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如洁
-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莞东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休克患者末梢血糖监测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休克患者末梢血糖监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重症监护病房休克患者共计180例,随机或定点测量末梢血糖,以动脉血气分析的血糖为标准值,共收集900例次。其中,两者差异大于15%为差异显著,归为A组,共计529例次;差异不显著者归为B组,共计371例次。收集当时可能影响休克患者末梢血糖准确性的各种因素,两组间做单因素对比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末梢血糖变异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水平、血浆乳酸水平、pH值、尿酸水平、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水肿、指端皮肤情况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〇.05),以上因素可能会影响末梢血糖准确性。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动脉压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血浆乳酸水平、pH值、尿酸水平、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水肿情况、指端皮肤颜色为影响末梢血糖准确性的S个影响因素。结论:在休克患者中,末梢血糖监测相比于动脉血气血糖存在误差,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水平、血浆乳酸水平、pH值、尿酸水平、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水肿、指端皮肤情况共计8个因素。在临床工作中,使用末梢血糖监测,我们要全面了解影响患者末梢血糖水平的各种因素,综合分析,从而正确制定血糖管理方案措施。
- 尹小生王存何显达吴莉莫伟胜莫如洁李丹菊
- 关键词:末梢血糖休克影响因素
- ICU持续护理质量改进防止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防护措施的实施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预防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防护措施的实施及效果。方法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ICU内开展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活动,强化护理人员对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护意识与执行力,建立健全ICU护理质量标准,不定期考核、评价,并在护理改进活动结束后,与2014年10月~2015年9月间未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活动进行对比,主要对比活动前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置管时间、以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结果在预防CLABSI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与预防行为执行率上,活动后达标率明显提升;在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上,活动后较活动前有明显缩短;在CLABSI发生率上,由活动前的20%下降至2.5%,前后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视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积极落实并强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ICU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 莫如洁尹小生吴莉
- 关键词:ICU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1mL洁芙柔消毒凝胶的消毒效果观察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检测1 mL洁芙柔消毒凝胶进行手消毒的效果,以及其对多重耐药菌(MDRO)的杀灭效果。方法在Ⅱ类工作区域(重症监护病房)、Ⅲ类工作区域(供应室检查包装灭菌区、中心门急诊)各放置25瓶洁芙柔消毒凝胶,并于该医疗区域随机抽取手部无可见污染的工作人员各50名,取用1 mL进行手卫生,对工作人员手进行采样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结果 50瓶使用中消毒凝胶在开启第30天均无细菌生长;100名被检医务人员消毒前手菌落数中位数为3.28 CFU/cm2,消毒后中位数为0.32 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2 232.50,P<0.01);随机抽取的1瓶开启后第30天的消毒凝胶对MDRO作用1、3、5 min后的细菌杀灭率均为100%。结论使用1 mL洁芙柔消毒凝胶进行手消毒能达到手卫生规范要求的消毒效果,开启后的消毒凝胶使用有效期有待进一步研究。
- 庄闪花戴良红张丽张丽华莫如洁陈海针陈桓练谢树金
- 关键词:消毒凝胶手消毒消毒菌落数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检测对重症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G试验在对治疗危重症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1日~2014年6月1日期间东莞东华医院重症医学科临床诊断IPFI患者,对所有入选病例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抢先治疗,分别在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G试验、留取血液标本做血清G试验。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临床转归情况分有效组与无效组,分别比较两组在不同治疗时间点留取的标本与治疗前BALFG试验、血清G试验结果。结果治疗后G试验结果变化与疗效有明显的关系。在治疗有效组中,无论BALFG试验还是血清G试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而在无效组中,BALFG试验及血清G试验结果均有所上升。治疗3aM,在治疗有效组中,BALFG试验较治疗前留取的标本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试验结果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ALF的G试验能有效提高对IPFI患者治疗的疗效评估的敏感性,对协助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治过程的疗效评价乃致对治疗措施的作出及时合理调整起到较大指导作用。
- 莫伟胜郭发良卜会驹莫如洁尹小生
- 关键词:肺泡灌洗液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危重症
- 叙事护理结合循证护理对行PICC置管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8
- 2020年
-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结合循证护理对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72例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叙事护理结合循证护理。比较干预后1个月两组深静脉血栓(肱静脉血栓、锁骨下静脉血栓、腋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干预后1个月两组用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比较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两组心理状态[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生活质量[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结果:干预后1个月,研究组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个月,研究组MMAS-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个月,研究组STAI中S-AI、T-AI评分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干预后1个月,两组HPLP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PICC置管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叙事护理结合循证护理,有助于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患者依从性,缓解其心理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黄连涛莫如洁黄少虹刘巧玉石艳飞
- 关键词:循证护理PICC置管恶性肿瘤
- 不同置换液配方用于严重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比较目前国内治疗严重脓毒症三种常用的血液滤过置换液配方的特点,总结经验,制定更合理的配方。方法选取行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A组(13例)置换液配方为南京军区总医院改良Ports配方,B组(12例)置换液配方为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配方,C组(11例)置换液配方为其他改良配方,D组(14例)置换液配方为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改良配方。记录每个血液滤过治疗前后患者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肾功能、血糖波动度、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滤器内钙浓度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四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钠、氯、镁、钙、碳酸氢根及碱剩余均无明显变化(P〉0.05)。四组治疗后肾功能均明显改善,对hs-CRP清除均有明显效果(P〈0.05),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血糖波动度、滤器内钙浓度、普通肝素用量均明显小于A、B、C组[(3.0±0.9)mmol/L比(11.2±2.O)、(3.8±1.1)、(5.5±1.3)mmol/L,(1.5±0.5)mmol/L比(2.0±0.7)、(2.3±0.5)、(2.1±0.4)mmol/L,(6.5±2.8)U/(kg·h)比(8.9±3.4)、(7.9±3.0)、(8.7±3.1)U/(kg·h),P〈0.05]。结论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改良配方相对其他配方,可以更好地维持血糖水平稳定,有一定的抗凝作用,减少普通肝素用量,维持内环境稳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王存苏晓燕温海洋莫如洁卜会驹郭发良
- 关键词:血液滤过置换液
- 重症监护室对机械通气病人实施不同吸痰方式的对比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对机械通气病人实施不同吸痰方式的疗效。方法:选择某院2013年6月~2015年2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照吸痰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患者仅行开放式吸痰操作,B组患者行密闭式吸痰操作,C组患者行半密闭式吸痰法操作。观察3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吸痰量、吸痰间隔时间,并就两组患者吸痰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C组患者在治疗7d中日吸痰次数、吸痰量、吸痰间隔时间改善情况均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肺部感染、气道损伤及痰痂阻塞、VAP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据患者需求选择适合的吸痰方式是保证通气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关键,总体来说,半密闭式吸痰的效果最佳。
- 莫如洁秦志梅莫伟胜尹小生卜会驹
-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
- 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置管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东莞东华医院接受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12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置管,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PICC置管。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1)在观察组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的例数为58例,其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为95.08%。在对照组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的例数为49例,其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为80.32%。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置管后,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其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63%;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其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1.47%;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进行常规的PICC置管相比,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置管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提高其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降低其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黄连涛莫如洁杨平石艳飞黄少虹
- 关键词:PICC置管恶性肿瘤深静脉血栓