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承军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学术
  • 2篇傅斯年
  • 1篇典范
  • 1篇学人
  • 1篇学术共同体
  • 1篇知识分子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社科
  • 1篇人文社科研究
  • 1篇社科
  • 1篇社科研究
  • 1篇述论
  • 1篇民族解放
  • 1篇共同体
  • 1篇藏书
  • 1篇藏书建设

机构

  • 4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刘承军

传媒

  • 1篇图书馆建设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民国研究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傅斯年对学术藏书建设的贡献被引量:1
2015年
傅斯年除了是一个文化名人外,在学术藏书建设方面也颇有建树。早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史语所)筹备期间,傅斯年就拟定《历史语言研究所图书备置大纲》,对服务对象、馆藏建设以及文献采访与整理等均作出了规定。史语所成立后,傅斯年重视图书的收集和图书室的建设,收罗宏富。他注重图书馆学专门人才,并在图书管理与服务中动员研究人员参与其中。此外,为方便学术研究和交流,他注重史语所经史要籍与档案资料的保存和整理,并出版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古籍和学术论著。
刘承军
关键词:傅斯年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人才培养制度述论(1928-1949)被引量:3
2015年
早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筹备期间,傅斯年就认识到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性;其后,更把培养青年人才作为所内重要的工作,并写入章程,从而奠定了人才培养的制度基础。从进人唯才原则,至入所后严格管理,研究指导上实行"师徒制",定期的讲论会,学术上的高标准要求,历史语言研究所形成了规范、完善的培养制度。其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影响深远,不仅为中国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和民族学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且对当今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人才培养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刘承军
关键词:傅斯年
历史语言研究所学人与文化抗战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作为现代学术精英群体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学人有着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学术关怀,他们希望通过专业研究机构的创设和专业化研究的推进重建社会的重心并能与西方学者相抗衡。但日本的侵华打乱了他们的规划,他们或通过议政,或投笔从戎,或潜心学术用“心力救国”,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复兴身体力行抑或在文化上找寻精神资源的支持。在国家与民族遭受侵略之际,梳理和分析历史语言研究所学人在战火中的遭遇与思考,学术与现实之间的困惑心理和复杂情感,为我们考察抗日战争对知识分子在思想和实践等方面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十分珍贵的视角。
刘承军
关键词:知识分子民族解放
历史语言研究所与近代中国的人文社科研究
2024年
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过团队搜集资料,积累了大量的档案文献,整理出版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史料集、调查报告和论著,从而奠定了在学界的重要地位,树立了学术研究的新风气,成为学人效仿的榜样;其还利用商务印书馆的销售渠道,以及运用现代传播媒介,通过设置“议题”,使其学术理念、治学主张和研究方法得以迅速传播,渗透至文史研究的各个领域,汇聚成一个学术共同体,发展成为近代中国人文社科研究的典范,并与国外汉学研究产生交集,跨入国际学术之林。
刘承军
关键词:人文社科学术共同体典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