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韵 作品数:8 被引量:17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基于体格检查考核结果分析对体格检查线上教学模式的反思 新冠疫情让医学教育成为各界关注和探讨的焦点,也让"线上教学"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被极大程度的推广应用。体格检查是医学诊断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对于其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和优化显得尤... 谢晓韵 黄颖 李懿莎 吴静F1FO-ATP(合成)酶在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目的 F1F0-ATP(合成)酶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细胞内的酶复合体,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在胞内或胞膜发挥合成或水解ATP的功能。本研究着眼于F1F0-ATP(合成)酶在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过程中的... 谢晓韵 粟娟 陈翔B细胞刺激因子在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肺间质病变的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探究B细胞刺激因子(BAFF)在特发性炎性肌病(IIM)相关肺间质病变(IL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22例IIM患者,其中86例并发ILD,按性别、年龄匹配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BAFF,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与non-ILD组相比,IIM-ILD组BAFF水平显著升高[2.19(1.07~4.54)ng mL vs.1.14(0.61~2.30)ng mL,P=0.005],是IIM-ILD的独立危险因素。抗MDA5抗体及抗合成酶抗体(ASA)阳性的IIM患者BAFF水平显著高于双阴性患者(P<0.05)。BAFF>3.74 ng mL时,对于诊断IIM-ILD的敏感性为36.0%,特异性为97.2%(AUC=0.681,P=0.002);联合KL-6时,对于诊断IIM-ILD的敏感性为82.6%,特异性为80.6%(AUC=0.868,P<0.001)。BAFF与铁蛋白呈正相关(r=0.368,P<0.001),与KL-6、肺部HRCT评分、肺功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BAFF在IIM-ILD患者中显著升高,可作为IIM人群合并ILD的生物标志物。 徐晓晓 黄敏慧 谢晓韵 李懿莎关键词:特发性炎性肌病 肺间质病变 B细胞刺激因子 KL-6 表现为腹膜后病变的Erdheim-Chester病1例 2022年 本文报道1例以腹膜后病变为主要表现的Erdheim-Chester病(ECD)病例。患者为50岁女性,反复腰痛16年,因发现肾盂积水合并多发大动脉狭窄,疑诊腹膜后纤维化。进一步检查发现右心房占位、对称性长骨病变,并通过骨活检和基因检测确诊为ECD。本报道认为,肾周病变、大血管周围包绕,若同时伴有右心房占位、长骨病变,要考虑ECD可能。 张晓莉 刘雀屏 左晓霞 李懿莎 谢晓韵关键词:ERDHEIM-CHESTER病 腹膜后纤维化 狼疮性膀胱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狼疮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7例确诊的狼疮性膀胱炎的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性别、年龄及病程相匹配的无狼疮性膀胱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共135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探讨狼疮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结果狼疮性膀胱炎的发生率1.3%,主要表现为下尿路症状、双侧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等;与对照组相比,狼疮性膀胱炎患者的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高于无狼疮性膀胱炎的患者,但狼疮性肾炎和蛋白尿的发生率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合并狼疮性膀胱炎组患者补体低于对照组,抗SSA抗体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狼疮性膀胱炎组SLEDA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胃肠道症状、低补体为狼疮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结论胃肠道症状及低补体为狼疮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抗SSA抗体与狼疮性膀胱炎密切相关。 戴晓丹 肖亦之 蒋莹 谢晓韵 黄婧 谢艳莉 宁旺斌 赵洪军 罗卉 游运辉 左晓霞 周亚欧关键词:输尿管扩张 肾积水 胃肠道症状 抗SSA抗体 基于考核成绩分析对医学本科生体格检查线上教学模式的反思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在医学本科生体格检查线上教学中,不同内容进行线上教学的难度和教学效果的差异性,并提出不同教学内容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合理化分配策略。方法选择2020年3至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行诊断学课程学习的医学本科生,共311人,采取线上教学模式,并利用智能学习平台完成体格检查线上考核;对考核成绩按照不同项目内容(8大项目)和项目类型(操作手法和操作理论)进行分层分析,同时,针对体格检查不同项目内容的线上教学难度,对参与体格检查线上教学的8名授课教师和311名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结果每个项目与除本项以外的其他7项总体成绩比较,腹部检查得分最低(F=19.59,P<0.01),心脏和脊柱四肢检查得分较高(F=13.11,17.85;均P<0.01)。腹部检查操作手法部分得分显著低于其他7大项目总体操作手法部分得分(F=83.01,P<0.01),而操作理论部分与其他7项目总体无显著差异(F=1.29,P>0.05),颈部、心脏和脊柱四肢检查的操作手法部分得分高于其他项目(F=24.68,7.61,21.48;均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师生普遍认为腹部、胸部和心脏检查线上教学难度高于其他项目。结论体格检查线上教学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同,其教学难度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时,应根据这种差异进行内容设计的优化,以提升教学效果。 谢晓韵 李懿莎 吴静 黄颖关键词:体格检查 线上教学 腹部检查 教学难度 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合并严重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住院患者合并严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SLE患者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SLE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严重感染分为严重感染组与非严重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并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463例SLE患者,其中严重感染组144例,非严重感染组31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4.50岁(OR=4.958,P<0.001)、心血管系统受累(OR=6.287,P<0.001)、血液系统受累(OR=2.643,P=0.003)、血清白蛋白<20 g/L(OR=2.340,P=0.036)、C反应蛋白与红细胞沉降率的比值≥0.12(OR=2.430,P=0.002)、糖皮质激素剂量≥8.75 mg/d(OR=2.465,P=0.002)、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OR=2.847,P=0.037)是SLE患者合并严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心血管系统受累、血液系统受累、低血清白蛋白的SLE患者发生严重感染的风险较高。C反应蛋白与红细胞沉降率的比值增大提示患者可能合并严重感染。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及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增加严重感染的风险。 王秀娇 左晓霞 谢晓韵 罗卉 张卫茹 段力平 赵洪军 李懿莎 周亚欧 李通 谢艳莉 刘思佳 蒋莹 巫世瑶 黄婧 朱红林 吴俊娇 宁旺斌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抑制剂 中南地区结缔组织病住院患者10年死亡趋势:2005—2014(英文)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s)住院患者在10年期间死亡原因等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在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确诊的CTDs住院患者中所有死亡病例的所有临床资料。结果:10年期间CTDs住院患者的总体住院病死率为15.68‰。在CTDs患者的3大类死亡原因中,疾病本身占44.71%,感染占42.94%,合并症占12.35%。其中,疾病本身的死因构成比和住院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感染和合并症的死因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2014年,感染成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死因构成比为51.06%。合并肺间质病变的CTDs患者与没有合并肺间质病变的CTDs患者相比,前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其死亡风险是后者的1.722倍。在各种CTDs中,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的总住院病死率最高(45.98‰),系统性硬化症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因疾病本身死亡比例最高,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的因感染死亡比例最高,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因合并症死亡比例最高。结论:在CTDs住院患者中,因疾病本身导致死亡的死因构成比和住院病死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感染和合并症导致死亡的死因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感染成为第一位死因。CTDs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生存时间缩短,死亡风险增加。 李丽雅 左晓霞 罗卉 李懿莎 游运辉 段力平 张卫茹 赵洪军 李通 宁旺斌 谢艳莉 刘思佳 谢晓韵 蒋莹 巫世瑶 朱红林 周亚欧关键词:结缔组织病 住院病死率 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