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桂龙

作品数:29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井冈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分子
  • 6篇丝素
  • 6篇改性
  • 6篇保护剂
  • 5篇乳液
  • 5篇乳液聚合
  • 5篇种子乳液
  • 5篇种子乳液聚合
  • 5篇胶原
  • 4篇凝胶因子
  • 4篇抗凝血性
  • 4篇丙烯酸
  • 4篇超分子
  • 3篇有机硅
  • 3篇天然高分子
  • 3篇凝胶化
  • 3篇自组装
  • 3篇胶化
  • 3篇肝素化
  • 3篇高分子

机构

  • 18篇井冈山大学
  • 5篇北京理工大学
  • 4篇襄樊学院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软件工程...

作者

  • 28篇冯桂龙
  • 12篇易绣光
  • 6篇陈海辉
  • 6篇方小牛
  • 5篇钟路平
  • 4篇王松
  • 3篇朱鹤孙
  • 3篇陈文通
  • 3篇刘利民
  • 3篇匡仁云
  • 2篇刘小兵
  • 2篇杨亚江
  • 2篇王宏
  • 2篇何德勇
  • 1篇彭舒军
  • 1篇王青华
  • 1篇邹小明
  • 1篇洪亮
  • 1篇肖小雨
  • 1篇张圣祖

传媒

  • 5篇井冈山大学学...
  • 2篇化学学报
  • 2篇功能材料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襄樊学院学报
  • 1篇太阳能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广东化工
  • 1篇丝绸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然高分子基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抗凝血改性研究
天然高分子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丝素蛋白作为性能优良的天然纤维蛋自质,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透气透氧性等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该文以丝素蛋白为研究对象,用粘度计法研究了酸、碱和超声波...
冯桂龙
关键词:丝素蛋白肝素化抗凝血性天然高分子材料
文献传递
丝素蛋白对胶原膜性能改善的研究被引量:14
2003年
 天然高分子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用酶法自制了具有一定水溶性的猪皮胶原,尝试利用丝素和胶原蛋白各自的优点,用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了胶原 丝素共混膜,并通过FTIR、TGA、SEM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共混膜中俩组份间存在的分子间作用力,加入小于50%的丝素的胶原膜经乙醇处理后与纯胶原膜相比,其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有所的改善。通过改变丝素比例可以调整共混膜的吸水性。由于两组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预料该共混膜可用作生物材料。
冯桂龙王松朱鹤孙
关键词:胶原丝素共混膜天然高分子
由凝胶因子形成的十四酸异丙酯超分子凝胶制备与表征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双十八烷基-L-苯丙氨酸(Bis18-L-Phe)为凝胶因子,制备了具有热可逆性的十四酸异丙酯(IPM)超分子凝胶。IPM凝胶相转变温度(Tgel)随Bis18-L-Phe浓度增大而增加。偏光显微镜(POM)显示在整个IPM凝胶中形成了相互缠绕的针状聚集体。FT-IR光谱分析表明Bis18-L-Phe分子间酰胺的氢键作用是IPM凝胶形成的一个重要驱动力。IPM凝胶动力学研究表明凝胶时间随Bis18-L-Phe浓度的增大而缩短,随着温度升高而延长,因此IPM凝胶时间可以通过温度和Bis18-L-Phe浓度调控。
冯桂龙陈海辉易绣光钟路平
关键词:凝胶因子超分子凝胶
胶原/丝素膜的制备及其SO_2等离子体改性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利用丝素和胶原蛋白各自的优点,制备了胶原-丝素共混膜,并通过FTIR、TGA、SEM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选用SO2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胶原/丝素膜进行了表面处理。材料的体外抗凝血性能由体外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作为评价标准。结果表明,共混膜中二组分间存在的分子间作用力,加入小于50%的丝素的胶原膜经乙醇处理后与纯胶原膜相比,其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有所改善。通过改变丝素比例可以调整共混膜的吸水性。经SO2处理后由于在共混膜表面引入了磺酸基团,因而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
冯桂龙
关键词:丝素胶原低温等离子体抗凝血性能
一种土墙及所附灰浆层表面标语的加固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土墙及所附灰浆层表面标语的加固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硅烷偶联剂KH570作为共聚单体,并将天然可再生资源松香通过共混或共聚的方式加入其中,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松香...
冯桂龙方小牛易绣光匡仁云何德勇
文献传递
一种生土建筑墙加固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土建筑墙加固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针对南方潮湿气候环境下的生土建筑特征,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桐油为改性和增强剂,并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丁酯、羟乙酯和硅烷偶联剂KH570作为混合单体,以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复合表...
方小牛冯桂龙陈文通刘利民易绣光
文献传递
单L-苯丙氨酸衍生物对乙醇/水混合溶剂的凝胶化研究
2017年
考察了单L-苯丙氨酸衍生物——L-3-[(3-硬脂胺酰基)-3-苯基-丙酰基]丁酸(SPAB)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凝胶行为,结果表明SPAB在乙醇/水的体积比从9:1到2:3的乙醇/水混合溶剂中能形成稳定的、热可逆的超分子凝胶。而在乙醇/水(V/V=1)溶液中的最低凝胶化浓度(MGC)低至1.2 mg/m L。凝胶的相转变温度(TGS)随凝胶因子浓度增加而升高。扫描电镜(SEM)观察到SPAB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形成了相互交联的带状纤维聚集体。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SPAB分子中酰胺基团间的氢键、烷基的疏水作用以及水与SPAB分子中的羧基间的氢键是分子自组装的主要驱动力。
冯桂龙钟路平刘小兵李巍
关键词:凝胶因子超分子凝胶自组装
循环伏安法研究超分子有机凝胶中二茂铁的扩散被引量:2
2010年
4,4′-二(硬脂酰胺基)-二苯甲烷(BSAPM)在LiClO4/碳酸丙烯酯(PC)中能形成超分子有机凝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包埋在凝胶中的二茂铁的氧化还原行为。结果表明,有机凝胶内的二茂铁仍具有氧化还原活性,其氧化还原行为是受扩散控制的单电子可逆转移过程。与溶液相比,最低化凝胶浓度下凝胶中二茂铁和二茂铁离子的扩散系数分别从5.62×10-6cm2/s和6.47×10-6cm2/s下降为3.32×10-6cm2/s和4.41×10-6cm2/s,且随凝胶因子浓度的增加,凝胶中二茂铁和二茂铁离子的扩散系数降低。
冯桂龙易绣光
关键词:二茂铁循环伏安法
一种L-苯丙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凝胶化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本研究设计合成了一种可自组装的L-苯丙氨酸衍生物凝胶因子—3-{[2-(十二酰胺基)-3-苯丙基]酰氨基}丁酸(1),并用1H-NMR、元素分析和FTIR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在27种常见溶剂中的凝胶行为,结果表明化合物1可使其中的11种溶剂凝胶化而形成热可逆的超分子凝胶。室温下1在苯中的最低凝胶浓度为0.2%,苯凝胶的凝胶-溶胶相转变温度(Tgel)随凝胶因子的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冯桂龙洪亮
关键词:凝胶因子超分子凝胶
DPBA在有机凝胶中的自组装行为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红外(FTIR)研究了L-苯丙氨酸衍生物凝胶因子-L-3-[(3-十二胺酰基)苯乙胺酰基]丙酸(DPBA)在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和可能的聚集方式,结果表明DPBA在有机溶剂中通过分子间氢键、范德华力、π-π堆积等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聚集、组装成纤维网状结构,溶剂分子以毛细力存在于相互缠绕的纤维网络结构中,使体系形成稳定的凝胶。DPBA分子采取分子肩并肩的堆积模式构成层状结构。
冯桂龙易绣光邵俊泉
关键词:凝胶因子有机凝胶自组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