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腾斌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地形
  • 2篇坡耕地
  • 2篇微地形
  • 2篇耕地
  • 1篇地表糙度
  • 1篇条带法
  • 1篇坡面
  • 1篇耕作
  • 1篇耕作措施
  • 1篇复杂度
  • 1篇DEM
  • 1篇M

机构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2篇贾腾斌
  • 1篇吴发启
  • 1篇赵龙山
  • 1篇王林华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坡耕地上耕作形成的微地形复杂度特征与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以黄土高原普遍采用的3种耕作措施下形成的微地形为研究对象,即人工锄耕(AH)、人工掏挖(AD)和等高耕作(CT),试验坡度为5°,15°,25°,试验雨强为60mm/h,通过GIS技术建立不同微地形数字高程模型(M-DEM)的基础上,结合高程条带法对其空间复杂度特征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耕作措施下的地表粗糙度大小依次为CT>AD>AH;(2)降雨过程对微地形起伏度有显著影响。在降雨之前不同耕作措施下的微地形起伏度大小依次为AD>AH>CT,而在90min雨后,微地形起伏度大小依次为CT>AD>AH。(3)微地形沟壑深度、高程变异系数与微地形起伏度的变化规律相似。在建立M-DEM的基础上,高程条带法是定量研究不同耕作措施下坡面微地形复杂度特征的有效途径。
贾腾斌吴发启赵龙山王林华
关键词:耕作措施
坡耕地地表糙度量化特征及其对坡面汇流路径的影响研究
地表糙度作为反应地表微地貌形态的阻力性特征值,通过微地形特征影响坡面漫流、洼地蓄积、土壤入渗及其变化、汇流路径等土壤水蚀过程。长期以来,由于研究技术手段的限制,地表糙度的研究多集中在土壤侵蚀模型的侵蚀产沙机制中的定性研究...
贾腾斌
关键词:地表糙度微地形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