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萍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玉米
  • 3篇玉米粗缩病
  • 3篇水稻
  • 3篇水稻黑条矮缩...
  • 3篇水稻黑条矮缩...
  • 3篇黑条矮缩病
  • 3篇黑条矮缩病毒
  • 3篇矮缩病
  • 3篇粗缩病
  • 2篇内源
  • 2篇内源激素
  • 2篇内源激素水平
  • 2篇组织细胞
  • 2篇细胞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病毒
  • 1篇植物激素
  • 1篇植株
  • 1篇细胞形态
  • 1篇相互作用

机构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河北省农林科...

作者

  • 4篇任萍
  • 3篇曹克强
  • 3篇苗洪芹
  • 1篇路银贵
  • 1篇邸垫平
  • 1篇张爱红
  • 1篇陈丹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感染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玉米组织细胞的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在防虫网室内,人工接种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fijivirus,RBSDV)于3叶1心期至5叶1心郑单958玉米苗上。接种10 d后,每天调查症状,抽雄期测量植株上部幼嫩茎节长度;对接种病株和未接种健株的叶片进行横切;对茎节组织进行横切和纵切,荧光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横切片的细胞数量、形态变化,测量茎节纵切片的细胞长度。结果显示:与未接种的健康对照相比,受侵染的玉米叶片和茎节组织的韧皮部细胞畸形、数量剧增,且排列紊乱。感病植株的节间长度缩短,细胞伸长受阻。本研究通过组织细胞形态观察,明确了RBSDV侵染玉米后,所致内部组织细胞形态的变化和外部植株矮化、叶背蜡泪状突起等典型症状的相关性。
任萍陈丹曹克强路银贵苗洪芹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细胞形态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侵染玉米所致组织细胞和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
玉米粗缩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fijivirus,RBSDV/)引起的一种系统侵染的病毒病害,具爆发性和流行性。该病害主要由昆虫介体灰飞虱/(Laodelphax ...
任萍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组织细胞内源激素玉米粗缩病玉米
文献传递
RBSDV所致玉米粗缩病不同病级植株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玉米粗缩病发病植株中,不同病级植株内源激素水平。结果表明,不同病级玉米植株中,赤霉素(Gibberellin GA3)、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IAA)、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玉米素(Zeatin,ZR)的含量变化特点不同:人工接种RBSDV后,病株中GA3及ZR含量明显低于健株,且随病级增加,植株体内GA3、ZR含量逐渐降低,其含量与病情严重度呈显著正相关;抽穗孕穗期病株叶片中IAA含量低于健株,但根部IAA的含量差异不明显;人工接种RBSDV后,病株中ABA含量明显升高,且随病情严重度增加,含量逐渐升高,其含量与病情严重度呈显著负相关。
张爱红任萍邸垫平苗洪芹曹克强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内源激素玉米粗缩病玉米
植物病毒与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回顾了植物病毒侵染寄主植物后,引起植物体内激素代谢的变化,生长素信号的影响和对赤霉素合成的影响,植物激素和抗病信号转导的关系,以及适宜的外源激素对病毒病的效应。
任萍苗洪芹曹克强
关键词:植物病毒植物激素相互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