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
- 作品数:16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顶芽狗脊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对湘西民间药用植物顶芽狗脊(Woodwaria unigemmata)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研究,为开发新型、安全、高效的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超声提取的方法得到顶芽脊四个部位的粗提物,并用采用不同溶剂及不同极性萃取物对提取物进行萃取用来比较细菌活性大小,用含提取物滤纸片抑菌圈法测定细菌活性。结果:(1)通过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抑菌试验,发现只有叶柄和根茎含有抑菌活性物质。(2)顶芽狗脊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8 g/mL、0.6 g/mL、1.0 g/mL,最小杀菌浓度均为2 g/mL,但对酵母菌无效。(3)具有最佳抑菌效果的提取溶剂为偏碱性的60%乙醇溶液。通过不同极性溶剂的抑菌试验表明,抑菌活性物质易溶于石油醚、乙醚等非极性溶剂。(4)顶芽狗脊的抑菌活性物质可能为黄酮类物质,且呈酸性、有表面活性,不含生物碱。该活性物质对酸、高温、紫外线稳定性良好,但在强碱条件下失活。结论:对几种菌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金葡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对酵母菌无效;顶芽狗脊的抑菌活性物质可能为黄酮类物质,且呈酸性、有表面活性,不含生物碱且稳定性良好,但顶芽狗脊的抑菌活性物质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 欧阳蒲月杨斌陈功锡王晶
- 关键词:提取物抑菌活性稳定性化学成分
- 微波提取槲蕨根茎中黄酮类物质的条件优化试验被引量:7
- 2009年
- 采用微波提取法提取槲蕨根茎中的黄酮类物质,并用比色法测定提取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出结论,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20(g/mL)、微波功率325 W、提取时间40 s,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1.73%。其中微波功率对提取率的影响最大,与传统溶剂浸提法相比,微波提取法具有明显优势。
- 杨斌胡福朝陈功锡蒋道松
- 关键词:槲蕨黄酮微波提取
- 海金沙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研究海金沙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方法:乙醇加热回流得到粗提物,并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分别用纸片法测试抑菌活性;对粗提物分别给予强酸、强碱、高温、紫外线处理,考察其稳定性。结果:海金沙的粗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80、.8、1.0 g/mL;乙醚和乙酸乙酯的萃取物具有最强的抑菌效果;强酸、高温、紫外线对其抑菌活性无影响;提取物对食物防腐具有一定作用。结论:海金沙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具有一定极性的乙醚和乙酸乙酯中,正丁醇:石油醚萃取对抑菌活性的贡献不大,但可作为纯化抑菌活性成分的方法;提取物对酸、高温、紫外线均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在强碱条件下失去抑菌活性。
- 杨斌陈功锡唐克华汪兰
- 关键词:海金沙提取物抑菌活性稳定性
- 测定水体中三氟苯嘧啶含量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
- 一种测定水体中三氟苯嘧啶含量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是将水体样品用二氯甲烷萃取后用丙酮定容,利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进行测定。通过试验确证,在0.01‑1.0mg/L的浓度范围内的标准工作溶液得到标准曲线方程...
- 杨丽华杨斌卿朝霞龚道新罗海峰
- 文献传递
- 国产斛蕨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 槲蕨属于槲蕨科(Drynariaceae)槲蕨属[Drynaria(Bory)J.Sm.],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华中-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古热带区、部分喜马拉雅山脉、以及西北地区的东南部分,滇缅泰地区是分布的多度中心,向北逐...
- 杨斌陈功锡柳菲
- 文献传递
- 测定水体中三氟苯嘧啶含量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
- 一种测定水体中三氟苯嘧啶含量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是将水体样品用二氯甲烷萃取后用丙酮定容,利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进行测定。通过试验确证,在0.01‑1.0mg/L的浓度范围内的标准工作溶液得到标准曲线方程...
- 杨丽华杨斌卿朝霞龚道新罗海峰
- 文献传递
- 我国蕨类植物区系地理若干问题研究进展
- 在简述蕨类植物系统发生关系、传统分类系统与现代基于分子系统学的分类系统的基础上,概述了我国蕨类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的现状及最新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传统的蕨类植物门以及一些蕨类植物类群并不是...
- 杨斌陈功锡邓涛蒋道松
- 文献传递
- 中国蕨类植物区系地理若干问题研究进展被引量:21
- 2014年
- 在简述蕨类植物系统发生关系、传统分类系统与基于分子系统学的现代分类系统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国蕨类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的现状及最新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根据分子系统学研究,传统的蕨类植物门以及一些蕨类植物类群并不是自然类群。中国蕨类植物区系及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东南多、西北少,华南、西南极为丰富,西南地区是许多温带属的分布中心。分析了中国蕨类植物区系研究的主要问题,指出关于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特殊生境研究、数值分析方法在蕨类区系地理中的应用,区系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是今后可能的热点与亟待加强的几个领域。
- 陈功锡杨斌邓涛夏石头
- 关键词:蕨类植物植物区系地理
- 海金沙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 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为海金沙科(Lygodiaceae)海金沙属(Lygodium)多年生蕨类植物,又称迷离网、鸡胶莽、洗碗藤、金砂蕨等。传统中药以海金沙全草或者干燥成熟孢子入药,...
- 汪兰陈功锡杨斌柳菲
- 文献传递
- 槲蕨生态环境调查及黄酮和可溶性糖类物质的提取
- 槲蕨Drynariea fortunei(Kunze)J.Sm是蕨类植物槲蕨科Drynariaceae槲蕨属Drynarie的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骨碎补、石岩姜,以干燥根茎入药称为骨碎补,味苦,温,归肝经、肾经,具有...
- 杨斌卜继光胡福朝文勇陈功锡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