过充时间延长400 s,自加热速率下降,表明安全性能没有降低。
李佳何亮明杜翀
关键词:过充电安全性能
储存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以不同温度、不同荷电态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储存实验,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手段研究了储存前后电极活性物质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变化;并对储存前后的电池进行测试,研究了储存对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等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经不同荷电态高温储存后,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活性物质的体相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其正极材料的微晶尺度和微应力随储存时荷电态的升高而减小;储存后,正极表面出现较明显的钝化膜,负极表面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增厚。经高荷电态储存后,锂离子电池的交流内阻和厚度变大,1C容量发生衰减,电极充放电极化增大,电池的1C循环性能下降,安全性能下降;放电态储存后,电池的综合性能无明显变化。说明,放电态储存对于锂离子电池是一种较好的储存条件,有利于储存后电池综合性能的保持。
李佳张建张熙贵杨传铮夏保佳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微结构综合性能安全性
储存后锂离子电池的功率性能研究
在高温(55℃)条件下对不同荷电态锂离子电池进行储存,并对储存前后的电池进行性能测试和交流阻抗分析。结果发现,经不同荷电态高温储存后,锂离子电池的1C和10C容量均发生衰减,同时直流内阻增大。随着储存荷电态的升高,电池的...
李佳谢晓华刘浩涵夏保佳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阻抗
文献传递
柠檬酸协助的Y_2O_3包覆LiNi_(1/3)Co_(1/3)Mn_(1/3)O_2材料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硝酸钇和柠檬酸为原料对LiNi1/3Co1/3Mn1/3O2进行包覆.室温下,在2.8~4.3 V和1 C充放电条件下,以柠檬酸协助的Y2O3包覆LiNi1/3Co1/3Mn1/3O2材料作为正极,锂片作为负极,制成的电池50次循环容量没有衰减,而未加柠檬酸的Y2O3包覆LiNi1/3Co1/3Mn1/3O2材料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6.72%,未经过包覆的材料只有91.03%.
刘浩涵张建张熙贵谢晓华李佳夏保佳
关键词:柠檬酸正极材料Y2O3LINI1/3CO1/3MN1/3O2容量保持率
Li(Ni,Me)O_2中Li/Ni原子混合占位研究的新方法及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介绍了作者提出的一种分析与研究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Li(Ni,Me)O2(Me=Co,Mn或Co+Mn)中Li/Ni在3a/3b位混合占位的新方法,即根据Li(Ni,Me)O2的混合占位模型,借助PowderCell1.0计算程序模拟计算得到X射线衍射强度比与混合占位参数x的线性关系,根据实验测得的X射线衍射强度比和此线性关系方程,求得对应的混合占位参数x。把这种方法用于不同成分相关材料混合占位的理论模拟,得到5种材料衍射强度比的平方根与混合占位参数x之间的线性关系;把这些线性方程应用于实际材料Li(Ni0.6Co0.2Mn0.2)O2的合成时,获得了混合占位参数x与材料焙烧处理温度之间的关系;同时还用这种方法研究了2H-石墨/Li(Ni1/3Co1/3Mn1/3)O2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Li(Ni1/3Co1/3Mn1/3)O2晶体结构和微结构的变化。
李佳杨传铮张建夏保佳高学峰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X射线衍射
石墨/LiCoO_2电池充放电过程电极活性材料结构演变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详细地研究了石墨/LiCoO2体系18650型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活性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在电池充电过程中,锂嵌入石墨层中,优先进入碳原子六方网格面间的间隙位置,导致石墨的点阵参数a和c,以及微应变ε增加和堆垛无序度P的变化,电池充电至20%后负极中形成Li-C化合物;电池充电时,正极LiCoO2中处于(000)位的Li原子优先脱离晶体点阵,随着正极材料脱锂量的增大,其晶格参数a减小,c增大,微应变ε也随之增加.LiCoO2在整个充电和放电过程中均未发生相变.最后,讨论了锂离子电池的导电机制.发现,充电时,锂离子的迁移从负极-电解液界面开始;放电时,其迁移从正极-电解液界面开始;在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活性材料的嵌脱锂都有一个从活性材料颗粒表面到内层的过程.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不完全可逆.
李佳杨传铮张建张熙贵夏保佳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微结构X射线衍射导电机制
柠檬酸协助的Y2O3包覆LiNi1/3Co1/3Mn1/3O2材料性能研究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硝酸钇,柠檬酸为原料对LiNiCoMnO进行包覆。室温下,4.3-2.8V,在1C充放电条件下,柠檬酸协助的YO包覆LiNiCoMnO材料作为正极,锂片作为负极,制成的电池50次循环容量没有衰减,而未加...
刘浩涵张建张熙贵谢晓华李佳夏保佳
关键词:柠檬酸正极材料Y2O3LINI1/3CO1/3MN1/3O2容量保持率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锂离子传导的储能电池及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锂离子传导的储能电池,与传统锂离子电池体系不同的是,其特征在于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钛酸锂(Li<Sub>4</Sub>Ti<Sub>5</Sub>O<Sub>12</Sub>)替代层状结构的石墨(C<Su...
张建颜剑张熙贵刘浩涵李佳夏保佳
文献传递
磷酸铁锂电池低温性能的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为了提高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的低温性能,采用电导率较高的碳纳米管作为磷酸铁锂电极的导电剂,以LiFePO4和金属锂为正负极材料,低温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在电极中易形成良好的导电网络,减轻电极的极化,能有效改善磷酸铁锂电池的低温放电性能.
谢晓华张建李佳刘浩涵夏保佳
关键词:磷酸铁锂碳纳米管
提高锂离子电池储存性能的新方法被引量:1
2009年
储存是锂离子电池经常要遇到的情况,对其性能变化规律的把握有助于加深对相关机理的认识,从而为动力电池的设计提供技术思路.本文对比研究了LiCoO2/MCMB体系锂离子电池经一新方法处理后的储存性能得以大幅度改善的原因,同时结合SEI演化模型预测了长期储存性能.
张熙贵李佳谢晓华张建夏保佳
关键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储存性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