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程明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导体
  • 2篇缩径
  • 2篇PF
  • 2篇ITER
  • 1篇极向场
  • 1篇辊轮
  • 1篇成型机
  • 1篇成形机

机构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等...
  • 1篇中国科学院合...

作者

  • 2篇武玉
  • 2篇汪程明
  • 1篇薛克敏
  • 1篇乔硕
  • 1篇李纪龙

传媒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低温与超导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ITER PF导体缩径成型机辊轮失效分析
2013年
针对ITER PF导体缩径成型机的辊轮失效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及分析。通过对产生裂纹的辊轮进行取样,从金相组织、表面形貌、断口能谱分析及洛氏硬度测量分析,讨论辊轮失效的具体原因,同时建立Ansys有限元模型,分析验证成型机辊轮强度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辊轮材料含有大量分布不均、粗大聚集的碳化物及成型机本身由于设计因素造成的应力集中,是辊轮产生裂纹的主要因素,为下一步成型机的改进完善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汪程明武玉
ITER PF导体缩径成形工艺研究
2013年
针对超导极向场(Poloidal field,PF)超导导体外方内圆的结构特点,以ABAQUS软件分析为手段,采用四辊轮缩径成形工艺对导体缩径成形进行研究。对缩径成形原理、变形区金属的流动规律和横截面受力情况进行理论分析,设计四道次成形工序,并通过拉伸试验获得导体材料316L不锈钢的应力应变曲线。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导体缩径过程中应力应变分布不均匀,最大应力出现在接触位置后端,应变集中在四个圆角部位,符合金属流动最小阻力定律。在分析软件中测量变形后导体的截面尺寸,在规定的使用范围之内。在自主设计的成形机上进行试验,取5个不同截面测量尺寸并取平均值,所得结果与模拟结果相近,符合导体尺寸要求,验证了该成形方案的可行性。
李纪龙薛克敏乔硕武玉汪程明
关键词:缩径成形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